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农女如烟 > 第23章 第23章

第23章 第2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宋子,对不起,母亲说你的出身不显,贸然把绣画拿出去容易引起是非,才用了我的名号……”

    赫连玉脸色流露愧疚。

    连宋子心里将赫连玉骂成了狗,表面却不得不故作大方:“没关系,不就是一副绣画,你喜欢就拿出。”

    天知道连宋子为了这副画熬了多少夜晚。

    即便有系统加持,针线都是她一点一点做的。

    本来想着借助赫连玉的身份在柳郡王的生辰上大出风头,没想到却被赫连玉直接摘了桃子。

    可是为了任务,连宋子只能忍下去。

    谁让赫连玉是系统剧情里唯一的女主角呢?

    眼下还不能得罪她。

    可若让她同以前一样心无芥蒂把自己的成果让出来,接下来就不可能了。

    赫连玉还不知对方在想什么,面上仍是一副关心她的模样,说道:“这阵子天气冷了,你刚来京城衣物肯定没有准备,我让人把箱子里没穿过的衣裳拿过来,你看合不合身?”

    也不知道赫连玉是真蠢还是觉得连宋子没见过世面,竟然连旧衣裳都送的出手,哪怕对方送的是一块过时的布料,连宋子都不觉自己被狠狠地侮辱了。

    偏偏由于要继续进行任务,连宋子还不能翻脸,只能一一笑纳。

    当然,她暗地里下定决心日后会报复回去。

    其实这里连宋子真的误会赫连玉了。

    虽然她抢夺连宋子的成果是真,可她也的确想拉拢连宋子,奈何她自己没银子呀。

    是不是觉得有点荒谬?

    堂堂将军府的千金小姐怎么可能没银子花。

    赫连将军在朝中可没少收贿赂。

    然而现实是,赫连玉的银子真的不够花。

    并不是府里没钱。

    将军府的用度一应俱全,四季衣裳和首饰胭脂样样不缺,但赫连玉作为一个未出阁女子,她是没有太多的握在手里银子的。

    放在以往,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赫连夫人和老夫人都疼爱她,只要她撒个娇就没什么要不到。

    可如今赫连夫人的亲生女儿找到了却回不了家,日日愁眉苦脸,根本不管家里的事。

    赫连玉也不好从她那里开口要银子,否则她以往体贴父母的孝顺女儿形象就要崩塌。

    而老夫人那边呢,规矩严格,哪怕哥哥赫连城往外拿一两银子也要寻根问底,赫连玉自然不可能例外。

    难道说为了安抚被抢走绣画的连宋子吗?

    想也知道不可能。

    没有银子,贵重的布料首饰这些又舍不得,可不就只剩下没穿过的旧衣裳了么?

    且赫连玉自认为这些衣裳挑选出来质量极好,送出去也不丢人。

    不过对方显然不能领会她的“善意”。。

    慕如烟从月桂口中听到这件事,已经在三月后。

    她此前正在陪唯一的女儿上课。

    在听了段时日的课后,慕如烟认为虽然柳传志年纪尚轻,但此人明显已经有了当一代名师的天赋。

    他十分负责任,简直把罗汉当做关门弟子教导。

    除了每日的通史硬背,柳传志隔几天就会出一个民生问题给罗汉思考,并让他做文章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就相当于现代版的命题作文。

    由于蓁蓁每日同罗汉一起上课,即便课程结束,蓁蓁也没有离开。

    久而久之,小丫头也耳濡目染,对课堂上不理解的地方化身十万个为什么,缠着慕如烟要答案。

    不得已下,慕如烟只能又抽空过来听听这位柳先生的课了。

    这日,柳传志讲到粮价。

    这是千古读书人逃不开的命题。

    “柳先生,既然朝廷有意压低粮价,那为何百姓日子这么难过呢?”蓁蓁天真问道。

    柳传志也不介意小女孩打断他讲课,转而问罗汉:“你觉得呢?”

    “先生几日前讲过,君王政令上传下达十分重要,”罗汉小小年纪便讲得头头是道,“粮价之所以升高,是因为一部分大地主囤积居奇,他们雇佣农民没有土地,除了要连地主的租金,还要交朝廷的捐苛税,剩下来的粮食仅够果而腹,所以才时常造反。”

    “那朝廷不能不收税吗?”臻臻撇嘴。

    柳传志摸了下小丫头的脑袋,笑了下;“朝廷要豢养军队,否则外敌侵扰,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

    这就陷入一个死循环。

    臻臻捧着小脸蛋陷入苦恼。

    小丫头可能永远也不理解,为什么皇帝要收税。

    柳传志作为先生也没逼迫她。

    “为何不让军队自己耕种呢?”慕如烟随口说道,半靠在榻上,从袖子里掏出一块点心就往嘴里扔。

    柳传志是读书人,最不喜欢这种没风骨的姿态。

    奈何对方是主家,自己也不能多做什么。

    “军队是朝廷兵器,怎可务农?”柳传志神情严肃。

    “怎么就不行了?士兵不都是要靠五谷杂粮养活?有了田地收成,他们就不用靠朝廷发粮食,省不少银子。”慕如烟扳开手指数出一一好处。“士兵自己有田,就不会去抢别人的,百姓对军队好感上升,民心聚拢,朝廷威望更盛”

    柳传志脸色缓缓融化,半信半疑:“士兵有了田地,岂不成了军阀?”

