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感动的快哭了吧?
姜娆一头雾水。
赵氏说错什么了?
就见着这男人替她拭净了手之后,将她两手合在掌心细细揉捏着,就像是在捏面团儿一样。
“大嫂说谁想捏你都得被硌手。”穆珩有些愉悦,又有些得意:“你看,一点都不硌手!”
姜娆:……
她还以为这人要说些什么惊人之语呢。
用了力想要抽回手,却发现这男人没少在她手上用劲儿,偏还不会让她觉得疼,她抽了好几次都没能成功把手抽出来,最后便也由着他去了。
姜娆懒洋洋地道:“为了保养这双手,我可花了不知道多少银子,要是还能硌手,那些银子岂不是白花了?”
穆珩看了看正在专心吃绿豆糕的圆姐儿,趁机牵起姜娆的手放到嘴边亲了一下,没等姜娆瞪过来,又赶紧放了下来。
姜娆瞪了这男人一眼,然后说起了搬家的事。
“立雪堂的东西都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能先搬走的也都已经安置到梧桐巷的宅子里了,只等老祖宗那里盘完了账分了该分给咱们的,就能彻底搬过去了。”姜娆道。
穆珩点了点头。
姜娆又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我把隔壁的宅子也买了下来。”
穆珩抬眼。
“隔壁的宅子与我们的宅子布局相差不大,只不过我们的宅子花园在东侧,隔壁的宅子花园在西侧,两个花园之间就隔了一堵墙。”
隔壁的宅子也是被人精心维护着的,姜娆也是花了不少的银子才将那宅子买下来。
也因为一直有人维护着,那宅子也并不需要怎么收拾,只要置办些家具就行了,再把两个园子中间的那堵墙一拆,普通的三进宅子就变成了三进两跨的大宅子了。
“之所以想搬到梧桐巷的宅子里,也是想着离娘家近,当时倒是忘了考虑到老祖宗了。”姜娆道。
也没有他们做晚辈的住正院,反倒是让老祖宗住跨院的道理,所以姜娆买下隔壁的宅子再打通,不仅宅子变宽敞了,也能给老祖宗安排一个幽静的院子,甚至还能给老祖宗布置一个佛堂。
当然,姜娆想着,有圆姐儿时时承欢膝下,估摸着老祖宗以后去佛堂的机会应该会极少才是。
穆珩蓦地就有些感动。
他的阿妩啊!
那日带着圆姐儿一起去看新宅,他也只想着从今往后他就有一个由他的妻女给他的家了,心情激荡之下,也同样忘了考虑到老祖宗。
他原本想着,梧桐巷那宅子的两个跨院虽然不算大,但也算是五脏俱全,老祖宗住着也不会觉得逼仄,却没想到,姜娆已经考虑到了他前面去。
他的阿妩,总是如此。
哪怕如今的他尚未能让阿妩与他交心,可该为他做的,阿妩却是从来没有少做。
三生有幸,他才能遇到阿妩,并与之成为至亲之人。
感动之下,穆珩两眼紧紧盯着姜娆看。
姜娆却是将穆珩打量了几眼,突然道:“穆明远,你这样看着我,可别是感动得快哭了吧?”
穆珩:……
再一次确认,他的阿妩极擅煞风景。
但他也不反驳,只巴巴地看着姜娆,整个人还缩成一团往姜娆的肩上靠过去:“阿妩,你说的没错,我感动得都快落泪了,你得好好安慰安慰我!”
姜娆一脸嫌弃,伸手将男人靠过来的脑袋推开。
“那你就赶紧收收你的感动!”姜娆道:“我早说过,就凭着老祖宗护了圆姐儿几年,我就是老祖宗的亲孙女,先前本也是我考虑不周,不过是做点补救罢了,又算得了什么?”
主要是,手里有银子,做这些一点也不费事。
穆珩已经没脾气了。
反正他已经习惯了,不管什么样的气氛,在他媳妇这里都保持不过半盏茶的时间。
他认了!
在这无语又好笑的心情中,马车停在了定远侯府垂花门前。
一家三口才回了立雪堂不久,老祖宗身边的胡嬷嬷就过来了。
“三爷,三少夫人,老祖宗有请。”胡嬷嬷笑盈盈地道。
老祖宗要跟着搬出去养老,胡嬷嬷和安和堂的丫鬟婆子们自然也要跟着走,所以胡嬷嬷如今见了姜娆和穆珩可别提有多亲切了。
姜娆和穆珩对视一眼。
老祖宗这个时候唤他们过去,他们只能想到一件事。
那就是,老祖宗已经盘完账了,分家的事也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
两人也没耽搁了,带着圆姐儿就去了安和堂。
安和堂里仍听不到多少声音,但与从前的死寂有所不同,现在的安和堂是让人心安的宁静,是充满希望的静谧。
不过,圆姐儿一到,立即就打破了这份宁静。
“老祖宗!”
圆姐儿顺着游廊,乳燕投林一般往正房跑,那欢快清脆的声音顿时就给安和堂带来无数的生气。
这一次,圆姐儿顺畅地跑进了正房。
自从圆姐儿天天来安和堂陪着杨氏,杨氏就让人把正房的门槛给拆了,要不然每次见着那么点的一个小人儿费劲儿地跨过门槛,她那心也跟着提得老高。
杨氏这会儿正在看账册,听到圆姐儿的声音,她将账册放到一边,视线移向门口。
而她的脚边,早已摆好了一个放了软垫的小杌子。
“你这小猴儿!”杨氏摇头。
多年的习惯让杨氏还是难以变得慈爱温软,但谁都能看得出来,当她看向圆姐儿时,那眼里流露出来的喜爱。
孤寂多年,却有这么一个小人儿卯足了劲儿的往她身边挤,便是再怎么心硬如铁的人,也得被这小人儿给暖化了吧。
圆姐儿熟门熟路地跑到杨氏跟前,往那小杌子上一坐,脑袋再往杨氏的膝上一靠,冲着杨氏露出一个灿烂无比的笑容。
“老祖宗,您有没有想圆姐儿呀?”
“我今日跟着父亲和母亲去了安国公府,我跟您说,母亲可厉害了……”
圆姐儿手舞足蹈的与杨氏说起了安国公府发生的事。
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孩童,但当她说话时,杨氏也放下手头的事,微低着头看着那小小的人儿,认真听着她说话。
祖孙二人相互依偎,一个说的高兴,一个听的认真。
此情此景,让人见了只觉暖到了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