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 章 张俊谦任职
暗自庆幸还好没有贸然出兵,他不悦的开口说道:“武俊那老头真不是东西,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告诉朕”。
吴奕迅说道:“父皇,他若告诉您,您肯定不会派兵前往,他又怎肯告诉您”。
吴皇叹了口气:“武国毕竟是我们的附属国,如今武国失去了国家,
跑到咱们这里来求助,就算明说有威力巨大的武器,朕也会派兵前去”。
心里想着,除了武国,还有个齐国附属于他们,可不能让齐国寒了心。
考虑派兵去泰安城做做样子,表面作出想帮武国夺回城池的姿态,暗地里让人去城里拜见张宏武。
他只知道武国在商业城的城主张宏武手中,但他并不知道张宏武没有在泰安城称帝。
吴亦迅说道:“武皇根本无心打理国家,反正他带的钱财不少,不如让他捐个侯爷来做做”。
吴皇眼睛一亮:“对呀,如果是他自己愿意捐个侯爷来做,留在吴国,做一个闲散侯爷,朕不派兵前往,齐国也不会觉得有问题”。
武国老皇帝本来就无心打理国事,逃到吴国,所带的钱财几辈子也用不完。
立刻对身边的太监说道:“传朕口谕让武皇来御书房”。
武皇听到传召,还以为吴国皇帝要准备出兵了,于是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御书房。
“武俊参见陛下”,武皇行礼说道。
吴国皇帝笑呵呵说道:“不必多礼,朕让你来,是想问问,商业城使用的那个一炸一个坑的武器厉害不”?
商业城的武器厉不厉害,武俊真的不知道,具体朝政都是谢无阳在打理。
他摇头说道:“国事都是谢宰相在处理,这事我不清楚”。
吴国皇帝诧异的问道:“攻打泰安,你不就在城里吗?”
武俊有些尴尬的说道:“敌军还没来到泰安的时候,我就已经出城了”。
吴亦迅在旁说道:“当皇帝起早贪黑的处理国事,很辛苦,与其把国家大权交到大臣手上,
自己承担国破的风险,不如留在这里捐个侯爷当,逍遥自在又不担风险。”
武俊听后觉得有道理,有些意动:“捐个侯爷要多少银子”。
吴亦迅笑着说:“不多,你身家的三分之一”。
武俊在心里算了算,捐了侯爷剩下的银子他这辈子都用不完,
反正也没儿子,武国就算在他手上也没人继承,还不如捐个侯爷自在。
不知道怎么回事,武俊找了无数个女人,但是却没有一个女人为他生下儿子,
只有8个女儿,死了1个还剩7个,都不在他身边,全都嫁人了。
就这样武俊被吴亦迅父子俩忽悠着,出钱捐了一个逍遥侯爷。
杨小花听完江掌柜的讲述,不由笑道:“这样最好”。
心里想着,吴国不来挑衅,没有战事最好。
两人离开新生茶馆,去了张氏商业城批发中心,接着去到办事大厅。
蒲江兴奋的告诉张宏武等人,吴国不会出兵替武皇复国了,武皇在吴国捐了个逍遥侯。
江家辉开口说道:“国主,没有吴国的威胁,咱们也该着手治理城市了”。
杨望乡点头:“姑父,我觉得批发中心可以撤了,把各个作坊都在城市里开办起来,增加百姓上工的机会,还能减少运输成本”。
张宏武颔道:“望乡说的不错,我也觉得可以把作坊开在每一城市”。
江家辉笑道:“批发中心的人能文能武,刚好收归咱们办事大厅。”
他心里吐槽,办事大厅用的是武国的朝臣,都是些老头儿,能力不错,不过大厅整日死气沉沉的。
张宏武转头看着杨小花:“夫人,你觉得作坊能在这几城开设的有哪些”?
