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故布暗子
房门之外,萧啸听罢糜竺兄妹二人对话,暗自自嘲:竟然遭小女子嫌弃了,当真是自作自受。
当日糜竺执意将糜晴送往兰陵,萧啸确实心头不喜,加之那时正与董静热乎,故而对糜晴颇为冷淡,置之未理。
当日伊水之战,董静遭吕布暗箭刺死后,萧啸身在大军之中,只得心头强按悲愤。
时间往后,筹划军略要事和阴谋阳谋的萧啸,在闲暇时每思及念及董静,虽是哀怨,但却已有些哀莫大于心死之感。故而返回兰陵之后,面对糜竺再次联姻的提议,萧啸立时当面答应。
原因无他,只因萧啸需要排解而已。李沁远在夷洲,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此时萧啸亦可算小有成就,早日娶妻立妾,亦可堵住其父母无尽的唠叨。
至于糜晴本人是否愿意,已不重要,因为她要背负糜氏的家族使命和意志。
世间能如董静一般聪慧果决、敢于冲破世俗、打破家族束缚来寻求真我的奇女子,又有几人?
次日。
萧啸问明陈登府邸所在,命人备上礼物,上门拜会。
其时昨夜在陶谦置办的酒宴之上,萧啸已与陈登打过照面,更知其已被陶谦征辟为典农校尉,在陶谦帐下效力。
陈登受陶谦所用,自在情理之中。不过昨夜酒宴之上,萧啸令系统小蜜探查过陈登的特性,并无“忠诚”可言,更未与陶谦自然形成相关羁绊。
这个探查结果,让萧啸大为惊喜。既是“无主”之人,那便好办。萧啸立时让小蜜直接为陈登植入“忠诚为主”的特性,并与自己搭建该羁绊。在推杯换盏之间,无声无息的收了陈登。
陈登的五围值中,虽然只有智力值和政力值突破了80点,但用作郡国之首,却是绰绰有余。
酒宴之上,不便私言。萧啸故而在今日前往陈府拜访,为的就是捅破“认主”的窗户纸,以利往后便宜行事。
萧啸入了陈府,陈登自是亲身躬迎。
萧啸见状,不禁回想其当年陈登随陶商前来找自己麻烦时的模样。如今再见,已是主从,而且还是一辈子都不能摆脱的那种。这感觉,当真玄妙。
“元龙兄客气了,这般相迎,萧某当真惶恐。”萧啸笑道。这客套话,终归还是需要的。
陈登道:“国相谦谨。”说罢,忽的上前朝萧啸一拜。
萧啸一惊,连忙上前相扶,陈登本意不愿起身,可哪里抵得过萧啸的手扶之力,竟被萧啸轻飘飘的扶着“抬”了起来,暗自惊异萧啸臂力之强。
扶起陈登,萧啸却是一笑,道:“元龙兄何须行此大礼,有何要事,一讲便可。”
陈登道:“国相此前一袭白身,举义兵为社稷讨贼,救天下百姓于水火。出征之前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登如醍醐灌顶,早对国相神往已久。如今国相载誉归乡,登愿追随国相左右,以尽匹夫之责。”
萧啸道:“元龙兄如今添为徐州典农校尉,正是在陶公帐下大展宏图之时,何必到吾处屈就?”
陈登道:“登蒙陶公看中,自是铭感五内。不过,良禽择木而栖,还望国相不弃。”
话已至此,萧啸自是不能再言含糊不清之语,笑道:“啸得元龙相助,何愁天下社稷不兴。”
听得萧啸开口接纳,陈登喜不自胜,立时下拜,道:“主公在上,登愿效死命。”
萧啸再次扶起陈登,低语道:“此事万万不可张扬。”嘱咐毕,又道:“元龙在陶公处,仍旧稳坐殿农校尉之职。此后我在明,你在暗,此后下邳若有紧要之事,可差人速传与我,以利后续之计。”
萧啸用意,已然明确。那便是将对己忠心的陈登,安插在陶谦身边,刺探军政大事,以利自己便宜行事。毕竟,陶谦才是徐州名义上的首脑。
陈登对萧啸的安排,自然心领神会,道:“主公放心。登必定不辱使命,陶谦若行不利主公之举,登必定从中斡旋,若力有不逮,便是拼了性命,也要力保主公无恙。”
萧啸赞道:“元龙有此心意足矣,毋须以身犯险。啸所要的,乃是活着的元龙,而非死掉的元龙。”
陈登道:“主公如此宽慰,登感激涕零。”
萧啸道:“元龙任典农校尉,陶公有何指示?”
陈登道:“陶公令登领各郡国民屯之事。”说罢,又道:“陶商则主军屯之事。至于商屯,则多由糜家所担。”
汉武帝时,朝廷下令北境边防屯田,经王莽篡汉、光武中兴发展至今,天下各州屯田乃是常态,此时屯田亦已细化为军屯、民屯、商屯三种方式。
其时,此前陶谦有意划出一半的郡国交与萧家进行商屯,但却被萧菲所婉拒。拒绝之因,一是萧家在交州、夷洲广辟田地,又有稻谷良种,粮食收获极丰,加之萧氏农场广布徐州各地,农事自成良性循环,不愿再涉及商屯。二是不愿因商屯小利,与本是良好合作伙伴的糜家交恶,故而主动退出商屯。
当年陶谦想让萧家参与徐州商屯,一是有意拉拢萧家,二是想让萧、糜两家因商屯之事“鹤蚌相争”,而后自己“渔翁得利”,不过萧家的主动退避,让为陶谦为糜家培植竞争对手的小算盘没打响。不过陶谦却未因萧家的退出而放弃遏止糜家的动作。在商屯之事上,徐州所辖的东海、琅琊、彭城、广陵、下邳五个郡国,糜家只得其三,东莞、广陵两郡则是分别交给臧霸和陈珪两家打理。
陈登见萧啸问及屯田之事,立时有所感应,问道:“主公于屯田之事,可有吩咐?”说罢,又道:“陶商虽领军屯事,不过多在城中寻乐,实乃挂名,军屯之事,多托付与我打理。”
萧啸听罢,不由一笑,道:“陶商对元龙,颇为信任?”
陈登正色道:“他视我为生死之交。”
萧啸再笑,转而问道:“元龙对屯田,所行何策?”
陈登道:“多引流民,广辟良田,再引良种,循时农作。屯田半载,所获颇丰。”言语之间,颇为自豪。
萧啸赞道:“元龙一身百为,真乃贤良之臣。”赞罢,问道:“农闲时,百姓又从何事?”
陈登道:“多服徭役,修桥铺路,疏浚河道之类。”
萧啸道:“元龙可知江南河道?”
陈登一愣,口中却道:“春秋时,吴国以都城吴为中心,从太湖分向南北开凿运河,其中北向运河直通长江,南向运河直通钱塘江,此两条运河南北联通两江,又处长江之南,便合称江南河。”
萧啸赞道:“元龙见闻广博,着实令吾刮目相看。”
陈登不理萧啸称赞,暗自沉思,不过片刻,如有恍然大悟之感,惊道:“主公想开凿运河?在徐州境内开凿运河?”
萧啸听罢,朗声一笑,道:“知我者,元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