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穿成被流放的董家姑娘37
但永康侯府四老爷也担心宸王和康王会对董月婷有所防备,不会轻易接受。
因此当董月婷提出要在赏花宴露面时,他就决定在几位王爷的面前试探一下,看哪位王爷对董月婷感兴趣。
可是董月婷在赏花宴上出了丑,惹了几位王爷的厌恶。
他就只能再另想办法了,看能不能挽回这些王爷的好感。
永康侯府四老爷与安亲王的幕僚商定了解决办法,随后就返回了京城。
当越清和郭璟得知永康侯府四老爷宠爱董月婷的原因,竟是因为她的灾星体质,两人都很无语,他们都没想到竟是这样迷信的原因。
不过仔细想想之后,又觉得有些理解。
毕竟这是古代社会,科学不发达,大多数人都存有迷信的思想。
原本董月婷的遭遇,除了她故意设计陷害那个通判外,其余的都是巧合,或是自身犯罪导致的。
董月婷与这些并不相干,只是世人蒙昧,给她安上了这样一个名声罢了。
越清和郭璟了解完董月婷和永康侯府四老爷的事情后,都明白这两人彼此是在互相算计,而永康侯府四老爷稍微棋高一着。
董月婷野心勃勃,把永康侯府四老爷当做攀附权贵,获得权势的跳板,但她却不知自己也是他人手中的棋子。
然而他们都想不到的是,因为越清参加了永康侯府的赏花宴,认出了董月婷,破坏了她的计划,从而也得知了他们各自背后的谋划。
随后,郭璟也没耽搁,带着查到的证据,进宫向皇帝禀告了安亲王的事情。
皇帝知道后,顿时怒发冲冠。
他对安亲王一直很好,没想到安亲王却存了反心,想要他的皇位。
因为十月底就是皇帝的寿宴,此时安亲王也还未入京,所以皇帝就决定暂时不打草惊蛇,等到寿宴过后,再暗中解决安亲王。
郭璟领了皇帝的命令后,就离宫去准备各项事宜了。
回到将军府后,郭璟向越清说了皇帝的决策。
越清知道皇帝这样处置是妥当的,不会引起安亲王及其他王爷各方势力的注意,也不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配合皇帝的计划,越清暂时也不会对董月婷做什么。
此时的永康侯府四老爷满心欢喜地回到了永康侯府,却不知他们安亲王一方的谋划已经彻底暴露了。
董月婷一见到四老爷回来了,立马摆出脸色,不高兴地质问他去哪了。
四老爷对于她的态度,并没有生气,还笑呵呵地表示过几日会带她去参加一个宴会,让她好好准备。
听到这个宴会上,那几名王爷都会出现,董月婷顿时喜笑颜开,想着这又是一个机会,她一定要好好地把握住。
董月婷高兴之余,就把董家大房的事情给遗忘了。
越清和郭璟派了人盯着永康侯府四老爷和董月婷,得知了两人的计划,但是并没有出手阻止。
因为这时候还不是把他们一网打尽的合适时机。
过了几天越清收到了最新的消息,董月婷被一个王爷看上了,这位王爷称为平王。
然后他从永康侯府四老爷的手中要走了董月婷。
这位平王虽然封了王爷,但是并不受皇帝的喜爱。
平王为人也十分好色,府中已经养了不少的妾侍了。
永康侯府四老爷斟酌一番,还是把董月婷送了出去,交到了平王的手中。
一是因为那日在宴会上,他看出来了,除了这位平王,其余的王爷对董月婷的兴致并不是很大。
二则是因为他想把董月婷这个灾星赶紧送出去,他害怕董月婷祸害了永康侯府,又牵连到他。
就这样,董月婷进入了平王府。
五年之前,董月婷还在京城的时候,这位平王还只是一个皇子,并未封王立府。
因此对于平王的秉性,董月婷并不知晓,永康侯府四老爷也未跟她说起过。
董月婷满心欢喜地进入了平王府,幻想着以后成为平王的女人的生活,同时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成为平王的王妃。
越清调查过这位平王是怎样的人,心想这次董月婷怕是要失望透顶了,她的幻想也将被打破。
当面对平王府后院那些各式各样的女人,她的苦日子将再次来临。
果然如越清所猜想的一样。
董月婷进入平王府后,看到那么多的妾侍,与之相比,她的年龄,容貌,才艺,心计等各方面都不是最突出的。
平王刚开始对董月婷热心了几天,每日都到她的院落过夜。
这还引起了平王府后院中一些妾侍的嫉妒。
过了几天,平王对董月婷的兴致消退,之后就把她遗忘在后宅之中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董月婷就过上了后宅中争斗不休的日子。
可这一次,平王不会像永康侯府四老爷一样独宠于她,也不会为她撑腰,她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董月婷心中升起一丝后悔的情绪,她想回去找永康侯府四老爷。
可惜的是,平王府被平王妃管理着,她深知平王的为人,也无心再管,只是对府内的事情管得很严厉,就是不想让外人看了笑话。
因此平王的妾侍只能待在后宅之中,根本无法离开。
董月婷想让人传信出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她除了一个贴身丫鬟小红,其余伺候她的人都被平王妃掌控着,压根不听她的吩咐。
此时的董月婷有了一种无力感和凄凉感,但心中仍有一股仇恨和不甘支撑着她。
她暗自发誓一定要得到平王的宠爱,等到她有权有势之时,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都会一一报仇回去的。
越清知道董月婷的经历后,暗暗摇头,之后就没再管她了。
反正在越清的眼里,像董月婷这样只知道以美色上位的人,根本掀不起风浪。
时间快速流逝着,很快就到了十月底,天气渐渐变凉了,但是京城却因为皇帝要举办寿宴的事情,变得非常的热闹。
各地为皇帝祝寿的官员,还有周边附属小国的使臣都纷纷进京。
因此京城之中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