杨小花认真的想了想,其他作坊都没问题,只有胭脂作坊麻烦一点,不过红米稻可交给农业部种植。
“武哥,所有作坊都可以开设”。
考虑到村子都在城外,作坊建在城外不安全,
张宏武开口说道:“老江,作坊开在城内,你安排一下,尽量把作坊开在一起。”
商业城的作坊就是江家辉带人修建的,每种作坊怎么建他最熟悉。
“国主,泰安城里的皇宫,您准备入住吗”?江家辉问。
张宏武摇头:“我在商业城住的好好的,来泰安也能住将军府,去皇宫干嘛”?
“不如,把皇宫改建成作坊,大门一关,所有作坊都与外界没有联系”,杨小花突发奇想。
江家辉也是这意思,皇宫他去过,很大,如果国主不入住,可以改造。
一座寝宫就能改成一个作坊,剩下的地方除了作坊仓库,还能让农业部当粮仓用。
张宏武颔首:“老江,这事你看着办,剩下的地方也要利用起来”。
杨小花说道:“江厅长,后期还要弄健身中心,健身中心除了有健身房,还设有洗澡间,到时卫东会过来帮忙”。
江家辉点头:“修作坊时我就把健身中心地方找好,得选热闹的地”。
杨望乡看了看天色,说道:“姑父,姑姑,咱们先出去吃饭吧”。
张宏武不解,办事大厅提供工作餐,为嘛出去吃。
江家辉笑着解释:
“当初跑了不少富商,泰安最有名的酒楼也闲置了,我们商量着接手,上个月把酒楼给开了起来。”
杨望乡嘿嘿笑着说:
“本来老江要给姑父汇报,是我拦着,想等盈利后再告诉姑父”。
杨小花看他那得意的小模样,就知道赚钱了。
于是问道:“可是有盈利了”?
杨望乡说道:“还不知道,没到1个月,不过客人不少”。
张宏武笑着说:“干的漂亮,想办法给办事大厅创收,酒楼盈利的十分之一奖励给你们两人”。
江家辉与杨望乡听后十分高兴,带着张宏武父子及杨小花直接去酒楼。
蒲江回将军府接何彩蝶。
酒楼的菜品看得杨小花眼花缭乱。
中式:小鸡炖磨蘑菇、糯米甜肉、粉条肉沬、红烧鱼……,西式:牛排、鹅肝酱、蔬菜沙拉、牛尾清汤……
后面还有温馨提示,西式菜品都是小份,单人份的。
指着牛排,杨小花肯定的说道:“牛肉是从牧村进来的”!
这个时代牛是重要的耕种劳力,朝廷是不允许人们私自杀牛的,老死、病死都得报县衙,有县衙出的证明才能杀牛。
不过杨小花让牧村养牛,不是养耕牛而是耗牛,就是为了吃牛肉。
杨望乡说:“是的,不过我们也从牧村买回小牛,在村庄请人喂养”。
“牛排,鹅肝酱这些都不是本土菜品,你们请了西洋厨师”?杨小花继续问道。
杨望乡有些不好意思:“没,酒楼新开张,怕没人气,我与媳妇就想起了以前的吃食,于是把会的菜品都教给了厨师。”
杨小花对点菜的伙计说道:“要一份七分熟的牛排”。
杨望乡心里诧异,难道姑姑以前吃过牛排,知道七分熟的牛排正好。
酒楼里的客人都是点九分熟的牛排。
心里想归想,嘴里说道:“红烧猪蹄,山药排骨汤,糯米甜肉,炒土豆丝,闷豆腐”。
张宏武开口说道:“够了,够了”。
杨望乡问:“姑父,不试试西式菜品”?
