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超凡农民 > 第 128章 打谷机

第 128章 打谷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小村子的生活平静又有规划,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了。

    秋收之际,乡下的风景更迷人了,大片大片金澄澄的稻田如同金色的锦绸,给大地换上了新装。

    稻谷该割了,花生该拔了,玉米该折了,还有南瓜,红薯,芝麻,红豆,棉花……

    放眼望去不仅仅是看到美景,更是看到了大丰收!

    秋天,在无数文人骚客的笔下是萧瑟的,有着淡淡的忧伤。

    因为秋后万物会进入凋零,寒冬也会随即到来,结合诗人各自不同的遭遇,悲秋就由此而来。

    《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慨,可以说开启了文人悲秋的先河。

    《燕歌行二首其一》里咏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萧瑟的秋天让她倍感愁苦。

    《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老病孤苦,壮志难酬,看到的秋景无疑是伤感的。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同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冷清萧条,万物衰败的秋景,抒发了悲秋之叹。

    此外还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

    有太多太多悲秋的诗句了,最后不得不谈谈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读这首诗的时候(严格来说是散曲),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秋日黄昏萧瑟图,枯藤,乌鸦,瘦马,夕阳,断肠人……

    诗人把那种孤独、凄楚、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还有秋后算账,秋后问斩这些成语,无不展现出一种肃杀的氛围。

    关于悲秋的东西就暂且不提,现在,平安村的村民都沉浸在秋收的喜悦当中。

    所谓“春种一粒粟”,等的不就是“秋收万颗子”吗?

    还是刘禹锡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更能说出村民的心声。

    这天下午,平安村一块叫做石磨田的田野上站着十几个村民。

    他们团团围在一起,交头接耳的不知道在谈论何事,但能看得出他们脸上有些兴奋。

    “到我了!到我了!”武大有吆喝着嗓子,看起来很着急。

    “行行行,看你猴急猴急的。”武登峰摇头说道。

    “当然急了,你都玩了多久了!”武大有激动的搓着双手,迫不及待的抓了一把稻谷。

    原来,经过唐平和陈全,以及部分村民的日夜努力,平安村的第一台打谷机问世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台打谷机刚完工就被抬到田里进行实战检验。

    现在村民们正围在一起谈论打谷机的事,有不少人等着亲手试一试这个新奇的东西。

    唐平戴着草帽站在田里观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打谷机已经实现稳定打谷的功能了。

    “哈哈!这东西太好用了!谷子一下子就掉落到谷箱了。”武大有一边踩着打谷机,一边把稻谷伸进打谷机里。

    辊筒转得飞快,武大有打了一把又一把的稻谷,农忙本来是辛苦的,但此时他玩得不亦乐乎。

    打谷机有润滑油润滑,也不显得卡顿,当然这里的润滑油是用动物脂肪提炼的,跟以前所用的不一样,但对于普通的机械润滑完全够用。

    加上陈全精湛的技术,可以说这台打谷机相当完美。

    “好东西啊!这打谷机的速度比牛还快吧?”武聪明赞叹道。

    “可不是嘛!赶着牛碾稻谷时,喉咙都要喊破了,那牲口还是慢悠悠的,一不开心还把牛屎拉到稻谷上,这打谷机就不一样了,打谷快还不用喂养,真是太实用啦!”一名村民附和道。

    “咱们村子要是能多造几台就好了,等到来年双抢的时候也不用那么辛苦的跟老天爷抢时间。”

    “是呀!特别是山窝那边的田地路途遥远,又没有合适的地方打谷,连牛车都进不去,光是挑稻谷回来就能跑断腿,有了这个家伙之后就不一样了,直接把谷子打包回来就好了。”

    围观的村民们对打谷机给出好评,这可是这个世界的高科技了。

    唐平笑着对大家说道:“还有一台在调试,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就能投入使用,大家放心吧!以后咱们平安村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打谷机,而且更加的耐用。”

    “真的吗?那真是太好啦!”

    “唐平,还是你有办法,先是改进犁车,再到风谷机,最后到打谷机,这些东西对咱们乡下人来说都是宝贝啊!”

    村民们一一列举了这些年唐平改造发明的农具,对每一件都有着极高的评价。

    “好了!接下来谁想试一试打谷机?我要去担禾了。”武大有对众人笑道,随后用汗巾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总算是尽兴了。

    “我来!我来!”一名村民挥手示意,总算到他了。

    过了一把手瘾的村民也没一直在这里待着,农忙时节有很多活要干。

    没多久,打谷机旁边只剩唐平和武聪明两人。

    打谷机制造出来后自然要有人使用,武聪明自告奋勇的就留下来打谷。

    武大有把村中妇女割好的稻谷挑到打谷机旁边让他打。

    唐平留下来帮忙把打好的稻谷装进麻袋,武聪明累了就换着来。

    “聪明叔,换我来吧。”唐平见武聪明气喘吁吁便开口说道。

    看起来瘦瘦的武聪明笑道:“没事,你聪明叔能搞定。”

    “聪明叔,歇会吧,这打稻谷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让我玩一下。”

    “好吧!要注意安全,可别把手伸得太进去了。”

    虽然东西是唐平设计出来的,但武聪明还是关心的提醒唐平,因为辊筒转得飞快,他怕唐平把手弄伤了。

    “聪明叔您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唐平拿起一把稻谷站在打谷机前,轻踩踏板,随后把稻谷伸进打谷机里,同时翻转着手里的稻秆。

