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高顺的好意
董卓见萧啸大出风头,席间文武百官莫不凝神思索萧啸三杯敬酒语所蕴含之意,大为恼怒,暗喝闷酒,忽然计上心头,高声道:“适才唐侯所言甚是。所谓‘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杂家以为,只有废辩立协,方能再兴汉室,诸位才能做得中兴名臣。诸位以为若何?”
众人听罢,虽纷纷摇头,却无人敢回应一声。只因实力仅次于董卓的丁原,都已被逼走,堂上之人实力微弱,莫不明哲保身,不敢应答。
董卓见众人不敢回应,心头满意,拍掌而笑,道:“既然诸公默许杂家提议,那择日行事。”眼见董卓便要在此敲定废立之事,卢植朗声说道:“董刺史此言差矣。唐侯适才敬酒所言,一敬高祖,乃颂推翻秦、楚暴政之意,二敬世祖,乃颂诛逆篡汉之意,三敬诸公,乃寄予诸公携手共兴汉室。恐怕董刺史所理解的,并非唐侯本意。”
董卓哈哈一笑,蛮横道:“杂家觉得唐侯就是我说的意思。”
卢植冷哼道:“董刺史,身为边陲州郡刺史,移迁重兵驻扎京都洛阳,纵容部下祸乱百姓,今又胁慑文武百官,实乃暴政之举,唐侯所颂高祖的推翻暴政之功,难道会是你所理解的赞成废立之事么?”说罢,又道:“董刺史,身为长驻边陲之一介武夫,素未参与国政,陡凭武力妄言废立之事,实乃篡逆之举。唐侯所颂世祖的诛灭篡汉王莽之功,难道会是你所理解的赞成废立之事么?”
说道此处,激愤不已,声浪渐高,不待董卓反驳,接着道:“唐侯所言,‘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正是号召诸公同心协力,共扶汉室,何来废立之意?”
众人听罢,纷纷暗自点头,大赞萧啸,又赞卢植敢于直言。
面对卢植咄咄逼人的接连三问,董卓自是找不出反驳言语,不由恼羞成怒,抓起佩剑,猛然起身,冲出席位,做势要斩杀卢植。卢植见状,却自巍然不惧,昂然而立。卢植座席左右蔡邕、王允慌忙扑出,拦抱住董卓,蔡邕劝道:“卢尚书当世大儒,闻名海内,明公若当众贸然杀之,一则明公威名巨损,二则骤伤天下士人之心。”王允亦劝道:“酒后相议废立大事,恐伤明公威仪,还请明公择日再议。”
李儒见筵席之间只有卢植当众反驳,其余文武官员均未附和,亦未动身,知晓今日试探文武百官的效果已然达到,遂上前与蔡邕、王允一并劝谏董卓。董卓见李儒上前劝谏,又向卢植喝骂几句,收了佩剑,自率众离去。
见董卓书率众离去,文武百官随后各自散去,只有一两个平素与卢植交好之人上前宽慰了几句,便匆匆而走。
初时,萧啸被刘辩敕封为唐侯,未曾宣扬,所知者甚少,不过在温明园中“三杯敬酒之语”,让萧啸声名大振,唐侯之名亦传播开来。
··· ···
却说萧啸言罢三杯敬酒之语,摔杯离去,出了温明园,想要赶上丁原、吕布,不过园外早已没了踪影。
萧啸大恨董卓坏了自己好事,若非董卓横插一杠,或许自己已经和吕布产生交集,保不准现时正在系统小蜜之处乐呵呵的抽奖了。
董卓今夜在文武百官面前言明废立之意,已是非常明显的信号。想着可能面临的诸多变局,萧啸调转马头,直往自己的秘密据点而去,直至两个时辰之后,方才策马返回洛阳府衙。
府衙内院,高顺见萧啸如此之晚才返回府衙,一阵抱怨,道:“晓笑可总算回来了。”
萧啸刚进内院,就见高顺与驻扎在府衙的数百并州军士兵甲在身,全副武装,向高顺问道:“可是建阳公相召?”
时间紧迫,高顺也顾不得询问萧啸是如何猜到的,便道:“适才,建阳公传令着我率领府衙驻军到城外大营集结,我已将驻扎在府衙的七百军士收拾停当,专等晓笑返回府衙,略作交待,便要率军出城与大军汇合。”
萧啸道:“半夜集结,必有要事,何须与我交待。”说到此处,萧啸转口又问:“出城集结,做得什么大事?”
高顺见萧啸出言询问,回道:“军事机要,顺不便告知晓笑,还望见谅。”
萧啸见到高顺竟然不告诉自己,暗赞高顺果然是一个不因私废公,有操守,懂规矩的好将军。
高顺见萧啸默然不语,以为萧啸生气,歉然道:“如今建阳公抽走府衙驻军,仅凭百十名衙役,晓笑恐难伏定局面。顺以为,晓笑少年英才,当顺势为之,暂避锋芒。顺言尽于此,还望晓笑珍重。”
萧啸见高顺竟然好意规劝自己离开洛阳这是非之地。以高顺的秉性,能对萧啸说出这番话来,已是对他极为看重,殊为难得。
萧啸听罢,郑重回道:“子卓兄的好意提醒,啸铭记五内。”说罢,又接着道:“今夜董卓在筵席之上妄言废立之事,建阳公忠义所至,首言反驳,在席间已是势不两立。如今董卓已将建阳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适才建阳公召子卓兄率领府衙驻军到城外集结,必是要与董卓决战,一争高下。”
高顺听罢萧啸所言,慨然道:“晓笑神机妙算,仿若一切尽知。”
萧啸笑道:“事不宜迟,走吧,啸随子卓兄走一遭。”
高顺听闻萧啸竟要一同前往城外与大军汇合,道:“晓笑何须如此。如今董卓新收了何进部曲,实力大涨,便只城内兵力,恐怕不下三万之数。而我并州兵力,不过四千。兵力悬殊如此,此战,顺亦不知结局若何。”
萧啸再笑,道:“啸初时应诺建阳公驻守洛阳府衙之时,曾提过四个条件,其中一条便是‘如董卓般逆臣,人神共愤,是故啸愿与并州军共进退’。啸向来言行如一,此时若晓笑弃而不战,有何面目利于天地之间?子卓兄难道要陷晓笑于不义?”
高顺听闻此话,感动莫名,赞道:“晓笑高义,世所罕见。顺佩服。”由此深知萧啸主意已定,便不再出言相劝。
萧啸于洛阳之时,未在军中行伍,是以并无合身铠甲,不过萧啸并不在意,便换着一身紧身皂色衣,又在府衙之中随手提了一杆长枪,与高顺率军出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