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炎母,炎舅,织与农的传说
炎母是人族织,织是人族近两百年才发展壮大的职业,也是人族求取生存条件的筹码之一。织是为它族服务的新职业,姬领地数量最多,因为天然条件和技术问题,织现阶段成熟应用的只有蚕丝,外族也只认准蚕丝,织的数量供不应求,就没发展其它方向。蚕最喜欢吃桑叶,圈养蚕技术不成熟,天养的居多,桑树就成了织发展的先决条件,桑田也就成了大量养蚕的天然养殖场。养蚕技术起源于五万年前,具体情况已无法考证,那时候养蚕,与养兽一样,是为了增加人族的战斗力。蚕,天虫,可见养蚕之初,蚕的战斗力是极其恐怖的,然而蚕的寿命极其短暂,频繁的换代,蚕的战斗能力极速退化,三万年的养殖,蚕基本上丧失了战斗用途,只能躲在草丛树叶之间,求得生存空间。养蚕的人族,不愿丧失这种战斗手段,一直试图恢复天虫神威,退役的天虫,就放养山林,心灵手巧的养蚕女人,无心发现蚕丝经过处理,能够纺织成布,穿带在隐私部位,感觉很柔软,就有了织的雏形,开始仅供母人享用,后来医师引伸发展,织这个行业由此产生,做为人族新的交换筹码,仅供各族上层有权力的享用。最初织只在少部分人手里流传,二百年前,人族能人招集所有会织的族人,像医一样创建了一个组织,织这个职业这才慢慢流传出来,被各族广泛认同。丝,只,就是告诉各族,丝太少了,我们都享受不到,只能供少部分。
炎母是姬领地第一千一百代织,之所以如此恐怖,还是姬与人族交好之初,不知道龙与人结合的禁忌,十年内搞死了二百多位织,这一恐怖现象,至使之后的二百年,来到姬领地的织,惶惶不可终日,活活吓死了五百多位,加上正常的更替换代,达到了恐怖的一千一百代织。每代织在位时间,只有十年,十六岁培养成才,二十六岁年老色衰,要想引起各族兴趣,技术重要,美色更重要,只得不停的换。炎母是幸运的织,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织,一般的织,三十二岁的年龄,已是人老珠黄,满脸皱纹,四十多岁就入土为安了,而炎母十三年来,容颜未老依然青春倩丽。
姬领地也特殊,十万年来就没见过这么好母人的龙族,别说龙族,其他各族好母人也有个限度,不会大张旗鼓的收拢母人,在他们眼里,母人只是玩玩而已,偷偷的玩就可以了,何必失了主族身份。所以其它地方的织,最多的才二百多代,最少的才十一代,毕竟龙族禁令明面上还得维持。
织的发展史,才四百多年,成立织组织为各族服务,才二百年,正常交换时间,最长是二十一伦。织是人族职业人里面损耗最严重的职业,战斗力几乎为零,也是获取情报最多的组织,奉献肉体与异族结合,祼体相待,除了修炼方法和危害自己的事情,有什么秘密不可说,各族也没有守护秘密的意识,大家开诚布公。兵对兵,将对将,想打架约个时间面对面开打,没什么花花肠子。
织的哥哥农,是姬领地的耕种首领,除了负责龙族的植物灵食供给,还搞起了耕种研究,稻子,是灵食中生长一种的杂草,经常与灵食争养份,培育灵食的就发现,这种杂草极其难吃,但是它的生长能力很好,容易在普通环境下生长。农试了好多种作物,最后选定这种杂草与糙相结合,改良品种供大部分人食用。用不同的环境试种新的品种,出现了不同的食物,炎吃的糊子,就是农第二次改良时偶然种殖而成的,口感差点产量低点却能填饱部分人的肚子,其它的实验品有的带有毒,有的产量极少且坚硬无比,有的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其柯刻,而且性能不稳定,全部种植失败。这次的稻子,产量高且口感好,性能也稳定,才定下稻子为人族一种主要食物来源,发现它并培育出来也许是偶然,但是如稻子这样的品种出现却是必然,在这条路上,像农这样的人,已经走了几千上万年的路,只是人族身不由己,成功了也很难得到推广,弥灭在历史长河中。
说它偶然,实在偶然,开始选择的是另一种产量低外壳可以食用的作物做为培育对象,外形和口感符合农对作物的需求,却遇一场暴风雨,一小块种植地上的作物被雷击中点燃,作物的籽外壳被烧掉,籽掉到了水里,再次闪电击中产生高温,造成了事实上的水煮,雷雨停后检查作物,发现这些籽很好吃,就决定两种作物一起培育,最终稻胜出。水中发现,滔中煮食,就把新品种命名为稻,也可以叫禾,果实下的杂草,像树木一样壮硕。其实这些字,当初只是画下来,随便取一个音,然后再按照字的意义,简化组合成新字。十万年下来,百万千万个字都有,不常用的字连创造的人都不一定认识,传承下来的常用字,三五千足够,再用字去组合成新的意义,根据口语改动某些字的读音,一套文明传承文字就出来了。
