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带着羁绊系统闯三国 > 第167章 入山寻贤

第167章 入山寻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萧啸听言“孔明”二字,立时跳下马来,扯住茶老六,问道:“孔明?哪里来的孔明先生?”说罢,忽地察觉自己的失态,立即松开茶老六,双手微拱,以示歉意,道:“还请茶老道明一二。”

    不怪萧啸失态,只因“孔明”二字的魔力太大,让萧啸一时失了方寸。以萧啸的记忆,诸葛亮现在应该还只是个小屁孩,现时突然听到孔明隐居的消息,怎能不大为吃惊。

    茶老六未曾料到萧啸有如此大的反应,又见萧啸致歉,其也不计较,笑道:“人道是‘求贤若渴’,我看公子是‘闻贤若渴’。”调侃毕,又道:“依小老儿看,文若对孔明先生的称赞,多半是谦虚之言罢了。不过公子既然要去长社,便可顺路去碰碰运气,寻一寻他,若能得见,公子自可辨得真假。”

    萧啸问道:“这孔明先生,到底是何来历?”

    茶老六一拍脑门,笑道:“我倒是忘了与公子说。孔明先生,姓胡名昭,字号孔明,已过而立之年,比之文若,倒是大了三四岁。其有何才名,小老儿实是不知,传闻袁绍曾多次派人携重金来颍阴请他,都被他给拒绝了。没过多久,孔明先生又变卖了城中宅院,躲到城北五十里外的耳军山去了。”

    “胡昭,孔明?”萧啸反复念叨,却无丝毫印象。不禁回头问向陈宫,是否知晓此人。

    陈宫答道:“胡昭此人,确曾听闻其略有才名,不过其人其事,宫倒是不甚明了。”

    萧啸道:“既然这位孔明先生如此受文若兄推崇,当见上一见。”萧啸嘴上虽是如此说,但心头已然决定必须找到这个孔明先生,其他的缘由不说,只凭“孔明”这两个字,就值!

    萧啸问明耳军山去处,又向茶老六告辞,方才率众北去。

    却说历史之中,确有胡昭此人。胡昭出身颍川,幼读经史,学识渊博,才华盖世,韬略过人,尤其精通典史,工于书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绝世才华而为世人称道。不过却因厌恶仕途险恶,便隐居山林,先后多次拒绝袁绍、曹操的征辟,其隐居之地也更换过多次,最后胡昭在陆浑山中,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颇有德行于世之像,更在书法之上颇有成就,尤为善长隶书,与钟繇齐名,固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世人并称为“钟胡”。

    胡昭在隐居陆浑山中,亦开馆办学,教化乡民,声名远播。连许多世家子弟都慕名前来求学,而其中一人,更是大名鼎鼎,被胡昭收在门下。

    胡昭慧眼识人,见此人聪慧通达,智计绝伦,胸有雄才大略,料定其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就竭尽全力,传道授业。果然,此人出仕之后,隐忍果决,智计无双,最终成为终结三国的奠基人,也成为了三国的最后赢家。

    此人,便是司马懿,胡昭教导出来的司马懿,而此孔明不仅是司马懿的老师,更是司马懿的救命恩人。

    司马懿出身于名门望族,聪慧绝伦,年少时为人处世,自然恃才傲物,在陆浑山胡昭门下求学时,得罪了当地豪族周氏,周氏碍于胡昭名望,故而隐忍不发。但是当司马懿在胡昭学馆学成离开时,周氏立即纠集同伴数十人于半路截杀司马懿,胡昭闻知此事后,立即去追赶周氏中人。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终于在崤山渑池之间截住了周氏一行,经胡昭从中斡旋,周氏一行最终才放弃了截杀司马懿的打算和行动。司马懿由此死里逃生,胡昭功不可没。

