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赏
呃!
不对。
还有甜高粱。
有种专门用来当甘蔗吃的高粱杆,含糖量也比较高。
但是,这玩意的产量不如玉米杆啊!
朱由检想要短时间内造出大量的白糖,还就只有玉米这一个选项!
因此,在将袁宗第赶入襄阳之后,朱由检立刻下令,辖区内秋季作物只准种植两种——
高产的粮食作物红薯,用来产糖的原材料玉米!
利用玉米杆制作饴糖的方法,很是简单,甚至,不嫌麻烦的话,每家每户都能制作!
至于饴糖转化为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这玩意唐朝就有了。
在大明嘉靖年间,更是普遍开来。
白砂糖,在大明之前是稀罕玩意,在大明——虽然小贵,但早已普遍。
……
玉米这玩意,除非有化肥,还需要充足的降雨,若不然,这东西就不会结果!
种植了玉米的老农,喜滋滋的看着青枝绿叶、“人高马大”的玉米杆,又看看脚下匍匐在地的红薯叶。
顿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那不起眼的红薯叶,是能救命的宝贝。
而这比人还高的玉米,却只长个,不长果……
有人止不住在嘀咕:“必然有人蒙骗了皇帝陛下……”
但是,朱由检让人种植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吃玉米,而是要玉米杆!
进入了七月。
就在玉米顶花刚开,因为缺乏肥料,玉米穗却只有拇指大,更是连胡须都没有。
懂行的都知道,这是瞎了的包谷坨子。
就算长老了,也只有一根玉米芯,顶多有两三个稀疏的玉米粒。
明皇已经发出了动员令,让各地立刻砍伐玉米,剥掉玉米叶,将玉米杆一捆捆捆扎起来。
并动员军队、商旅、民夫,将一车车玉米,就近送往各处码头,等待装船。
一艘艘满载了玉米杆的船只,开往均县而去。
……
均县。
汉江河畔。
宋应星站在一个巨大的滚轮前,正在做最后的调试。
这是一个水力榨汁机。
放眼看去,周围这么巨大的机器,足足有几十个!
就在作坊的周围,还有一个个黄泥刚干的灶台。
这是用来熬汁的。
……
“利用水力,带动碾压辊轮,将玉米杆里的汁液挤出来。
将汁液慢火煎熬,等水分蒸发完毕,最后的糊糊就是饴糖。
然后在用黄泥水淋脱色法,将饴糖转化为白糖。”
这是皇帝给他的一句话。
为了皇帝的这句话,宋应星已经忙碌了半个月了。
定下护城河路线之后,他就来到了汉江边,为了水利榨汁机而忙碌。
这一忙,就是旬月不曾归家。
“启禀陛下,成了!”
宋应星丢下了手中的玉米杆渣渣,跳下了机器。
朱由检轻笑一声。
这榨汁机,只是速成的法子。
利用碾压来获取玉米杆汁液的方法,只能得到一部分糖浆。
最好的方法是将玉米杆全部剁成十公分长的一段,然后丢入水中浸泡、煮沸,以此来浸出玉米杆内的糖浆。
然后在慢火煎熬,熬干水分,获得饴糖。
这种办法虽然产糖量更高,但是不适合大规模量产。
想来想去,朱由检就定下了榨汁熬制的办法。
……
眼见宋应星已经做好了准备,朱由检大手一挥,下令道:
“开始!”
只见宋应星亲自扳动操作杆,将水车带动下,不停旋转的轴承,连接到了榨汁机上。
“咯咯吱吱!”
一阵让人牙酸的摩擦声响起,巨大的飞轮,带动了压辊轮。
“上料!”
宋应星大吼起来。
喂料口的匠人,立刻抱着一捆玉米杆,挥手用镰刀砍断了捆扎的麻绳,将玉米杆散开之后,喂入了机器肚子里。
“嘎嘣!“
”biu~biu~biu~!”
玉米杆被压碎,汁水四溅。
绿油油的汁液,顺着导流槽,缓缓流入了下方的巨大水池内。
三道滚轮,一道更比一道缝隙小。
第一捆玉米杆,最少都榨出了小半桶汁液。
“哈哈,成了!”
朱由检大喜。
他快步冲向水池,拿起水瓢,舀了半瓢汁液,也不嫌脏,当即饮了一口。
“嗯,很不错,挺甜的!”
“啧啧!”
朱由检砸吧几下嘴,回味了一下:
“甜中带着一股芳草的气息,想来应该是梢留的太长了。”
宋应星也拿起水瓢,尝了一口。
他仔细品味一阵,这才回道:
“丝毫不比糖水差到了哪里去,更是多了一股植物的芬芳。”
两人正说着,水桶已经接满了。
甚至,因为匠人们逐渐熟练了,机器再也没有了浪费的空间。
大量玉米杆的喂入,使得压榨出的玉米汁,已经变成了小溪。
“来,先熬一桶试试!”
朱由检虽然知道玉米杆能够制作饴糖,后世更是见到过制作的视频。
但是,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制作。
朱由检的心中,还是有了几分的不自信。
匠人们上前提起两桶汁液,倒入了大锅中。
熊熊火焰,舔炙着锅底。
很快,汁液就沸腾了。
烧火的工匠减少了塞入的柴火数量,将火苗控制的小了一些。
氤瀘的水蒸气,在河风的吹拂下,飘散到了空中。
一炷香之后,锅里的汁液,就变得粘稠起来。
匠人用勺子不停地搅拌着,以防糊底。
不一会,粘稠的汁液,已经变成了膏状物。
就好像蜂蜜一般。
这就是饴糖!
朱由检拿起一个勺子,舀了一小团,吹拂几下,待温度降下来,放进嘴里。
“嗯,齁甜!”
朱由检放下勺子,嘴角的笑容怎么也止不住!
只要将这些饴糖,送到了造糖车间,经过黄泥水淋法的吸附之后,这些深黄色的饴糖,就会结晶,形成了白霜一般的白糖。
……
当天晚上,第一批七百斤白糖,就摆在了朱由检的面前。
朱由检捧起一把洁白赛雪的白糖,大喜过望。
“来人!”
“赏赐宋应星银元一千枚,京师宅邸一座!”
“赏赐此次有首功的匠人,每人一百枚银元!其他匠人按照三等功勋的多少,分别赐予十枚、二十枚、五十枚!”
“至于种植玉米的百姓,每亩地赐银元一枚!”
一连串赏赐,被皇帝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