    武聪明看到唐平动作娴熟,暗叹自己瞎操心。

    踩着的踏板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那种感觉好像是在给脚掌做一个按摩。

    左脚踩累了就换右脚,右脚累了换左脚。

    唐平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过去的小时候,那种农忙的热闹,很累,也很是怀念。

    时间一点点过去,在唐平和武聪明的配合下,一袋袋谷子摆在田边,袋口用麻绳绑着。

    临近收工的时候两人打出二十几袋粮食,差不多有两亩地的稻谷。

    此时村中的妇女也不割稻谷了,把割好的稻捆堆放好后用油布盖起来,防止夜里下雨打湿稻谷。

    这也是村里种出高产稻谷后才敢这样做。

    以前没有高产作物的时候,村民们把割好的水稻挑回自家院子才放心。

    那些妇女们忙完后,纷纷凑到打谷机旁,你一言我一语,轮流用上一遍打谷机后别提有多开心了。

    有了村中妇女的接手,唐平自然不用打谷了,便回到村子里。

    一路上看到许多村民挑着稻谷,扁担压得弯弯的,有节奏的上下甩动,这就是丰收的样子,沉甸甸的。

    回到晒谷场的时候,又是另一个热闹的场景,一群人在忙着收稻谷,其中有不少孩子。

    年纪大一点的孩子用谷耙(耥耙)把稻谷勾成堆,小一点的孩子拿着扫把扫。

    更小的孩子负责帮忙撑着麻袋口,方便大人把稻谷装进袋里,这些小孩就比麻袋高一点点,那认真的样子实在很可爱。

    乡下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不是温室的花朵,从小就要明白自力更生的道理,可以少做一点,但不能什么都不做。

    “平哥!”正在帮忙收稻谷的武明朝唐平打招呼。

    他和武亮合作,共同使用一种双人谷耙。

    这种谷耙呈大t字型,制作非常简单,由一大一小两块木板钉制而成,小的是把手,然后再从底下的大木板两边穿上绳子,收谷神器就做好了。

    使用的时候一个人拉着绳子,另一个人扶着手把,这种谷耙收谷的效率非常快,特别是在六月的时候更是展现出不俗的威力。

    有句农谚说道:“六月晒谷老太哭。”

    这里的老太指的是老人,老人为什么在六月晒谷的时候哭呢?

    因为六七月份的天气阴晴不定,早上阳光明媚,家家户户把稻谷搬出来晒,可是刚晒好没多久,山角那边随时飘出一朵乌云。

    这个时刻的天气像个淘气的小孩,等你收好稻谷后它就溜走了,太阳又阳光明媚。

    没办法,又要再次把稻谷晒开,接着又有可能出现乌云。

    如此反复,老人体力自然跟不上,想哭的心都有了,所以才有那句农谚。

    六七月的雨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来得急,稍不留神就哗啦啦的下。

    唐平的印象中那种很急的雨都是集中在下午一两点钟左右。

    这个时间段的村民大多数都在歇息,突然空中冒出一大团乌云,负责翻谷和看天气的人立马扯着嗓子大声高呼:“收谷喔!落雨咯!”

    闻声的村民纷纷火速从家里跑出来,老人,大人,小孩齐上阵,风风火火的对稻谷进行抢收。

    那种紧张感真的如同上战场一样,顾不得天气闷热,顾不得劳累,心里只想着快点快点,别让雨淋湿了稻谷。

    村民们互相帮助,有些人家人手少,收得慢,收得快的人家主动帮忙抢收。

    六七月晒谷可以说很刺激,要会看天机才行,有不少胆子大的人碰到小朵的乌云就跟老天爷打赌,赌它不会下雨。

    赌对的时候他们会嘲笑收谷的人胆子小,赌错的时候淋着雨一边收谷一边破口大骂,十分搞笑。

    以前的回忆如同电影放映一样,快速的从唐平脑海闪过,他笑着轻轻摇头,随后跟着武明武亮他们一起收稻谷。

    随着唐平的加入,其他小孩子更加卖力的帮忙收稻谷,此时的他们并不觉得劳累,更多的是开心。

    远处不少村民点燃了稻秆,白烟袅袅,半干的稻秆燃烧时会产生淡淡的香味。

    村民们也不会烧掉所有稻秆,会留一部分搭建牛棚,冬天的时候干稻秆也是牛的食物。

    等焚烧的稻秆灰完全冷却后,再将其装进袋子收集起来,留着来年开春当肥料用。

    唐平从不觉得烧稻秆会污染环境,不知道以前那些专家为什么强力反对,甚至连柴火灶都要禁止。

    随着夜幕的到来,村民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家家户户忙着做晚饭。

    晚饭过后,村民们不约而同的来到村口的大树下乘凉,这里有许多石桌石凳,方便村民休息。

    油灯挂在树枝上,不远处点燃驱蚊艾草,不用担心蚊子骚扰。

    秋风吹过,丝丝凉意非常舒服,帮人缓解一天的劳累。

    村民们把一些瓜果放到石桌上,一边乘凉聊天,一边吃着瓜果,好不自在。

    看到后来才到的村民,就会有人喊道:“快点咯,果子吃完咯。”

    后到的人听完后也配合的快速冲了过来,引得众人大笑。

    唐平也会出去走走,一起的还有慕晴小丫头。

    人多凑在一起就很热闹,小丫头活泼乖巧,胆子也大,主动讲故事给大家听。

    有很多故事不仅小孩子爱听,连大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比如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我要的是葫芦等等。

    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说故事里的人太笨了。

    大人们则笑着以此教育孩子,让他们知道其中的道理。

    这种时候唐平会静静的听着,不管是家长里短,还是国家大事,都愿意认真听。

    跟大家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唐平对于秋天的评价是:却道天凉好个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