    诸葛孔明一生之敌司马懿的老师,亦是孔明。当真奇妙。

    不过历史之中的胡昭一生隐居不仕,因此不像同为“孔明”的诸葛亮在政治、军事方面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名动天下,史书留名更是寥寥,故而未为世人所熟知。

    萧啸一行北出颍阴,直往耳军山而去,至山脚之下,已过黄昏,萧啸便令众人寻地露营生火,搭建帐篷,就在山脚下过夜,待次日天明,再入山寻找“孔明”。

    却说众人取出行囊之中帐篷器具,又用几根木杆略一搭建,又用侵油布覆盖而上,简易帐篷便纷纷立于营地四周。

    原来萧啸时常因为赶路错过宿头而露宿野外,夏日蚊虫滋扰,冬日夜中极寒,夜间忽风忽雨亦是常事,不仅得不到休息,更影响次日赶路,虽也可搭建营帐过夜,但搭建营帐所需事物却是极多,而且至少需要一匹马置放行运。当世的马匹极为贵重,若是拿来专门随行装载搭建营帐的物事,确实过于奢靡。

    萧啸有过露宿野外的亲身“痛苦”经历后,便第一时间想到了发明露营帐篷。后世的露营帐篷,极为便捷,既防雨水,又防蚊虫,最重要的是轻巧便携,不占空间,收纳和搭建也是极为方便。

    有了想法之后,萧啸召集数个老手艺木匠共同研发行军单人帐篷,众木匠听了萧啸对行军帐篷的诸般设计和想法后,虽是大为赞叹,但却提出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帐篷顶及周围,到底用何物覆盖?

    当时行军大帐,多用牛皮,自是因为牛皮防水、防火性极好,但是上万的大军,才不过一两顶大帐而已,若是单人帐篷用牛皮,即便把全天下的牛都杀光,也供应不了。

    帐篷用何物覆盖,萧啸早已设想好,那就是用油布。当时夷洲已然获取了棕榈进行榨油,油料对于萧啸来说并不稀缺。将布侵油,反复晒制,便可防水,质地比之牛皮更轻,虽然防火性稍差,但是单人帐篷却胜在一个单字上,只要置放帐篷时,每个单人帐篷拉开一定的安全距离,即便个别帐篷着火,亦不妨碍灭火。

    至于搭建帐篷的支撑物,萧啸则是选择用质地较为坚硬、抗腐蚀较好的胡桃木,只要将胡桃木制成拇指粗细大小的长杆,搭建帐篷时胡桃木长杆插地半尺,而后篷顶装以与雨伞顶类似的支架,个人行军帐篷便可成了。

    众木匠听说萧啸要用油布制作个人行军帐篷,连呼奢侈,要知当世百姓衣不蔽体者比比皆是,所居之所多为草棚,而一个行军帐篷,足可让一户百姓搭建一所棚屋了。

    有了古代木工的榫卯工艺,加之萧啸所提供较为完整的制作思路,不到半月,众木匠便制成了行军单人帐篷。一卷薄油布将几根细木杆和木制零件卷起包裹利索,长不过半人身高,粗细不过半尺有余,携带极为方便。而后萧啸亲自试用之后,更是大为满意,便让众木匠在半月之内赶制千套帐篷,木匠又提出工期太短,千套帐篷的木制组件,至少需要一月时间才行。

    萧啸一拍脑门方才醒悟过来,立即按照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让众木匠不需从一到十的完全按照工序制作,只需各自只做单一零件,最后组装调试即可。初时众木匠尚不理解,不过却不敢违逆,又怕耽误工期,是以连夜赶工,谁知按照萧啸所说的流水线作业不过十日,便将一千套行军单人帐篷制作出来,所费时间,不过原先的三分之一。

    萧啸发明行军帐篷,不仅解决了错过宿头的露营问题,更一举催生了“流水线”作业,萧啸此后便让治下各行各业实行“流水线”作业,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更腾出了更多的人力从事其他工作,可谓影响至深至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