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文有第一
就如同穆珩与友人所说的那样,接下来的这几日,他是真的忙。
先是隆誉帝赐宴于礼部,之后去鸿胪寺习仪,再之后宫里赐了朝服冠带以及进士宝钞,然后又要领着一众新科进士入宫谢恩。
最后,还要率众进士入孔子庙行释菜礼。
一直到礼部奏请,命工部于国子监立石题名,穆珩这个状元才总算是得以歇下来了。
当然,歇也不可能歇多久。
穆珩身为状元,是直接授了翰林院修撰的,接下来可就每日需要去翰林院当差了。
也就在穆珩正式踏入朝堂之前,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穆珩率众进士入孔子庙行了释菜礼之后,京城学子之间不知何时就开始流传一种说法,道是穆珩之所以能中状元,成为大安朝第一个享三元及第殊荣的人,不是因为他的才学真的能力压众才子,只不过因为他是隆誉帝的伴读,得了隆誉帝的偏爱。
对于这样的说法,京中众文人学子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当初在那文会之上,可是有许多人亲眼见证过穆珩此人的风采,也确定这人确实不是个空有隆誉帝信任的草包。
可参加过文会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这世上也多的是以讹传讹的人,更何况,穆珩三元及第,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他人的出众而欢呼,有不少人都是恨人有笑人无的。
所以,也没发酵多久,流言就在文人学子之间愈演愈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穆珩这个原本没有上早朝的资格的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在他进入朝堂的第一日,就为着这事站在了金銮殿上。
隆誉帝看着身姿笔挺的穆珩。
这是他的臣子,也是与他年少相伴的人。
这几年,因为想要完成他的部署,穆珩一直蛰伏不出,一直到现在,才总算是能够乘风直上。
他们是君臣,一个坐在龙椅之上,一个却站在文武百官的最末,但奇异的,隆誉帝却有了种年少时并肩作战的感觉。
目光先在文武百官身上扫了一眼,隆誉帝眼中含笑,道:“穆爱卿,最近这几日京城里有不少关于你才不配位的说法流传,甚至连朝中都有御史参了你一本,对此事,你有何看法?”
说到后来,隆誉帝眼里的笑意变冷。
穆珩的状元,是他这个帝王亲自点的,御史参穆珩,何尝不是在指责他这个做帝王的识人不明?
没等穆珩回话,隆誉帝的声调陡然上扬:“说穆珩才不配位,配不上状元之名,更不配得这三元及第的殊荣?”
“怎么,这是在暗指朕任人唯亲?”
话说到这里,隆誉帝冷笑一声:“都道殿试的名次是朕这个帝王御笔钦定的,这样的说法糊弄得住不懂朝中之事的百姓,还能糊弄得住谁?”
隆誉帝会这样说也是有道理的。
殿试的卷子糊名之后就会被送到读卷官手里,读卷官通常由内阁大学士、六部除礼部之外的五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充任,殿试的卷子会在这些读卷官手里分为三等,即一、二、三甲。
殿试放榜前还会有一个读卷仪式,读卷官们会手持试卷在御前读卷。
一般来说,若是皇帝无异议,最先由内阁大学士读的卷子就是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所以,也有许多人认为是读卷官取状元。
“读卷的时候,穆珩的卷子是不是第一个读的?”
“怎么着,朕认同了你们评定的名次,到头来却又成了朕为了穆珩徇私?”
“还是说,你们是觉得朕向穆珩泄题了,朕就是个为了一己之私就可以帮着人科举舞弊的昏君?”
最后这话,那可就说的重了。
殿内众臣“哗啦啦”跪了一片。
“皇上息怒!”
“臣不敢!”
跪伏在地的时候,一众文官心中其实也是极为懊恼的。
春闱时隆誉帝亲自做了主考官,这本就让他们这些人不能也不敢做什么手脚,所以穆珩再自然不过的中了会元。
同时,内阁诸臣自然也就看到了穆珩的卷子,也认得了他的笔迹。
要知道,殿试是只糊名而不再将卷子另行誊抄的,所以读卷的时候,穆珩的卷子自然也就被认出来了。
若穆珩殿试的卷子答得有失水准,内阁这些人自然能将他划到二甲甚至是三甲之列,偏偏穆珩答卷不仅未失水准,反而还力压众人,让这些人想要将穆珩刷下去都没办法。
是以,最后穆珩的卷子被归到了一甲之列。
甚至还被读卷官首先读卷。
内阁诸臣原本想着,隆誉帝不可能认不得穆珩的笔迹,到时候哪怕是为了避嫌,也定不会将穆珩点为状元。
可谁知道……
这就是拿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可再怎么懊悔,现在也于事无补了。
他们敢说隆誉帝为了穆珩泄题吗?
他们敢说他们的那些小心思吗?
显然是不敢的。
于是也只能跪伏在地连呼“不敢”了。
“你们不敢?”隆誉帝冷声道,“朕看你们倒是敢得很啊!”
“臣有罪!”
看着这所有人跪在自己脚下,隆誉帝打从登基以来就有的憋屈总算是稍有疏解。
他看着众臣之中唯一站得笔直的穆珩,眼里便又带了笑意:“穆爱卿,此事与你有关,不如你来想想,要如何解决此事?”
穆珩弯腰作揖:“回皇上,既然有了这样的争议,那便不妨将一甲二甲的卷子都张贴出来,让这天下读书人来评判一番,世人总说‘文无第一’,但在臣看来,那只不过是差距不够大而已……”
话中未尽之意,已经将这平日里看着最是温文有礼的人骨子里的那份骄傲的意气展露无遗,就只差没说上一句“舍我其谁”了。
隆誉帝闻言龙颜大悦:“好!穆爱卿既然是我大安朝首位三元及第之人,自当有这种‘舍我其谁’的气魄,京城如今汇聚了全大安朝的才子,难不成这么多的人还不能分清几份卷子的高下吗?朕相信,我大安朝这么多才子的眼光,定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