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洛阳满城寻静静
“静静是谁?”听着刘辩神秘兮兮的贴耳一问,萧啸不禁微微一愣。直至看着刘辩身后的一脸谄笑的曹若海,萧啸方才醒悟过来,自己今晚进宫时,烦躁曹若海一路上的唠叨,随口抱怨了一句“想静静”。
萧啸闷哼一声,也不言语,抽手跨步,上马呼啸而去。宫门之外等候多时的伍孚亦率众军跟上,护送萧啸而去。只留下犹自伫立在宫门之处眼望萧啸远去方向的刘辩。
却说萧啸离开皇宫之后,自返回洛阳府衙坐镇不提。
自萧啸离开皇宫的当天上午,董卓便已知晓自萧啸离开府衙到皇宫内苑,再到离开皇宫这两个时辰的所有始末。
董卓道:“这小子到底给刘辩吃了什么迷魂药,让这小皇帝这般听他的话。要是这小皇帝对我像这般听话,那老子还费什么心思。”语气之中,对萧啸满是妒嫉之意。
听到董卓发问,李儒轻抚胡须,叹道:“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儒亦百思不得其解,也许这就是萧啸的神奇之处吧。”
董卓听罢,冷哼一声,恨声道:“迟早要这小子好看。”自是对昨夜萧啸不仅当众拒绝自己的好意,还想索要赤兔宝马的言行大为不满。
在旁的贾诩见董卓颇为恼怒,道:“当今形势,董公当以掌控朝廷大势为重。”
董卓听罢贾诩的劝谏,闷哼一声,道:“先前说把萧啸行踪透露给小皇帝,一举三得。那知萧啸去趟皇宫,就像逛马场一样,去了就回。现时小皇帝知道萧啸在丁原手下,我看小皇帝这‘听话虫’的架势,弹劾丁原的奏章也不用上了。”
贾诩听罢董卓抱怨,面露尴尬之色。李儒道:“明公息怒。事前谁也不知竟会出现这般局面。不过,陛下对明公上禀萧啸行踪之功至少记下了,陛下的赏赐不也到了么。”适才,刘辩赏赐的20匹上等绸缎已经送到了董卓府上,以此表彰董卓上报萧啸行踪之功。
董卓听罢,骂道:“谁他妈稀罕那几匹破布。”
李儒劝道:“明公息怒。适才儒得到宫中传来消息。儒左右思量,或能助明公一掌握朝中大势。”
董卓双眼一亮,急道:“文优快快细细道来。”
李儒道:“陛下登基数月,未立皇后。今晨宫中传来消息,陛下要急寻一名唤‘静静’的女子。儒知明公膝下有一爱女,名唤董静,年方二八,生得国色天香,艳若桃李,尚未婚配。如此巧合,正是天赐良机。若借此将董小姐送入宫中,必定敕封为妃。明公自此贵为国仗,朝中大势岂不尽归明公之手。稍待时日,我等再进谏劝立董妃为皇后,至那时,明公声望必然威加四海,天下莫不拜服。”
董卓听罢摇头摆手道:“不行,不行。那小皇帝,岂能配得上我的掌上明珠。”原来董卓膝下并无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董茉,已嫁与手下大将牛辅为妻。二女儿董静聪慧异常,从小深得董卓喜爱,董卓遣人到中原遍寻名师教授诗书礼仪、琴棋书画,董静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所学无不精通。只是西凉地处偏远,四战之地,儒风不盛,董静之才名并未远传。
李儒见董卓拒绝,劝谏道:“明公不见何进乎?何进不过一市井屠户之辈而已,尚能凭藉其妹封为何皇后之后而趁势而起,一掌天下。若非何进昏聩不智,与十常侍火并,焉能事败身死?今明公威望、才智胜当年之何进十倍不止,加之有文和与儒全力辅佐。只要董小姐顺利进宫,稍加时日,明公便能问鼎天下,独掌朝纲。”
听罢李儒的劝谏,董卓顿时犹豫不决,心头爱女,怎能嫁那般无能的小皇帝。
李儒见董卓犹豫不决,再劝谏道:“明公志在天下,何惜一女子?”
董卓沉吟良久,道:“文优言之有理,容我思虑几日。”
李儒见董卓如此回应,不便再强行相逼,只得叹道:“还望明公速做决断。”
··· ···
洛阳城南,蔡邕府上。
一处阁楼之中,只见两名妙龄少女各自端立在书案前,手执妙笔,屏气凝神,书画丹青,过不多时,几乎同时收手停笔。两名少女相视一笑,各拿起执笔之画,对较起来。
只听左首的素衣女子道:“还是琰妹妹的画更有灵性,你看你画的那男子,聊聊几笔,颇有伸张正义的神韵。”
被赞的“琰妹妹”道:“静姐姐谬赞了。小妹倒觉得静姐所画的那男子,更有少年郎的风采。”
两名妙龄女子,一位正是董卓爱女董静,而另一位,则是当朝大儒蔡邕之女蔡琰。
蔡琰才女之名,广传天下。董静身处西凉,慕名已久,早想拜会,是以跟随董卓进入洛阳后,便专程拜会。两人同是当世少有的才女,此时相见,正是相见欢,尤恨相逢晚,不到三日,便引为平生知己。
两人相交相谈,莫不是家国天下,百家经典乃至世俗人情,至于平常女儿家的针织女红,两女均是嗤之以鼻,不屑为之。
近日里,洛阳坊间流传甚广的“萧晓笑出急智以人为证判案定罪,张文远当街刑杖西凉恶军华二雄”故事传到了两女的耳朵里。两女对萧啸为弱女子伸张正义,惩罚恶军的勇气和才智深为叹服,便一时兴起,共约以此故事为题作画,表达仰慕之情。
当然,两女作画的重点,自然便在萧啸身上。不过两女并未见过萧啸,是以全凭自己想象作画。蔡琰所画的萧啸,更偏重正义形象的一面,而董静所画的萧啸,更俱少年侠士的风采,可谓不相伯仲。
董静凝视着两幅画中萧啸,叹道:“也许将两幅画中的萧啸结合,才能兼具他当时的神采。”
蔡琰见到董静眼中的痴迷之状,调笑道:“静姐姐难道相中这个少年郎了么?”
董静虽从小受儒学教导,但骨子里仍然有西凉人特有的豪爽与坦诚,此时听罢蔡琰的调笑,丝毫没有小女儿家的窘迫之态,反而坦诚道:“这样的少年郎,那个女子不想见上一见?”
见董静竟直承其是,微微一愣,赞道:“姐姐真是好气魄。”
董静叹道:“可惜。不知道是否能有缘相见。”
蔡琰笑道:“如果姐姐真心想见,也不是不可能。”
董静双眼一亮,问道:“难道琰妹妹认识他?”
只见蔡琰嘻嘻一笑,不理董静,返回书案,铺开纸张,提笔写出一首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