    慕如烟大手一挥:“哪里就那么严重,田地属于朝廷,士兵只能耕种,每年上交一定收成。只要朝廷派人监管得当,他们就反不了。”

    “再说,难道没有田地,士兵就不会造反了吗?”慕如烟反问,“若士兵自己没有粮食,就只能谁有粮食就听谁的,那些私自囤积粮食的人才是真正想反。”

    柳传志一愣,随即脸色变得凝重。

    “慕如姑娘,多谢指教。”他深深鞠躬,随即匆匆离开。

    柳传志将慕如烟的话同太子讲了。

    很少人知道,他是太子的心腹,去清风家教书不过是看在好友的份上,没想到能听到这么一番引人发聩的话语。

    “殿下,我觉得慕家娘子说的不错,只要适当给士兵分发土地耕种,号召农民,不愁他们不为殿下尽忠。”柳传志劝说。

    太子颇为心动,脸上却始终犹豫:“可是世家那里……”

    农业是国之根本。

    要是太子动了他们的利益,世家子弟第一就不会放过他

    “他们又何曾为殿下想过?康王拥兵自重,即便入了京城,除了殿下的舅家,其他只要上书请降便可以转危为安。”

    太子脸色随着柳传志的话语变得铁青。

    他知道,柳传志说的是真的。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从不是空话。

    看着太子演变的脸色,柳传志乘势说道:“我们分出去的只是荒地,与世家利益并无太大瓜葛,此举是为了稳定军心和民心,等打败康王之后,此举可以商议取消。”

    最终太子咬牙同意了,吩咐其他官员起草诏令。

    事实证明柳传志很有先见之明。

    政令初次下去引发不小反响,大臣们上书反对,甚至御史又出来撞柱子表示抗议。

    然而太子异常坚定,甚至为此杀了几个朝堂上的出头鸟。

    但同时太子表明这只是非常时期政策,等到打败康王可以商量取消。

    双管齐下,朝廷上反对的声音就没有当初那么剧烈了。

    另一头,康王面色凝重地看着手书,眼眸酝酿风暴。

    “可曾打听出,谁向太子进言?”

    “是柳家的人。”幕僚回答。

    “竟然还没死绝?”康王把手书扔到地上。“无论如何,为了本王大计,此人绝对留不得。”

    “太子新令颁布后,拉拢了不少民心,军队也逐渐起来了,若继续下去,恐怕太子撑到了当今病逝,我们就更加名不正言不顺。”幕僚脸色充满担忧。

    康王敢反,很大原因是因为父皇病重。

    只要在当今皇帝去世前解决掉太子,那天下就没有了正统的继承人。

    论资排辈,皇储中康王的当长,又掌握军权,是最具有竞争力的。

    康王脸色黑沉:“不惜一切代价,加快速度向京城推进,一定要在父皇醒来前解决太子。”

    “王爷,还有王妃和三公子的事情……”幕僚提醒,“当初我们派人杀死大公子和二公子诬陷太子所为,小公子要不要”

    “开战的借口已经够用了,能留则留,不能留,就听天由命。”

    到底是亲生儿子,康王也不愿意再杀一个。

    阴暗的宫殿里,一个病弱的女人眼睛通红躺在榻上,衣裳发黄面容枯槁显然多日未曾清洗。

    女子是康王妃。

    自从那日在宫门前抱着儿子自尽不成,她就被安置到冷宫偏阁。

    日日哨兵看守,生病了也没人治。

    “我知道他狠心,没想到他竟然连亲生儿子都不顾了。”康王妃几乎咬碎银牙,“要不是我抱着儿子去撞宫门,王爷怕是连我都不会留下。”

    康王竟然为了造反派人杀掉妻女。

    哪怕王妃早已知悉真相,心里仇恨的火焰却熄不灭。

    奶娘王氏抱着王妃痛哭流涕:“王妃,老爷说了,康王并非良人,只要小姐你愿意和离,老爷无论如何也会保你平安。”

    “父亲……”康王妃脸上闪过一丝迟疑,随即苦笑,“奶娘,不是我不想走,可我走了,我仅剩下的儿子怎么办呢?我接连没了两个儿子,实在不能没了他。”

    “可您怎么办呢?即便您活下来,王府其他人能容得下您吗?”奶娘王氏劝道,“您只有离开才有活路啊。”

    在康王发动清君侧前,康王对王妃就十分冷淡。

    便是康王最终胜利,还有府里侧妃侍妾呢?

    她们都有儿子,难道又要跟一群女子斗一番。

    “娘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老爷说了,等你出去,他会想办法救出小少爷。”

    对于奶娘的话,康王妃是不信的。

    她知道父亲疼爱她,但也清楚父亲绝对没有能力在皇权下同时保住她们母子。

    “你先回去,告诉父亲,我不会和离,从此就让他当做没有我这个女儿吧。”康王妃的眼里闪过决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