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第一文圣 > 第231章 早朝

第231章 早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晨光破晓,宫门前已经聚集了众多身影。

    一个个大臣们,早已穿好朝服,面色恭敬的站在那里,等待着宫门开启。

    “姜相来了!”

    蓦然,一道声音响起,群臣们纷纷侧目望去。

    当见到身穿相袍的姜东翰,不少大臣们眼神都显得有些异样。

    虽然依旧有不少大臣们纷纷行礼,但是,绝大部分大臣们都选择了沉默,其中,有一部分大臣曾经还是左相的麾下,与其站在同一阵营。

    很显然,群臣们早已得知了昨晚的消息,得知陶时之回归之事。

    他们也明白,今日早朝,这两位大人物之间,将会有着一场碰撞。

    若是在以往,绝大部分臣子们都会选择站在位高权重的左相这边,但是,想到对方乃是地位超然的半圣时,这些大臣们都明白了该如何抉择。

    “哼!”

    面对群臣的如此态度,姜东翰似乎早有预料,他冷哼一声,沿着群臣让开的通道,径直走到最前方。

    “左相倒是挺有精神的。”

    王文群冷冷的扫了他一眼,带着一抹玩味之色,笑道。

    姜东翰眉头一皱,若是在平日里,这厮见到自己,是有多远就走多远,没想到此时他居然敢如此态度与自己说话。

    “老夫是当代大儒,一点小刺激还无法影响本相。”

    姜东翰冷冷的回应道,同时也是借机敲打后者。

    即便你身后有半圣撑腰,别忘了我还是当代大儒,论身份和实力,都要远超于你。

    “一点小刺激不够?那姜相可要收好我们准备的礼物。”

    一旁,蔡林却是意味深长的笑道。

    闻言,姜东翰眉头一皱,目光扫了王文群手上捧着的奏折一眼,心中陡然涌起一抹强烈的不安。

    很快,宫门开启。

    群臣有序的进入皇宫,沿着大道,径直向主殿走去。

    待到群臣站好后,帝后也出现在大殿中。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半圣陶时之并未出现在朝堂之上。

    礼仪结束后,一位位臣子们纷纷上前启奏,王文群并不着急。

    “臣有事禀告!”

    片刻后,蔡林突然朗声道。

    闻言,一旁左相和其身后的几位大臣面色一僵。

    “昨日中秋文会,出现传天下词文,臣认为,理当赐予学子徐小岳爵位。”

    得到帝后的示意后,蔡林朗声道。

    听到这话,朝中顿时响起一片喧哗之声。

    传天下词文现世,昨夜就在京都中传遍开来,群臣们早已得知了这个消息。

    “按照以往的规矩,若是在盛会中,有较好的鸣州级诗词现世,便能赐予爵位,徐小岳能作出传天下词文,的确附和规矩。”

    “臣附议!”

    “的确,若非徐小岳作出的《水调歌头》,文会魁首恐怕将会落在景国文人身上,臣也附议!”

    蔡林话音刚落,大殿中很快便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很显然,朝中的大臣们,从蔡林的态度中,都能猜到一些,这个叫徐小岳的青年,可能与半圣有关。

    这正是表达自己立场的好机会!

    而让人意外的是,在附议之人中,竟然还有数位以前是左相党羽中之人。

    面对群臣附议,左相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面色波澜不惊,不过,若是仔细观察其眼睛,便不难发现,在其眼底有着一抹难掩的怒意。

    “还请陛下三思!”

    在一片附和声中,一位翰林深吸一口气,站了出来,此人乃是姜东翰的学生之一。

    见到他的动作,蔡林眉头一皱,然而,后者却直接朗声道:“徐小岳毕竟只是儒生境文人,就算他在诗词一道的造诣非凡,但也不能因此,就直接赐予其爵位!”

    “不错,此子乃是我大魏的儒道天骄,若是赐予其爵位,必定会使其骄傲,说不定日后心态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可能会影响其前程!”

    “陛下,老臣觉得爵位之事,等徐小岳成为进士后再议也不迟。”

    随着其话音落下,朝堂中顿时响起了稀疏的几句附和之声。

    开口的几人,都是姜东翰的心腹。

    虽然后者没有表态,但是他们都清楚左相的态度。

    “哼,刘大人怎么就认为,徐小岳获得爵位后,就会心生骄傲呢?”

    而根本就不用蔡林去反驳,很快群臣中便有人出声道。

    一时间,朝堂中响起了一片争论声。

    但是,在这其中,支持赐予徐小岳爵位之人居多,几乎是呈现一边倒的局势。

    很显然,左相权倾朝野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了!

