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大军出征
快马加鞭,一路疾行,未及亥时,萧啸一行便赶回兰陵。
刚至萧府,萧啸便命人备饭,又差人请来萧陵、萧菲、高顺等人,商议出征讨逆之事。
待众人听闻白日里萧啸在郯城陶府的议事详情之后,萧陵打个哈哈,道:“阿啸要怎生做,阿菲你全力支持便是,不必问我。”说罢,竟自返屋休息去了。
萧菲见萧陵漫步摇摇而去,不禁叹道:“这老爹,最近愈加不管事了。”转口问道:“阿啸,一万兵力,够么?单只府中,亦有两万兵力,若将各处农场兵力收拢,至少三万之数,不若你先挑两万,若府中兵力不足,便让阿旻自交州转运一万兵力而来。”
萧啸道:“一万兵力足矣。菲姐万万不可再调交州兵力增援兰陵。若有可能,待我出征之后,将府上万名兵力,逐步慢慢分散到附近农场中去,府上至多保留五千精兵即可。”
萧菲道:“自黄巾贼乱之始,我萧家上下兵力从未低于万众,此时为何要减兵力?莫非阿啸怕陶谦猜忌?那糜家,常驻郯城,门客亦有上万之数,其他各大豪族,家丁数千的不在少数,何止我萧家一家。”
萧啸道:“糜家所募之人,皆是食客、游侠之辈,虽有万众,实不足惧。我萧家所募‘家丁’,平日操练不辍,披甲执器,实是兵士,糜家门客,哪能与我府兵士相提并论。”
萧菲闻之,不禁黯然。萧菲时常到各州营运萧家商路,见多识广,对各州府、郡县之官军战力亦有所耳闻,许多州郡兵势,的确不及萧家“家丁”战力,萧菲亦常以此为豪。如今,萧家强盛已极,已然被陶谦所顾忌,或许此次征调萧家兵力讨伐董卓,乃是陶谦有意为之,大有敲打萧家之意。
张辽道:“今日少帅在陶谦府上答应得这般爽快,但那陶谦,却只给万石粮、千甲胄、百匹马,真是扣嗖得紧。”
陈宫笑道:“就算陶谦半钱不给,少帅亦会如期出征。”
萧啸亦笑道:“知我者,先生也。”
陈宫道:“陶谦征调少帅讨伐董卓,无论成败,于己不损一兵一卒,实力不减半分。若讨董胜,陶谦既有应檄之功与推荐之名,又可讨好群雄,且坐享讨董其成。若讨董败,陶谦可推称乃是州郡豪族义兵自应,与己无关,前不获罪董卓,后不得罪群雄,兼可削弱萧家实力,增强对徐州的控制之力。陶谦此一举多得之计,无论将来谁胜谁败,其均可得益。所谓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如此。”
众人听得陈宫如此分析,纷纷点头,暗骂陶谦老奸巨猾。
张辽恨声道:“难道我们就让那老匹夫这样算计?”
陈宫笑道:“文远此言差矣。难道忘了吾此前曾言,就算陶谦半钱不给,少帅亦会如期出征。”
张辽略作思索,恍然大悟,道:“难道少帅早有讨董之心?”
萧啸笑道:“正是。原本以为陶公会亲自率军应檄,那时由不得我不响应。却不料陶公却想置身事外,立于不败之地,并将我推荐给济北相鲍信。如此,吾之领军,少了许多掣肘,更可便宜行事。”
正如萧啸所言,若当真陶谦领兵讨董,萧家自然便要响应相随,更要事事听命于陶谦,有如提线木偶,大大失去自主性。如今陶谦让萧啸以一家之力应檄,又推荐到济北相鲍信处参加讨伐董卓,萧啸领军行事,自然可以百无禁忌,从心所欲。
陈宫笑道:“陶谦自以为得计,与己无损,兼得各方利益。却不料是纵虎入山林,待得少帅再回徐州,恐怕已非其所能制衡。”
萧啸亦笑道:“有先生辅佐,啸何惧天下。”说罢,立令张辽、高顺挑选精兵一万,又令陈宫筹措粮草,赶制旌旗,萧菲辅之。三日之后,兰陵城北门巳时集结。众人轰然应诺,各自散去。
出征前夜,糜竺携陶谦所赠“万石粮、千甲胄、百匹马”如期而至,糜竺又送来良马五百匹,三万石粮草而来,萧啸接过道谢不提。
令萧啸大感意外的,便是糜竺为萧啸送来了一套“金丝明光铠”,此甲多由黄金所制,皮甲部分乃是采用上等犀牛皮,金甲装有护膝,且有多层护肩,裲裆前后各加两块圆护,身甲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比之一般铜铁所制明光铠,不仅重量轻、柔性佳,更具有透气性,令萧啸大为高兴。
都道糜竺一颗玲珑心,极善做人,萧啸此时方才切身领会。
次日巳时,兰陵城北,萧家一万壮士,盔亮甲明,军容严整,马鸣阵阵,旌旗飞扬。
萧啸头戴金丝明光盔,身着金丝明光铠,背披镶金红斗篷,脚穿金丝明光靴,立于骏马之上,端的是威风凛凛,英姿勃勃,宛如金甲天神降世,拉风十足。
萧啸纵马一览,率头在前,道声出发,一万将士,携粮草辎重,向北而行。
兰陵至济北,路途五百里。萧家行军,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不数日,便至济北国治所卢县境内。济北相鲍信早得陶谦传信,知有徐州兰陵豪族萧氏派遣义兵一万前来相助,便于境内广设哨马。待萧啸大军入得卢县境内,哨马探明乃是萧家义军,便飞马传报鲍信。
鲍信得知萧家义军前来,立时亲率其弟鲍韬、鲍忠出城十里相迎。要知济北国地处兖州,北靠黄河,所辖不过二三县地,经黄巾之乱后,人口锐减,民生凋敝,济北府军只有万余,更无良将,与陶谦所言济北国“兵多将广”之语相去甚远。
鲍信等人接住萧啸,萧啸就令军马于城外驻扎,留张辽守营,自领陈宫、戚铿随鲍信进城议事。
原来萧啸此次并未携高顺出征,而是命高顺留守兰陵。临行前夜,萧啸单独召见萧菲、高顺,将营建“萧氏军校”计划向二人和盘托出。而这个计划,自然是萧啸借鉴了后世著名“黄埔军校”的诸般设置,又结合现世改良而成。
至于为何单独召见萧菲、高顺,乃是因为萧菲已是实质上的萧家商业帝国掌舵人。筹建资财、划地建校、军校运营,自然少不得萧菲支持。而高顺身具“练兵天赋”特性,若不将之利用发挥到最大化,简直是暴殄天物,是以萧啸毫不犹豫的让系统小蜜使用“植入”技能,为高顺植入了“名师高徒”的特性,让其有仗打仗,无仗教书,为萧啸培养大把军事人才。甚至,萧啸已将首任“代理校长”的头衔给了高顺。当然,军校首届招生范围,便是从萧氏族人、萧家家丁军士中挑选,随后再将范围扩大到南海、夷洲等地的萧家家丁以及各州郡平民子弟。
萧啸本想亲自建校,但以萧啸对“群雄讨董”事件的估计,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无奈之下,只得将此计划交付给萧菲、高顺。只因,时间宝贵。
世间万事,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相信别人,种下启蒙的种子,也许会生出一片不一样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