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带着羁绊系统闯三国 > 第425章 读书当官

第425章 读书当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有了萧啸坐镇建业亲自督办实施科举,朝廷的第一次开科取士,终于拉开大幕。

    在基本准备完毕后,荀彧精心挑选良辰吉日,以朝廷诏书的方式向天下各州、郡、县、镇发布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开科取士公告。

    公告发布三个月内,天下学子便在各自户籍所在县份的县衙进行考试报名登记。

    三个月后,县试。

    县试公布成绩发榜之后一个月,进行郡试。

    郡试公布成绩发榜之后一个月,进行州试。

    通过州试的州生员,由各州府衙组织专人将其护送到建业科举事务府统一安置,最后择时在皇帝面前进行“京试”。

    县、郡、州三试的试卷,萧啸与荀彧早已准备妥当,只等各自开考半月前,秘密运送至各地,待得开考之日面向考生示题。

    中原各州郡县距离相隔不远,路道交通本就发达,开考半月前送到题目,不成问题。

    倒是距离偏远,地域极广的交州各郡县,让荀彧有些担忧“题目”送达问题。

    萧啸一听荀彧有此担心,不由笑道:“文若有闲时,可到交州各敌逛逛。交州各郡县的水路与陆路通达,驰道纵横,县县之间,大多半日可达。即便最南端的日南郡,自番禺驾驶快船渡海,不过四五日便达。”

    萧啸既已开口,荀彧当即不再担心试题送达问题。

    科考诏书一经发布,立时引起天下震动。

    而在徐州琅琊阳都县,科举公告之前,人头攒动,围观百姓早已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科举取士,当真是有意思。”一名素衣文士看罢公告,高声叹道。

    “科举取士,是啥意思?”旁边一名大字不识的凑热闹皂衣百姓问道。

    “就是考试当官。”素衣文士浅显易懂的解释道。

    “考试?谁考试?考什么试?”皂衣百姓仍旧有些搞不懂。

    “就是只要读过书的,拿上一支笔写写画画,只要答对了题目,就可以做官。”素衣文士继续解释。

    “读书的?不是只有城里的高门大府的贵人们,才能读书么?那就是他们要去当官了?”皂衣百姓似乎有些明白过来了。

    “简直放你的大臭屁。谁说只有士族子弟在读书,萧家在各县各镇办的免费义学,所有老百姓家里的娃儿不都在里面读书么?老百姓的子女,也照样可以去考试做官。”素衣文士骂了一通。

    “你说的是假的吧。天下哪有贱民的娃娃去做官的道理。”皂衣百姓有些不信的质疑道。

    “愚民。天底下谁规定只能是高门大阀子弟当官?陈胜都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何况现在只是当官。”素衣文士再度发横骂道。

    “这,读书当官,这是真的?”皂衣百姓半信半疑。

    “不信算求。”素衣文士骂毕,转身便走。

    “哼,不讲就不讲。我去喊我那读了两年义学的娃子来看看这公告再说。”

    皂衣百姓显是有些相信了素衣文士的话,故而急匆匆回家去找读过书的儿子来看看科举公告。

    毕竟,读书就可以做官。

    任谁,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在场的大部分人已将素衣文士与皂衣百姓听在耳中,而怀揣皂衣百姓心思的人,更是占了一大半。

    科举公告之前,人群一拨散去,又一拨聚拢,散散聚聚,熙熙攘攘,毫不停歇。

    而人群之中,一男一女携手缓缓退了出来,漫步往外走去。

    此男女,正是新婚不久的诸葛亮与黄月英。

    当初孙策、周瑜联合攻打江夏黄祖之时,诸葛亮便在司马徽的撮合之下,迎娶了黄月英。

    荆州大战虽是初起,但诸葛亮心头预料刘表必败。

    是以,诸葛亮便携娇妻举家迁往隆中卧龙岗,以避战火。

    谁料此后的荆州,却突然涌入大量的西凉军。

    有了西凉军的帮助,荆州刘表便有了与萧啸足够抗衡的资本。

    而此后的战事中,萧啸帐下的大将孙策、戚铿、蒋钦等等纷纷死在了荆州各地战场。

    就连萧啸亲临战场督战,也是数月攻不破一座萧啸的蔡阳。

    但是,就在荆州战场上演着“势均力敌”的时候,诸葛亮再次做下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那就是居家迁回徐州琅琊。

    是的,诸葛亮似乎拥有一双能够看透迷雾的睿智之眼,在世人尚在驻足观望不知前路的时候,提前洞悉一切。

    不管是师门,还是黄家,甚至是诸葛本家,都对诸葛亮居家迁回琅琊的决定表示反对。

    但是诸葛亮却是“铁石心肠”,不仅不听劝阻,反而劝大家尽快先行离开荆州。

    当然,结果是诸葛亮没听大家的,大家也没听诸葛亮的。

    最终携带娇妻黄月英踏上了返回琅琊的大路。

    不久之后,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决断无比正确。

    萧啸似乎是陷在了荆州战场,但是却突然剿灭吕布,收服兖州,而后将袁家二子诱敌深入,将其生擒,进而收复青州,于渤海击杀公孙度。

    随后萧啸趁势北渡黄河,一举攻占冀州、幽州和辽东,更将袁绍赶出大本营邺城,狼狈逃往并州太原。

    不过两三个月,天下形势风云突变,萧啸大占其优。

    而后萧啸携雷霆之势重返荆州战场。

    此时在明面上主持荆州事务的蔡瑁,竟然下令将荆州仅存在己手的各郡、县的望族、富户、百姓迁往长安。

    襄阳黄家,自是不能例外,首当其冲的被蔡瑁列为第一批迁居长安的大名单之中。

    至此此时,黄承彦才后悔莫及,怪自己当初没有听信诸葛亮之言,到如今临到老年,却还要被逼着背井离乡。

    司马徽作为荆州大名士,当然也被蔡瑁强行“请”去长安,更对当初没听诸葛亮劝言而后悔不迭。

    而当身在琅琊的诸葛亮、黄月英夫妇听到蔡瑁强令襄阳百姓迁往长安之时,虽是日夜担忧家人,却也鞭长莫及,毫无办法,唯有祈祷上苍,保佑家人无恙。

    “读书当官,刚才那位仁兄,对萧晓笑的科考取士之策,当真理解得十分透彻。”诸葛亮淡淡笑道。

    “也许,这正是萧晓笑想要达到的真正目的。”黄月英紧紧的拦住诸葛亮臂膀,缓缓说道。

    萧啸,姓萧名啸,字晓笑。

    虽然萧啸在有很多称呼,比如萧尚书、萧东海、唐侯、萧贼……以及广为人知萧破邪,但诸葛亮、黄月英夫妇平时在讨论萧啸之时,更多的将其唤为萧晓笑。

    “科举一出,朝廷再也不缺人才了。”诸葛亮叹道。

    “是么?我看这世间无人能及得上夫君。”黄月英自傲且又自信的笃定说道。

    “不然。天下十三州,必有卧虎藏龙之辈。远的不说,就是我那三位师兄,我亦拍马难追。”诸葛亮坦诚说道。

    “好了,夫君。我知道你谦虚得紧。”黄月英笑道。

    “所以,这科举,夫君要去试试么?”黄月英突然问道。

    “天下将定,盛世将至。”面对黄月英的问题,诸葛亮沉思片刻,答非所问的回答。

    “我去给夫君挑支钢笔!”

    黄月英突然抽出紧挽诸葛亮的双手,嘻嘻一笑,转头直往热闹街市去了,只留下微微愣神的诸葛亮呆在原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