第100章 驾崩
虽然上林苑中的日子,大家都过的很舒心,恨不得在上林苑多待一些日子。
不过还是不到月余的功夫,所有人都不得不又搬回了长安,因为天子病重!
其实天子身体不好,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甚至天子还出现过两次病危的情况。
那两次天子的情况,其实都十分不好,已经到了最后托孤的地步了。
当然那两次天子病危,最后天子倒是有惊无险,倒霉的反而成了前太子刘荣。
第一次天子病危,就因为栗姬在天子托孤的时候,表现十分不好失去了圣心,使得刘荣被废。
第二次天子病危的时候,因为刘彻被立为太子还没两年,担心前太子存在会影响到皇位交接,刘荣更是丢了性命。
此时窦静姝和馆陶长公主跟在窦太后身后,正待在宣室殿里面,探视病重的天子。
看到这周围熟悉的场景,窦静姝不由得想到了前面两次天子病重的事情,以及她很久都没有想起的刘荣。
虽然刘荣前往临江就藩的时候,窦静姝因为心里面有顾虑,并没有开口提醒刘荣不要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这件事情。
窦静姝却也没有打算,就真的不管刘荣的死活,看着刘荣去送死了,毕竟好歹也相识一场。
当时窦静姝想的是,据记载刘荣是被押送到长安中尉府受审的时候,因为审讯甚严,连向天子上书请罪都不允许,最后才在中尉府自杀。
她就想着,只要她到时候想办法把中尉府苛待刘荣消息传到天子耳中,天子肯定不可能真的不管自己儿子的死活。
这样的话,这中尉府无论是自己本身审讯严苛,还是被馆陶长公主或者王皇后收买了,最后刘荣都会没有事。
这个办法,反而还比她一开始直接提醒刘荣好一点,毕竟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天长日久下来,总有疏懈的地方。
只要有人想要对付刘荣,就算刘荣能避过了这一件事,也还有其他的事情发生,简直是防不胜防。
反而还不如直接把这个事情闹大,事情闹大了以后,就不好再使用其他的办法对付刘荣。
只是窦静姝一开始想的好,却忽略了想要刘荣死的,不是王皇后一系人马,是天子本人应该怎么办?
关于想要刘荣死的是天子本人的这件事情,窦静姝虽然没有确切证据,却也觉得应该就是这么一回事。
因为在刘荣被问罪的时候,当时另外一个储位的有力竞争者梁王刘武,同样也被天子问罪了。
最后梁王刘武还是派人求见馆陶长公主,经过馆陶长公主把消息传给了窦太后,在窦太后的插手之下,才得到了天子的宽恕。
总不至于是刘荣和刘武两人心有灵犀,都选择同一个时间来犯事,导致被天子问罪吧!
再联系到宫中天子这一段时间身体十分不好,太子刘彻才刚立不久,在朝中并没有威望。
前太子刘荣和梁王刘武在朝中更有威望,这件事情的原委就很容易让人猜到了。
其实就算不看这些,只看刘荣被传到长安问罪以后,天子的具体处置,也知道在刘荣的事情上,天子就算不是支持的,也是默许的。
天子派去审讯刘荣的本来就是现在有名的酷吏,审讯的时候,十分喜欢使用严刑逼供。
好歹也是天子的儿子、大汉的皇子,就算是真的犯了罪,也不用派人严刑逼供吧!更何况刘荣也没说不认罪。
而且在刘荣自杀以后,也只有窦太后表现的伤心,坚持要杀审讯刘荣的人,天子不但不同仇敌忾,反而还出言阻拦窦太后。
在这种情况下,窦静姝对于刘荣的死,肯定就无能为力了,毕竟想要刘荣死的是天子。
不过哪怕窦静姝早就明白皇家的亲情薄如纸,无论面上看起来感情有多好,心中其实都另有算计。
在不牵扯到具体利益的时候,大家都能其乐融融,一旦牵扯到具体利益,却谁都不会手软。
在发现是天子为了江山稳固,皇位顺利的传承下去,想让刘荣死的时候,心中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哪怕窦太后、天子、馆陶长公主,对窦静姝都十分不错。
窦静姝对这些人却始终有几分隔阂,不能把这些人纯粹的当成是外祖母、舅舅、母亲。
毕竟大家是生活在皇家,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很多时候亲情并不重要。
当然,尽管不能纯粹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可是看着已经到了生命尽头的天子,窦静姝还是很难受。
天子原本只是小恙,本以为养养就能好,大家一开始谁也没有把天子这次生病当成大事。
虽然说天子都病危两次,也时常都喝着药,却也好好的活到了现在。
所以这次天子生病,大家一开始没有料到天子会真的不行了。
没有料到才回到长安没两天,天子的情况就急转直下。
现在眼看着就是拖日子了,每天昏迷的时间比清醒的时间还要长。
直到今天,天子的精神比以前倒是要更好一些了,甚至都能坐起来了。
却并没有人为天子的这个变化,感到消息高兴,所有人心中都明白,这是天子真的到日子了。
显然天子自己也明白自己不行了,甚至天子早就有这个心里准备了。
要不然在上林苑的时候,天子也不会放下所有的事情,只顾着陪伴窦太后了。
也是因为知道自己不行了,天子一清醒过来,就让人通知窦太后过来。
毕竟大汉以孝治天下,如果天子生病了,太后主动探望,是太后慈爱。
要是天子自己派人通知太后过来探望,那就是天子不孝顺了。
除非是天子真的不行了,要不然是绝对不会主动通知太后过来。
也只有这个时候,其他人才不会挑天子的不是,说天子的做法是不孝。
毕竟天子临终之前,看到太子尚未成人,太后又有听政的传统,欲找太后行托孤重任,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