西式菜品,没吃过,张宏武茫然的望着杨小花,好似想等她给拿主意。
杨小花说道:“一会把牛排直接切成小块,大家都尝尝”。
杨望乡觉得这样最好,如果不能吃点来也是浪费。
除了杨小花要的牛排,其他菜品大家都吃得心满意足。
牛排渗着血丝,放在桌上,何彩蝶,张忘川以及张宏武都挺抗拒。
不过杨小花,杨望乡,蒲江三人吃得挺欢,还让后厨又上了一份,连江家辉都夹了几块。
杨小花感叹:“这样吃不过瘾,还是自己用刀叉吃着有仪式感。”
在泰安待了几天,他们开始返程。
张宏武回到商业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两个儿子叫来,吩咐道:
“老大,嘉陵与泰安两外修建作坊,你负责过去盯着,老二,梨、文、武三县修建作坊归你负责,你们回去收拾收拾就出发”。
兄弟俩对视一眼,不明白爹发啥神经,修作坊让各县的厅长负责不就行了。
晚上吃饭不见两个儿子,杨小花奇怪的说:“老大他们怎么到饭点也没回来”。
香草轻声说道:“他们去修作坊了”。
张宏武说道:“城池多,人就多,人多事也多,我一个人管不过来,他俩得帮忙,还有你们三个小子,也应该帮着做些事了”。
他知道张俊逸三人都已经拿了结业证,随时可离开学院。
张俊逸可不想做事,对于城中事务他一点不感兴趣。
他讪讪的说道:“祖父,我已经与同窗约好,最近就要外出游学”。
张宏武说道:“外出游学增加阅历是好事,祖父支持你”。
转头问另外两个孙子:“你们两个小子是怎么打算的?”
张俊煕小声说道:“我想去夏商国念书,找人做保,考秀才、举人、状元郎”。
他从小就听柳老头说过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城里游街,想去找找这种感觉。
张宏武说道:“人各有志,你想去就去吧”。
只有张俊谦大声说道:“祖父,我要留在商业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张俊谦的话音刚落,张宏武就哈哈笑着说道:“还好,有一个肯留下,谦儿你从明天开始就跟着祖父”。
此时的张俊逸以及张俊熙并不知道在张宏武的心目中张俊谦已经是接班人的唯一人选。
当然就算是知道,他们也不会在乎。
在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的三兄弟分开了,他们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云霄国很快单独设立了一个财务部,财务部统管着各个办事大厅的财产收入与粮食库存。
张俊谦任部长,下面的办事人员都精通算学,是临海学院学成结业的学子。
财务部直接听命于张宏武。
张俊谦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阔斧的发展经济。
第一把火;在云霄国开设了钱庄,通云钱庄,鼓励老百姓使用云霄国的银票。
紧跟着,把各国张氏商业批发中心改开成通云钱庄,让云霄国成为继四大国之后,又一个银票可以在各国流通的国家。
第二把火;与临海学院合资办学,在武县与泰安两城开办临海学院分院。
在各县城大力宣传,临海学院结业的学子,云霄国各办事大厅与作坊择优录用。
这一波宣传,将临海学院炒的火热,很多商家都以招收临海学院的学子做工为荣。
一时之间,临海学院总院、武县临海分院,泰安临海分院,学子人满为患。
临海学院的院长罗志及所有先生都赶紧联系友人,帮助请先生。
第三把火;就是发展农业。
代刚在梁国码头购买的蔬菜种,杨永康已经试种成功。
张俊谦让各地农业部门的办事人员,大力推广,让云霄国的村民都积极种植。
种植出来的蔬菜有很大一部分,他让商务部的运作,送去了各个国家贩卖。
此举不但让云霄国的菜桌上多了不少的蔬菜,还让村民们因为这些蔬菜赚了不少的银子。
棉花经过商业城多年栽种,积累了大量棉籽,张俊谦让人免费把棉种发给村民,告诉种植方法。
村民大量种植棉花,云霄国的棉花,除了能自给自足,还能运往各国赚银子。
当然蔬菜与棉花离收获还早,这些都是财务部的预算。
苦逼的张兴毅在外待了十个月,修完作坊、修健身中心,等到所有事情都办完,回到商业城才发现自家媳妇又被派出去各地作坊培训工人。
张兴毅叹了口气说道:“媳妇,媳妇不在,儿子,一个不知所踪,一个在夏商准备考举人”。
张兴忠手中多一个城市的作坊与健身中心要修建,还在武县监工。
一个月后回到商业城,从张兴毅口中知道招娣与大嫂带着去了泰安,以及俊逸三兄弟的情况。
媳妇虽不在,但有个能干的儿子,张兴忠觉得倍有面子,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