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前辈赠言
姜梦令与周以约的舞台很出圈,各个平台都有转载,播放量居高不下,与预计一样,确实是双赢的局面。
此时,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周以约在忙着让齐乐这个人物落地,他已经拿到了完整的剧本。
这是一部大女主剧,主要讲述了从小县城走出去的女孩齐心努力奋斗,在大都市申城立足,最终事业爱情双重圆满的现代都市故事。
周以约饰演的角色齐乐正是齐心的弟弟,算是女主成功路上的一个绊脚石、小反派,也是齐心的对照组实验对象。
周以约看着剧本,分析着齐乐这个角色。齐乐的戏份不多,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申城大学的学生时代;第二个时期,与其女友岳听蕊婚前婚后状态的转变;第三个时期,欲壑难平,开始经济犯罪,最终锒铛入狱。三个时期,每个阶段都绕不开凉薄自私四个字。
周以约始终记得张想说他表演书面化,可是到底怎样才能使这个人物完美融进普通人呢?是自己的表演方式有问题吗?
直到周以约进组,他依然在做着各种尝试。在片场,他认认真真观摩各种前辈的表演,并从中汲取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并不是所有的演员老了之后都能被称为老戏骨,能被观众重新关注并喜爱敬佩,他们自有过人之处。
故事基本上都是从齐心视角展开,周以约与女主一起的第一场戏份,就是齐心知道齐乐来到申城上大学后,带齐乐买电脑。也正是在此时,齐乐意识到这个在他眼里从来没有存在感的姐姐是有些价值的。
申城大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是申城本地人,作为国内gdp前列的城市,大多数的学生家境富足,骄傲自信。
新时代的申城年轻人没有老一辈那种高高在上的排外心,但是他们不由自主透露出的优越依然像是一层无形的隔阂,他们无意识或者说习以为常的日常消费与所见所闻,对有些人来说或许就是不可达到的峰顶,他们的起点太高了,高到可能是有些人的终点。
如果是精神世界富足,豁达自在的人,自然不会被外物影响过深。但齐乐不是这样的人,他自卑又自傲,一方面自满于自己的成绩,不屑于同学的家世,忽略他们的努力;一方面自卑于自己的处境,自怜于自己的出身,痛恨着父母的无能。
齐乐就像一枚毒果子,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谁沾谁倒霉。
现在有请第一位受害人——齐心。
齐心的扮演者是与明颜齐名的大花徐音溪,与明颜人如其名的大气明艳不同,徐音溪是一种灵秀清婉的美,浅浅淡淡,如兰似月。别的不说,这对姐弟的颜值绝对能打。
周以约刚和徐音溪搭上戏,张想就皱眉喊卡,“你们两个是一种毛病,不够真实,表演痕迹太重了,不要只是在念剧本,也不要一直想着表演,我们这是生活剧,你们的人物就是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在剧中,你们是齐心与齐乐,不是徐音溪和周以约。”张想洋洋洒洒说了很多。
有前辈带着演的时候还好,当这些年轻演员开始对戏的时候,各种问题就如雨后青笋般一个一个冒出尖来,他们的戏份在一群老戏骨中显得割裂,张想不能容忍。
接下来又拍了几条,张想都不满意,他让徐音溪与周以约都好好想想。
虽是海选面试选出来的演员,但是终究是矮子里面选将军,只是将就凑合罢了。张想在心里感慨,现在的年轻演员一代,质量越来越差了。
其实也不全然是年轻一代演员不优秀,只是到底缺了几十年的历练,一下子与那些演了一辈子的老前辈们相比,终究显得青涩与笨拙。
周以约拿着剧本走到编剧宋建华身边,他已经问了好多遍,“宋编,齐乐这个角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而被问太多遍的后果就是当宋建华看到周以约走过来,他就已经知道周以约想问什么,他也在周以约一遍一遍的疑问中不断剖析着齐乐,最后把自己陷入越想越不确定的境地,与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刚好相反,“以约,本来我是知道的,但是现在我也不太清楚了,我的创作突然也陷在了瓶颈期,我创作齐乐的时候,将许多特质加在他身上,是因为他作为纸片人,应当人设鲜明,但是张导的脱离书面,我没办法帮到你。”宋建华看了眼自己的老搭档,“估计张导也多是数年的艺术直觉使然。”
繁杂丝线却无头绪,周以约难得有些烦躁,可是负面不理智的情绪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最阻碍进步的东西。
