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古代化学家
辟玄忽被萧啸一把抓住,问到魏伯阳是否自己之徒,又见萧啸神色颇为激动,虽不明所以,但口中却如实答道:“正是。老四乃是会稽上虞人士,明年便是而立之岁。公子识得魏翔?”
萧啸听得辟玄口中所说魏翔的籍贯与年龄,口中虽称:“初次听闻,未逢其面。”但心中已经确定辟玄的四徒弟魏翔便是历史之中的魏伯阳。
三国时期的魏伯阳,在后世之时,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化学家,其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五行相类,共三卷,被后世奉为“万古丹经王”,奠定了道教丹鼎学说的理论基础,且是历史之中发现的最为系统的阐述炼丹理论的最早著作。
萧啸暗道:辟玄的“名师高徒”特性,真不是白给的,竟然能培养出魏伯阳这样的徒弟。而这个魏伯阳,必须得救。
萧啸与辟玄再交代了诸般事宜之后,便将辟玄留在此地,自返首登城了。而此时的萧啸已然在计划返回徐州之事,想不到萧啸一时兴起,携董静游览夷洲,却半路重遇辟玄,不仅由此启动了火器研制之事,更将捡到魏伯阳这个“古代化学家”大宝贝,当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至于吴中顾家,萧啸并未完全放在心上。只因此事的吴中各大豪族,尚在发展初期,并非后世孙家当政之时那般兴盛。而且,此时的萧家,单论财力、武力而言,已足可碾压吴中各族,唯独萧家人丁不旺,族中子弟人才稀疏,才是萧啸所忧虑之事。
萧氏嫡系,男子之中只有萧闵、萧啸二人,虽然萧陵娶有小妾李氏育有萧铭、萧庆两兄弟,此时不过十二三岁,其余族中旁支弟子,萧啸早已动用系统小蜜一一探查特性与能力值,大部分皆是平庸之资,怪不得历史之中的三国,未出现过萧氏名人,果然还是有道理的,若非自己“投生”萧家,可能萧家便会如历史一般,在三国时期泯然众生矣。
对于萧家人丁不旺、人才稀疏之事,萧啸已然有了应对之计,其一则是再探查、再发现,看看萧家族中,有无漏网之鱼的人才;其二便是挑选部分可造之才进行培养,虽然先天不足,不过萧啸相信有自己羁绊系统和当事人的后天努力,亦能做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其三嘛,便是努力“造人”,萧啸相信,只要有了自己的优秀基因和精心培养,自己的“开挂二代”不会差到哪里去,虽然等到“挂二代”成长起来,时间晚了些,不过萧家以后偌大的基业,总是需要培养接班人的。
想到此处,萧啸不禁哼起了小曲,径回首登城去了。是夜,萧啸自与李沁同宿芙蓉帐,施行造人大计不提。
此后二三日,萧啸对夷洲发展战略再行完善,又制定较为完备的治政束民章法,方才得闲。得闲之日,便是返程之时,萧啸虽觉不舍,但夷洲一地,乃是萧啸立世之基,此时非得李沁坐镇不可,李沁亦知其中轻重,只得依依不舍作别。离岛前夜,李沁尽褪羞涩,主动逢迎,与萧啸彻夜抵死缠绵,熬战直至破晓之时,方才累极相拥而眠。直至巳时萧啸离去之时,李沁尚在沉睡之中。
见海岸越来越远,立在萧啸身旁的董静叹道:“四郎与沁姐已有夫妻之实,为何不予沁姐夫妻之名?”
萧啸笑道:“名分之事,自然当予。此趟返家,便行‘请期’之礼。”于萧啸而言,年初之时,离开夷洲前夜与李沁的缠绵,或有冲动和爆发的嫌疑。但此之后,萧啸已将对李沁滋生另外一种情感,更想得通透,否则便不会有此次再返夷洲之举,加之此次在夷洲停留半月之久,几乎是与李沁夜夜春宵,是以萧啸早有为李沁定取名分之念。不过此时董静主动提及,萧啸便顺口直承而已。
董静见萧啸直承其是,心中欢喜,道:“惟愿沁姐与四郎相濡以沫,携手白头。”说罢,却又叹道:“不知静儿何时才有福分得受此恩。”
听得此话,萧啸双手情不自禁捧起董静面颊,深情一吻,直将董静骇得手脚酥麻,脑中空白一片。唇齿即分,却不见萧啸再有动作,只听萧啸说道:“静儿此刻已有萧啸印记,终生不可抹灭,待过得三年,静儿稍长,再行洞房花烛不迟。”
听得萧啸直言其事,董静自是羞涩不已,却又满心期待,不过萧啸定下三年之期,虽不甚解,却又不便多问,只得将疑问闷在心头,祈盼三年之期转瞬即至。
其实当世女子十五六岁结婚生子,乃是最为正常不过之事,董静已然十六,正是婚配年龄,是以会在萧啸面前提及此事。不过自后世而来的萧啸,总觉这般花季少女终究是尚未成年,心理上迈不过那道坎,是故为董静定下了三年之期,到那时行起事来,方无心理负担。
至于李沁,则比萧啸大了六七岁,早已成年,且发育成熟完整,正是行之无碍的大好时候,是以对于李沁,萧啸哪怕熬战半月,并无丝毫心理负担。
是日黄昏,船抵泉州,刚及上岸,一封家书便直呈萧啸之手。
拆信而阅,萧啸不禁笑道:“正是瞌睡来了有枕头。本想去找他,他倒主动找上门来。”
董静接过萧啸手中书信,细而阅之。信中所言,正是吴中顾家已然打探到萧啸收留辟玄渡海之事,十日前顾家遣人前往兰陵萧家,递了拜帖,依礼询问此事,族中只推不知,须得萧啸返家之后方才知晓,遂后便将顾家之人邀留萧家,专等萧啸返家讲明此事。
董静道:“顾家中人,礼数周全,倒也不愧为世家大族。”
萧啸道:“虽有兴师问罪之实,却行绵里藏针之举,对付这种世家大族,当真是要费一番功夫才行。”
董静道:“四郎若非受了辟玄道长救徒之托,这种事,不理也就罢了。”说罢,又道“若非是顾家之主身故,兹事体大,我看顾家也不会找上萧家门来。”
萧啸笑道:“静儿遇事辨事,当真通透。若非我萧家实力甚雄,顾家自然也不会这般客气。”说罢,又道:“那此趟,便会一会这吴中第一世家。”
董静笑道:“四郎此言,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感,莫不是要行那深入虎穴之举?”
萧啸亦笑道:“知啸者,静儿也!”
原来萧啸已然打定主意,自泉州港海路返回徐州,正要途经吴郡,是以决定在吴郡下船,直接去往顾家解救辟玄之徒。顾家之人前往萧家“问罪”,自然不会带上“俘虏”,是以萧啸在此推断之下,将救人作为第一要务,决定前往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