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试恋三十三天之穿越宋朝儋州 > 第1章 贬官苏轼

第1章 贬官苏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宋朝元丰二年十二月(1079年),东京开封府,皇宫大殿。

    “禀告陛下,湖州知州苏轼,于《湖州谢上表》中,包藏祸心,破坏新法,怨望其上,结党营私,讪渎谩骂,无人臣之节,所怀如此,理应当诛。大理寺给予湖州知州苏轼的“当徒二年,会赦当原”刑判过轻,臣奏请陛下,重定此罪。”

    在东京开封府的皇宫大殿上,御史中丞李定和御史舒亶手持笏板,双双出列,奏请皇上。

    东京开封府的皇宫大殿上,皇座上坐的宋神宗一脸平静且不发一言,于是气氛显得非常肃杀。

    不一会,宰相吴充终于手持笏板出列禀告:“陛下,湖州知州苏轼,罪不至死,其因有四:其一、本朝初始,□□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其二、大理寺给予湖州知州苏轼的“当徒二年,会赦当原”刑判,正值朝廷颁布赦令,罪应被从轻或赦免,大理寺所刑判合情合理,并无过错;其三、湖州知州苏轼虽怨望其上,但世间才士,文坛领袖,杀之而寒天下之读书之士;其四、陛下贤明,以尧舜为法,尚且尧舜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以上四因,故湖州知州苏轼,罪不至死,陛下且不能容一苏轼何也”

    宰相吴充列举四个不杀的理由,极力为湖州知州苏轼求情。

    这时候,皇宫大殿的众多大臣,也手持笏板,勇敢出列,整齐划一地为湖州知州苏轼求情:“恳请陛下,不杀苏轼,从轻刑判!”

    皇宫大殿的皇座上坐的宋神宗一脸平静,并没有当庭宣布,而是突然站立起来,并拂袖而去。

    “退朝!”一个太监缓慢站出,并大喊退朝。

    元丰二年四月(1079年),湖州知州府。

    “老爷,夜色已晚,该更衣就寝了。”湖州知州苏轼的夫人王闰之,在丫环的跟随下,来到了湖州知州府的书房,然后温柔地对湖州知州苏轼说。

    “恩,夫人,我正在给皇上写奏章,已经写好了。夫人,你过来帮我看看。”湖州知州苏轼把毛笔放下,拿起奏章轻轻地吹气,想让奏章的墨汁干固,但是,看到自己的夫人王闰之前来,就轻唤着夫人。

    “老爷,敝人识字不多,恐难胜任。”湖州知州苏轼的夫人王闰之自知学识浅薄,而如今自己夫君要求她把看奏章,于是感到有点惶恐。

    “无妨,夫人,你但且一阅。”湖州知州苏轼依然要求自己夫人把看奏章。

    湖州知州苏轼的夫人王闰之,是苏轼的第二任夫人。湖州知州苏轼的发妻王弗过世后,留下一个年仅6岁的儿子苏迈,正当湖州知州苏轼因照顾年仅6岁的儿子苏迈而手忙脚乱时,擅长炊茶采桑的村姑王闰之,走进了他的世界,并妇职既修,母仪甚敦,爱子如一,爱出于天。

    湖州知州苏轼的夫人王闰之谨遵夫君之命,移步湖州知州苏轼身后,附身把看奏章。

    不一会,湖州知州苏轼的夫人王闰之不由自主地念着奏章里的一两句文字:“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夫人,有何不妥?”湖州知州苏轼听到自己夫人在反复地念着这两句文字,于是就询问着夫人。

    湖州知州苏轼的夫人王闰之皱着眉头,然后温柔地跟湖州知州苏轼商榷:“夫君,当朝皇上重用新派官员,夫君不宜在奏章里,直白地表达您的想法,如此奏章上陈皇上,恐被新派官员抓住把柄,以恐多生事端。”

    湖州知州苏轼正气凌然地说:“夫人,所言差矣,为臣为士,当如唐朝魏征,直谏如一!”

    湖州知州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宋朝治平三年,湖州知州苏轼之父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和他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于新任宰相王安石和他推行的新法政见不合。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新任宰相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

    元丰二年四月(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并前往湖州出任知州。苏轼上任后不久,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话说,一脸平静并不当朝作出决定的宋神宗拂袖而离开皇宫大殿,然后往后宫走去,身后的一群太监和宫女紧紧地跟随服侍着。

    突然,迎来疾步走过来一个宫女,到了宋神宗面前,便行着宫礼,然后低头说:“陛下,太皇太后有请。”

    宋神宗本来想去后宫找皇后商量事情的,但是听到宫女传话说太太皇后有事找他,就改变方向,带着身后的太监和宫女,就朝着太皇天后的宫殿走去。

    不一会,宋神宗就来到了太皇太后的宫殿,就进去宫殿,看到自己的太皇太后端坐在椅子上品茶,于是就向着太皇太后行礼:“顼儿,向太皇太后行礼!”

    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英宗驾崩,宋神宗赵顼继位。次年改元熙宁。宋神宗赵顼即位时,北宋的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公元1065年(北宋治平二年)宋朝财政亏空已达1750余万。广大农民由于豪强兼并、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加重,屡屡暴动反抗。值此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宋神宗赵顼对宋□□、宋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年轻的宋神宗有理想,勇于打破传统,他深信变法是缓解危机的唯一办法。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宋神宗赵顼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废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在王安石的辅助下,开始了一场宋朝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对赵宋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顼儿,免礼,赐座!”太皇太后看到宋神宗赵顼到来后,就赶紧招呼着自己的孙儿。

    “太皇太后,如此紧急找顼儿,不知何事?”宋神宗赵顼遵命起身,并坐到太皇太后旁边的椅子上。

    “顼儿,太后知道你励精图治,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太后是非常支持的。”太皇太后徐徐道来,“但是,太后刚刚得知,朝中有人,想治苏轼死罪,不知有此事?”

    宋神宗赵顼向太皇太后说:“禀告太后,确有此事,事由湖州知州苏轼,包藏祸心,破坏新法,怨望其上,结党营私,罪应至死。”

    太皇太后继续说:“虽说后宫不能干政,但是顼儿,太后历经三朝,深喑皇道,有时杀一人,并非解决事情,反而会重重阻力。再说,王安石变法改革,触碰了我们皇族宗亲的根本利益,我们皇族宗亲几乎都在反对,而作为不隶属皇族宗亲的湖州知州苏轼一类,明理好新,属于新派,却有许多反对变法改革。再说,湖州知州苏轼乃当今文坛领袖,是所有文臣之范,如诛杀此人,恐寒了天下士子之心,而毁了宋朝的根基。所以,今天太后我想为这个湖州知州苏轼求求情,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难逃,顼儿如果不想看见他,就把他贬到更加偏远的地方去,让他去活受罪,这比诛杀一个臣子,更加有用,而且这才是真正的皇道。”

    宋神宗赵顼认真地思考之后,就对太皇太后说:“太后所言极是,容顼儿些许时日,斟酌斟酌。”

    正当太皇太后和宋神宗赵顼两人处在尴尬中时,突然太后寝宫有,有一个大臣喊道:“禀告陛下,前宰相王安石大人八百里加急的重要奏章!”

    宋神宗赵顼正好借此机会向太皇太后告辞:“太后,朝廷大事,顼儿先告退!”

    宋神宗赵顼告别太皇太后,回到尚书房,拿出前宰相王安石加急奏章,打开一看,原来退休金陵前宰相王安石也上书为湖州知州苏轼求情,尤其是加急奏章里面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