周以约呆在角落里,像一只被雨打湿的蘑菇,可怜兮兮又狼狈兮兮。
起码无事在片场随心走走的沈然生是这样的感觉。
沈然生现在是张想的御用配角,虽然没得过什么重量级的奖项,但手里也是有几部家喻户晓的作品的,老了老了演不了主角了,时代变了,市场也变了。
他在《齐心一家人》中饰演齐心齐乐的父亲齐峰,一个普通的货运司机。
“小周,你在这里是面壁思过?”沈然生长相端正,年轻的时候就是极根正苗红的长相,浓眉大眼,棱角分明。
沈然生站在那里,就是齐峰,一个一看就知道经历过生活的风雨的老实的中年男人。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他的神态,他的眼神,他弯下的脊背,时不时揉腰的举动,这些周以约不是想不到,也不是做不到,但是周以约不够自然,不够圆融如意,这是周以约致命的问题。
“沈老师,我”周以约揉了揉头发,调整心态,忍不住叹了口气,“我要自闭了。”在长辈面前,周以约有时候像个孩子,他和沈然生已经拍了几场戏,结下了不错的前后辈关系。
“是因为表演痕迹,被说了吧。”沈然生搬了个小板凳,坐到周以约身边。
“沈老师,你都看出来了吧?”周以约是说之前拍摄的时候,沈然生带他入戏。
“年轻演员都是这样过来的,那种真正的天才不算,演技也得一步一步积累,张想主要是习惯了我们这帮老家伙。”沈然生安慰周以约,“其实,张想也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他也是第一次拍这种现代都市剧,之前要不然是拍历史正剧,要不然是拍年代剧,陡然转型,抠演员抠的魔怔了。”沈然生毫不留情吐槽自己多年的老朋友兼老搭档。
周以约觉得这里面有故事,他认真看着沈然生,反正现在脑子里再想也转不过弯,还不如清空大脑,听一些闲聊。
沈然生看着周以约诚挚的眼神,轻咳了一声,倒是放下了吐槽的心,说起了另外的话题,“以约,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演技鄙视链这个说法?”
周以约点头,圈子里流传,话剧高于电影,电影高于电视剧,文艺片高于商业片,正剧高于非正剧,偶像剧垫底。
“其实,我觉得这是个悖论。”沈然生说,他笑笑,“影视作品在质量上有高低之分,但题材没有,演技也没有。”
周以约很少听到这样的说法,他没有说话,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听着沈然生说话。
“所以,没有什么所谓的电影演员的演技高于电视剧演员,文艺片演员的演技高于商业片,正剧演员的演技高于偶像剧的说法,也没有什么电影演员降级去演电视剧,水土不服这种贻笑大方、满是漏洞的挽尊理由。演技是为剧情服务的,是为人物服务的,适合的就是好的。没演好就是没演好,观众的眼睛就是尺。”
可能觉得自己的话太过抽象,沈然生举了例子,“就像我们在演历史剧谋士舌战群儒之时,台词大多掷地有声,有文人之风,其中停顿、气息,都要和周边氛围渲染,或紧张,或胜券在握。但是我们演生活剧的时候,这种台词的说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只会让人觉得又假又矫情,所以,你看,正剧的演技一定高于生活剧吗?”沈然生说话时摊了摊手。
“同理,表情,神态、动作、行为都可以列举。”沈然生真的蛮喜欢周以约的,周以约身上有现在年轻演员身上难得一见的书卷气了,所以他才愿意多说上几句,“字正腔圆的台词,情绪过于饱满的哭笑,都只是最基础的演法,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听着看着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实际上只是刚入门的标准,情绪有余,细腻有余,但是不够真实。”
最后沈然生总结,“所以,你表演的问题,就在于你自己把自己囚在一个框架里了,你要记得,是角色决定了你的表演方式与技巧,而不是你的表演去决定角色的特质,不要本末倒置。如果你想要在演艺路上越走越远,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扬长却不能避短。”
“所以,您的意思是我应该暂时忘记技巧,用最朴素的方式去体会角色?”周以约没想到沈然生会和自己说这么多,这在娱乐圈里极难见到,但遇见了就是幸运。
“看你自己怎么理解了,不过,小周,不要迷信权威,也不要忘记初心。”沈然生没说是,也没说不是,他今天已经说得够多了,再说下去,说不定真的就成误导了。而且,有些事,别人说再多也无用,还要靠自己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