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国师慧显
东哥儿缓缓点了点头:“想起来了。我家在京城,我本是跟着家人出远门探亲,回来的路上我和家人走散了,谁知就被那伙人趁机绑走。
只是……我家具体在哪里,我还是有些记不清……”
胖子高兴得一拍腿:“太好了,至少知道方向了,想起来家在京城就好办多了!”
谢三清也觉得心里舒爽:“无妨,只需要再治疗几次,总会想起来的。
过几日我们就要进京,你可愿意跟着一起去京城找家人?”
东哥儿此刻感觉神志已经恢复清明,挣扎着又要跪地叩头。
李承治笑着扶住他:“你恩人不喜欢别人动不动磕头,你有心就行。”
谢三清当场就在胖瘦二人的帮忙下,按章程将东哥儿从养济院带了出来。
是夜,是谢三清和李承治留宿在云州府衙的最后一晚,江达特意备了宴席,请了苏维政作陪,为二人饯行。
宴席过半,谢三清突然想起今日白天听到的慧显国师,便将话题引到了养济院上头。
谢三清看向江达:“不知道大人对慧显国师知道多少?”
江达脸泛红光,话也多了不少,听见谢三清问这个,来了兴趣。
“姑娘是隐士高人,没怎么出来走动,所以不知道,这慧显国师的名头可是如雷贯耳。
尤其靠近京城一带的百姓,说起国师的身世那更是啧啧称奇……”
其实今日白天提到慧显国师时,谢三清并没有太惊讶,因为在三长老还有谢安禄等人的记忆中,时不时就会出现这个人……
并且几乎所有谢家人对这个神乎其神的国师都抱有敌意。
因为,他就是谢家走向没落的开始!
这也是谢三清为什么要特意向江达打听慧显的原因。
江达:“在京郊有座很有名的寺庙,叫做潭拓寺。有一年夏天,寺中的池塘突然开满金莲,香飘半山。
如此多金莲齐放是难得一见的景观,一时间,口口相传,引得无数人慕名前来一观。
因为游人兴致高,每日天不亮就有不少人已经等在潭拓寺外,等着寺门大开。
这一日,寺门打开后,一股浓烈的花香便扑鼻而来!
有人感慨,这潭拓寺的金莲果然名不虚传,才到寺门便已经香气扑鼻,若是走至池边,那岂不是如入香山!
来开门的小沙弥一边让开请众人进去,一边笑着答话道,倒也不是每日都这样,前些日子虽然花香扑鼻,但也要走到池子边才可闻见,不知道今日是开了多少,竟然在寺门前都闻到了。
众人一听这话更加好奇了,纷纷加快脚步向池子走去。
彼时朝阳微升,晨曦初露,众人在微光中无不陶醉沉浸在一池芰荷香风中。
突然,一串响亮的婴儿笑声从池中传来,清晰入耳!众人大惊失色!
池中怎会有婴儿?
天空中的霞光渐渐凝聚成一束柔光,直直落在池子中心的一朵巨大花苞上……
这只花苞大得出奇,随着霞光的照射,花苞渐渐打开,众人清楚的看见,在盛开的花心中,正卧着一个漂亮得不像话的婴儿!
人群瞬间沸腾!
闻讯而来的老方丈当即双手合十,称这名婴儿为圣子,发愿要将他养在门下,并将毕生参悟都传给他!”
李承治:“幼时我对慧显出身之事多少也有耳闻,只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人似乎销声匿迹了……”
江达点头:“的确,此后慧显一直跟着老方丈在寺庙中潜心学习,不曾踏出寺庙半步,渐渐的便少有人提起他。
直到慧显成年后,有一年,皇上的同胞姐姐仙阳公主突然得了癔症,整日神志不清,太医院所有的太医都诊断不出仙阳公主的所犯何病。
皇上震怒之下,才有太医抖抖索索的谏言,不如请司天鉴来一看。”
从大周建制以来,谢家先祖便创立了司天鉴,平日主要替皇家预测福祸,推测天文,掌管祭祀等。历经几朝后,早已经是国教一般的存在。
谢三清:“难道公主得的不是普通病症?”
江达有些神秘的说:“时任司天鉴的谢家掌司看过之后说,因为仙阳公主早年杀伐太过,身上沾染的因果深重,这才有此一劫。
然而谢家虽然看出了症结,也试过不少法子,但仙阳公主却丝毫不见起色。
陛下早年丧母,幼时生活不可谓不艰难,几次都差点丢掉性命,是这位仙阳公主杀伐果断,手腕高明,这才将陛下护佑至成年。
因而,陛下登基后,对仙阳公主十分看重。如今因为这段往事害得公主保受折磨,陛下救姐心切,便广发诏文,寻找高人替姐姐化解。
但应诏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结果都一样,说公主此劫无法化解。
也就在这时,早已被世人遗忘的慧显出现了。
据说,他进宫后见到一直不许生人靠近的公主,公主突然停止了撕心裂肺的哭嚎,怔怔的看着慧显,在所有人惊诧的目光中虔诚的跪在了慧显脚下,一边痛哭流涕,一边不停惭悔。
慧显将手轻轻放在公主的头上,公主立刻平静下来,终于伏跪在慧显脚边沉沉睡去。
慧显治好公主后,陛下很是高兴,时不时就请慧显进宫讲法,后来又有几次,别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慧显却轻而易举的化解。
对比下,谢家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陛下甚至骂谢家离了祖先的庇佑,如今是一代不如一代,都是些花架子,不堪大用。
后来更是直接钦点慧显为国师,掌管一切国教事宜,谢家形同摆设。
如今京城一带,可以不知司天鉴,不知谢家,却无人不知国师。”
谢三清了然,原来谢家是这样一步步失宠的,但是从江达的叙述中来看,慧显的确不简单,不知道自己和他相比又如何?
此次京城之行,谢三清竟然有些期待能与这个传闻中的国师见上一面。
——
隔日一早,两人辞别江达和苏维政,早早来到码头与众人汇合。
远远的谢三清就看见一群人走来,却独独少了王二牛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