    最后,帝后也水到渠成的答应了此事,赐予徐小岳子爵爵位,三代世袭!

    此言一出,饶是姜东翰也不由面色微变。

    子爵爵位,放在京都中,并不如何起眼,但是,最珍贵的是其世袭爵位!

    在大魏中,能获得世袭爵位的,无一不是对大魏作出过重大贡献之人!

    然而,一个儒生境的小子,居然获得了世袭的子爵爵位?

    不过,或许是因为只是子爵的缘故,姜东翰又有所忌惮,即便心有不甘,最后也没有开口质疑。

    他也明白,如今自己大势已去,即便出声质疑,恐怕也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今的他,再也不是之前那个权倾朝野的左相了。

    而且,他现在更为在乎的是,一直没有开口的王文群。

    良久,早朝结束。

    王文群等人一脸振奋的退下。

    而姜东翰则是面色阴沉,眼神中充斥着浓浓的不甘之色。

    很快,一则消息飞快传开。

    大魏将会派出重兵,收复丢失的两州之地!

    甚至,连迁移民众等大小事宜,都有了具体的安排。

    短短一晚上功夫,在王文群等人的商议下,已经将大致的细节拟写出来。

    相比起徐小岳获得世袭爵位,这个消息对于姜东翰而言,无疑是更大的打击。

    那两州之地,是他亲自提议,将其赠给蛮族,以求得十年的和平。

    也正是因为此事,他的大道得到了极强的增长,甚至有望能窥视圣道。

    然而,当听到王文群提出这项事宜后,姜东翰彻底明白,自己的大道,已经被这些家伙堵死了!

    难怪陶时之没有亲自现身!

    他应该是不想让自己找到借口,用堵住大儒大道之名来攻击对方。

    但是,在这道消息中,有无时不刻都透着陶时之的影子。

    若不是陶时之晋升半圣,大魏哪有力量去与蛮族强者争锋?

    而且,若不是亲临丢失的两州之地,哪怕是王文群他们,也不可能作出如此详细的对策。

    这个消息,很快便在京都中传遍开来。

    一时间,无数曾经从两州之地逃难而来的民众,眼含热泪,激动万分。

    原本他们甚至都不奢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故土。

    没想到,在等了十年后,他们竟然能亲耳听到这个好消息。

    无数文人作诗写词,大肆赞颂帝后和半圣陶时之收复失地之功。

    整个京都,更是陷入一片狂欢之中。

    尚书府。

    随着中秋文会落幕,徐小岳的心神再次沉浸在了对《经义》的钻研之中。

    在这段时间中,他对于《经义》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特别是由三位大学士亲自教导,昨夜又苦读了陶时之亲自给的见解后,他对《经义》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此时,距离儒考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候,不过,徐小岳有信心,哪怕是即刻前往参加儒考,他也有极大的把握能通过。

    “徐兄!”

    而就在徐小岳重新看阅着陶时之所给的见解时,一道熟悉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旋即便见得,蔡晓何与李泰和两人大步走来。

    以蔡林与王文群的关系,蔡晓何早已成为了尚书府的常客,对于他的来访,家丁也没有去阻拦。

    “蔡兄,李兄!”

    徐小岳合起书籍,站起身来,回礼道。

    “这是……陶圣大儒期间所著的《经义》见解?”

    见到石桌上的书籍,李泰和眼中不由涌起一抹诧异之色。

    徐小岳点了点头,在封面上写有“陶时之”之名,他也并未否认。

    “大儒所著的见解,太过深奥,徐兄能看懂吗?”

    李泰和惊叹一声,好奇的问道。

    他先生曾给过一本大学士所写的《经义》见解,但是,前后仔细看了十余遍,他也未能理解其中许多见解的含义。

    大儒所著的见解,几乎不会在书店发行。

    其一是因为其太过珍贵,难以用银两来衡量,当然,更重要的是,寻常文人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差不多吧。”

    徐小岳一愣,他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度啊,不过,见到后者怪异的眼神时,他还是谦虚的说道:“其中的确有许多地方不理解,不过,陶圣让我多读几遍,有不解的地方,可以向他请教。”

    “半圣亲自教导?!”

    听到这话,李泰和嘴巴都不由张得老大,眸中更是透着一种强烈的仰慕之色。

    昨夜能亲眼目睹半圣的风采,对于他来说,都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亲自向半圣求学?

    此等机缘,李泰和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