织与农是亲兄妹,他们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一生育有十三个子女,两个生下来就死了,三个被饿死,六个被野兽偷吃了,仅织与农两人存活,他们的父母是同一年死的,父亲四十岁不到就老死在家中,母亲伤心过度,生活不能自理,七天无人问津饿死了。农是老大,经常搞研究,自家都顾不上哪还能回去照顾两位老人,织是老七,十三岁就送到了姬领地,跟着上一代织学习了三年,继承了织,更是身不由己。人族没有明面上的聚居地,散在群山峻岭,半个月不来往也属平常态。这个世界,没修炼的人普遍存活年龄是四十岁,“五十花甲子,六十古来稀”是近一百年传出的谚语,老死的现象极少。男女结合生子都比较早,十三岁结合是普遍现象,三十多岁就称为老年,五十岁的人,就老得不能自理,满头白发。自然而然被饿死是平常态,就这也是奢望,只能在野人聚居地和姬领地才能看到,其它的地方,老人就是肥料,被活活埋进土里,或者赶入兽圈,废物利用作圈养兽的血食。
民以食为天,农深刻认识到这句话的含义,担任耕种首领以来,经常神神秘秘的研究普通人就能种植的食物,二十多年如一日,自己的灵食都舍不得吃,全拿来与野人换取各种各样的食物种子,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耕种生命力长的食物种子,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持,个人力量实在太小,只偶尔成功了几次,产量却是不高,可就是这样也奈不住种的人基数多啊,解决了一部分人是温饱问题。虽然每年产量不高,有野兽来毁庄稼,偷吃,还是有少许收成,好在食物紧缺时周济,救活了部分普通人,增加了人族获取食物的渠道。这年头,没有劳动力这个概念,每天每个人抽一些时间照看农作物,只要有收获就成。
农战力不高,不敢亲自到野外获取种子,只能从野人手里换,没有灵食的支撑,农的修为止步不前,为了腾出时间来研究高产量的食物,连家都没照顾好,老婆生第四个孩子时,他的大儿子二女儿贪玩被淹死,老婆听到噩耗,产后血崩而亡,留下幼小的三儿子和刚刚出生的四儿子。他听到消息,为了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忍疼把两个孩子扔给妹妹织照顾,依然去搞自己的研究。织当时也刚生下炎,无法兼顾,只得拿出自己的灵食,换了一个女仆专门来照顾两个侄子,姬在姬领地时还好,姬领地没有母主,灵食没有,普通食物一天至少有一顿管饱,不会有龙或龙缺了她的粮食。姬休养好后开始出外四处游走,姬没有特别交待,一切按着规矩来,没了多余的供给,唯一可以多拿的人就是炎。炎是姬之子,虽没有归入龙族,也是高人一等,普通食物按幼龙的量供给,一个月还会像特殊职业人一样有一次灵食发放,炎的食量小,一条幼龙一天一餐的量足够炎每天吃四五顿的,还不必像幼龙一样外出猎取血食来填饱肚子。炎母就拿着炎的普通食物和自己用灵食换来的普通食物,周济两个侄子,把他们养了起来,炎本来可以每天吃三顿的,体谅母亲的坚难只吃了两顿,但是随着炎的修为增加,食量跟着增大,炎母也捉襟见肘,上个月就辞了仆人,还让农的三儿子来这里做帮工,换取每天一顿的食物。
以劳动换取食物的制度,是人族能人与姬四百年前定下的条件,送织入姬领是后加的条件,姬领主与人族交好,是龙族里面独一份,对人族的态度,报着放纵心态,领地上的杂事,几乎都是人族之人完成,他所关心的事,除了修炼就是防备高级魔族从海上攻打过来,业余爱好就是四处寻找母类人族,把母类人族带到姬领地生活,为他生子,顺便找一下龙领地的妖,互相切磋战力。姬安逸的生活久了,防备心理就放松了,才被魔族所趁,服下淫龙草汁,致使姬差点丧命。
炎母走到厨房做食,炎跟去从旁协助。炎母的做食方法,是厨简单教授的方法,普通食物的做法,可以说只要是人族,几乎人人都会,美食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熟了就能吃,填饱肚子就行,配料都没有,好不好吃,关键是火力的大小,和食物的保鲜度上,经验也很重要。厨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植物灵食搭配上,植物灵食的搭配和灵血食的烧煮,可不是简单的经验就能胜任的,感知力也很重要。
厨房里面的设备也很简单,一个大型的鼎,放在厨房一角,几乎是露天放着。鼎的旁边搭有一个土坑,土坑旁放着一个小鼎,炎母做食,用的都是小鼎,大鼎不是用来做食的。做食的方法,也很简单,生火,把要煮的东西,放入小鼎,要烤的东西,用木棍叉上,或把东西挂在鼎角,用余火做简单处理,再不时的用棍子翻滚一下,调一下受火烤的角度。这样做食,费时很久,鼎身太厚,一时半会加热不到理想温度,烤食倒是费时不长,可被烟熏的黑黑的实在让人难以下咽。炎母有些小技巧,烤食外面罩上一层薄薄的金属套,肉就不会熏黑。这个技巧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这是龙人特供的供品,一共才五个,不可能普及。
今天提早做食,天不黑食物就做好了,喊来大黑二黑,分了些食物给他们,大黑二黑拿着烤熟的食物,依然回到门口站岗。母子二人在大黑二黑离开厨房后,就站在小鼎旁,一手拿着烤食,一手拿着长柄木勺,吃一口烤食喝一口汤食,舒适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