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路
晚间陶华入幻境,张颜颜此时穿了件复古白色的长裙,秀发披散,宛如画中人。陶华感叹怪不得很多女鬼能迷惑人呢,就张颜颜这种的谁看见不心动?
张颜颜眼角含笑,她也很高兴,灵骨庙中虽不缺香火供奉可是哪会有人给她送衣服?也就是说灵骨庙不缺吃但是却少穿。可穿戴这些东西不论是人还是鬼都需要,有穷人自然也有穷鬼。
陶华入幻境后只简短的和张颜颜说了几句话,他是为修行而来,他给张颜颜送冥衣不过是顺手而为,因为感念而有所表示,并非是图她什么。
灵觉能入幻境方可修行,入幻境懂法力和神通才能有所进步,这是两个层次,陶华现在已经不弱于当初的黄镇山。
黄镇山是纯正的出马仙弟子,师父是黄三爷,黄镇山曾说过当初黄三爷在幻境中连着追他七夜,那其实也是为了增长其法力。
很多出马仙弟子都有这种经历,就是仙家找上弟子后会“折磨”他,弟子要么哭闹不止,要么举止失常,其实这就是师父强行的将其摄入幻境,也是为了增长其法力,能让他在幻境中呆的更加长久一点。
陶华是被鬼追了七夜,随后又追了鬼七夜,不论别的,单论在幻境中的持久之力他已经不在黄镇山之下。
可是二人也有差别,黄镇山是纯正的出马仙弟子,可是陶华呢?他只能说是修行人,黄镇山教过他出马仙弟子的本领,智明和智清又教过他佛门修行之法,他算是个杂家。
修行靠的是悟性,学的东西单一或者学的东西太杂都是有利有弊,学的单一则心思纯净更容易开悟,弊端则是见识肯定单一,遇到症结时容易陷入妄境不得其解,眼前一条路而已。
学的东西太杂同样有利有弊,弊端便是太杂则心思混乱,心思混乱自然容易进入妄境不容易看破,可是有利的是门道多,此事佛门不解那就道门来解,不论哪种解释的通便好,眼前路途多,可以换着走。
陶华此时便算是个杂家,路子确实很多,修行也可不拘泥一法,如果每条路都走而且走的深远些话他也会成为一个大家。
可是每条路都走的话真的能走到深远吗?一个人万般皆涉猎还能走到深远的这世上并非没有,可是那是凤毛麟角!
战国时期鬼谷子,纵横之术、神鬼之术、兵法之术、道法之术……三国时期蜀汉的诸葛亮亦是杂家,神鬼之术、兵法之术、权谋之术、发明之术……这些人皆是几条路同行并且走到深远之处的典型代表。
可是几千年来又出了几人?这些集大成者于一身的不是没有,可这些人活着时候便被称为神仙或者半妖,陶华和他们能比吗?
人贵有自知之明,几路并行虽有大成就可却并非适用每一个人。陶华于幻境中并未忙着修炼,而是在给自己选方向,路该如何走。
张颜颜此时双手托腮静静的看着陶华,陶华闭目如入定一般,周身气息暗淡而沉静,这是于幻境中冥想。
陶华枯坐半夜,随后悠悠站起身,眸光闪亮,他想到了一条路,那便是重新走一条路,非佛非道非鬼非仙非出马仙弟子,可是却涵盖所有,所有义理皆为所用,又不拘泥于其中!
这是自己的路,走的深远也必成一方高人,可是这条路也并非一路坦途,很多事到了头前便会有很多岔路口。
佛门自然以慈悲为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斩恶因恶果独留善根。可是道门呢?降妖除魔,遇鬼杀鬼遇妖杀妖。出马仙弟子呢?妖仙乃同类。鬼道呢?阴魂鬼物本一家!
融合这些在一起走自己的路是什么都不顾吗?还是什么都要顾及?如何行事?比如遇到一个所谓的出马仙,此出马仙开始时给人看事消灾,而后却又做了恶事,如何处置它?
佛门必是劝其悔悟,回头是岸。道门必是人妖殊途,降妖除魔。出马仙弟子呢?那也是一方仙家怎可处置。陶华遇见又该如何行事?
这些看似简单其实最不简单,悟道悟的是什么?悟道其实想的就是这些!这些就是义理,无量光也好,太上也罢,他们大彻大悟也无非是想的通这些而已。
走自己的路便要跳脱出来,可是又不能将这些弃之如敝履,这些事想到最后也唯有三个字可以涵盖,那便是“遵本心”。
“遵本心”行事,不善不恶,不因不果,不清不浊。何意?那便是以本心约束行止,不昧善恶,不昧因果,不昧清浊。
假如再遇到那个出马仙,它前期行善后期作恶,那便不再犹犹豫豫,“遵本心”行事便好,觉得它善大于恶那便可放了它,不必遇妖杀妖。觉得它恶大于善,那便一刀除之不必慈悲为怀。不计杀它因果,不理世人评价清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