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那年山河 > 第20章 造膝陈大计

第20章 造膝陈大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观丞相不是个为求富贵而屈膝投降之人,想必是大帅误会了。”赵邦国明白了事由,原来都是鞑子的计谋。

    胡海应和一声,表示认同。

    赵邦国向杜浒所在的亭子走去,胡海便跟着赵邦国。

    亭子建于一片水池的中央,水面上布满了绿油油的荷叶,不时的会飞来几只蜻蜓立于其上,深绿的亭柱撑起绯红的亭尖,像是从水池中生长出来般,共同绘成了这幅池景画卷,赵邦国不禁想起了诗人杨万里笔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象。

    “杜兄。”赵邦国向杜浒抱拳道。

    “杜兄。”胡海也向亭中的杜浒抱拳道。

    “赵兄,胡兄,二位请坐。”杜浒抱拳回应。

    杜浒见胡海跟在赵邦国身旁,便不好和赵邦国言语。

    “既然先生便是丞相,那么杜兄的身份应当不是学生吧。”赵邦国寻了个话题问向杜浒。

    “哈哈,既然文公都已说出丞相身份,那我也不再隐瞒。我乃朝廷赐封的宣教郎,文公起兵勤王那年,我还只是个县宰,因钦佩文公的赤胆忠心,聚兵响应文公。从那以后,我便一直侍奉文公左右,护他周全。”杜浒说话间,望向黄堂,眼神中尽是仰慕之色。

    “杜兄也当真是个忠义之人,赵某佩服!”

    “赵兄过奖了,丞相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杜某人此生能追随于丞相身后,无憾矣!只是可恨,朝廷昏庸,重用奸佞,致使山河沦丧,可惜,丞相终是没能一展抱负,还百姓一朗朗乾坤。”杜浒声音沉重道。

    “杜兄,虽然临安降元,但丞相已逃离虎口,丞相在,希望便在。况且南方还有许多忠义之士,只待二王南下,颁诏勤王,宋军各部定当来归,届时丞相振臂一呼,义军云集,未必没有回天之力!”赵邦国安慰道。

    赵邦国深知文天祥不久之后便会成为抗元队伍中的精神领袖,更是后世文人的榜样。

    杜浒知道赵邦国是在安慰自己,礼应了一声。

    没多久,一名身着朴素长衫的中年人来到赵邦国等人面前,道:“各位官人,下走州衙押司。州尊吩咐,如若午时未出黄堂,便先带诸位进食。”

    “那便劳烦押司带路。”赵邦国回道。

    胡海呼喊了一声,不远处的众人循声集合了过来,随押司前去进食。

    州衙黄堂内。

    “不知丞相寻下官有何事?”杨师亮恭敬地问道。

    “杨知州,朝廷虽降,但宋脉仍存,泱泱山河又岂可落入鞑子手里。本相尚存口气,便志在恢复,愿知州助本相一臂之力。”文天祥望着杨师亮,眼神中充满了期盼。

    杨师亮被文天祥的一番话所感染,语气坚定地回道:“下官敬佩相公胆识,之前还怀疑相公如大帅所言,是来淮东赚城的。如今所见,丞相实乃我大宋良相耶。下官愿倾力相助,但凭相公吩咐,无有不从。”

    “哈哈,大宋有臣如杨知州般,实乃天下之幸!”文天祥笑容可掬。

    “相公过誉,此乃下官本分。不知接下来相公有何打算?”杨师亮继续问道。

    “如今天下尚有南方诸路仍在抵抗,张世杰等将领的兵马也在南方,且本相听闻广王和益王已经逃出临安,本相唯有南下,辅佐二王,并召集义军,与各部联合,捍卫宋土。”文天祥不假思索,道出了心中的主张。

    听闻二王南逃,杨师亮露出惊喜的神色。

    但杨师亮没有刻意奉承文天祥,思虑良久后,说出了自己的建议:“下官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知州尽管说来!”见杨师亮要出谋划策,文天祥很是高兴。

    “我大宋之所以能和鞑子相持日久,乃因我朝水师强悍,凭借大江天险,足以让鞑子望而生畏。如今若想再复宋土,兴建一支强大的水师迫在眉睫。”

    文天祥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如今我淮东已无力负担,但沿海诸路航运发达,建造几百只海船不在话下。借水师之威从海上收复浙东,淮西之地,大宋中兴,指日可待。”杨师亮慷慨陈词。

    “杨知州说得好计策,待本相南下,定兴水师,造海船。若能匡扶社稷,杨知州当是大功臣也。”文天祥容光焕发,他很庆幸自己遇到了杨师亮。

    “相公过誉了,下官在其位当尽其责,只恨不能伴随相公南下。”见丞相采纳了自己的建议,杨师亮喜上眉梢。

    “哈哈,本相遇杨知州,如鱼得水啊!”文天祥喜笑颜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

    通州狼山上。

    赵邦国和杜浒站在狼山之巅,俯瞰大江,波涛滚滚。

    赵邦国在进食后,寻了个理由和杜浒单独出了州衙,一路南行,终是来到了这座峻拔挺秀的狼山上。

    丞相在议事,罗肉又和他的兄长罗米黏在一起,也就只有杜浒可以商议了。

    赵邦国暗暗下了决心,在通州驻留的这段时间,定要将可能存在的泄密者给揪出来。

    “话说,这五山个个巍峨雄奇,若不是四山环绕,又岂能辨出狼山。”望着狼山风光,杜浒感慨道。

    “是啊,没了众狼拥簇,又何来狼王?”看着狼山周围的四山如众星拱月,赵邦国不免联想到当今天下局势,感叹道。

    “我朝淳化年间,此地州官认为‘狼’字不雅,以‘琅’字代之,所以狼山也叫做琅山。”杜浒看向赵邦国,继续说着。

    “呵呵,失了爪的狼又岂能成王?”赵邦国不禁冷笑道。

    “赵兄以为,谁有可能泄露了我们的行踪。”杜浒话锋一转,突然问道。

    “看不出来,不过黑衣人的目标应当是我。胡海与我最先相识,我视其为兄弟,罗米罗肉也都救我于危难,屈通为人稳重,自如皋刺杀后,他们也没有异样的表现。”赵邦国实在是没有头绪,那个泄密者就像根刺,深深地扎在自己的心里。

    “既然瞧不出端倪,那便引君入瓮!”杜浒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心中已有了主意。

    “看来杜兄已有良谋,不妨说来听听。”见杜浒有了主意,赵邦国来了精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