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小日常1
正蹲在绥柠左右两侧的绥青空和绥云声好奇的看着她手上金灿灿的,像金子一样的玉米。
“阿姐,这个又是什么?”绥青空伸出白嫩的小手,好奇的触碰了下她手上的玉米棒,入手坚硬,触感圆滑温润,很奇妙的手感。
有点像玉。
绥柠看着他小心翼翼触碰的样子,干脆把玉米从中间掰成两半塞到他们手中详细的给他们介绍:“这是玉米,也是一种高产粮食。”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国家,在蓝星时,最早传入的时间为1531年。
在蓝星时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间,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为止,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六省。
玉米还有抗衰老,补脑,促进发育,美容通便,降压利尿神经调节等功效。
而玉米产量一亩地在一千五百斤左右,如果侍候得好,或者是优质粮种,可高达两千斤,是极好的主食。
绥云声好奇的拿着玉米翻来覆去,听到绥柠说这金灿灿的,散发着清香的玉米可以吃,当即眼睛一亮,拿起来就往嘴里塞。
如糯米般的牙齿猛地往下一咬。
这速度快得绥柠都来不及阻止。
只听细微的嘎嘣一声,绥云声的身子猛然一僵。
紧接着,黑白分明的圆眼内漫出一层层雾气,缓缓的把嘴里的玉米给拿了出来。
与玉米一起掉出来的,是一颗小小的门牙。
绥青空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的捂住了自己摇摇欲坠的门牙。
完了。
他这两天也老感觉到自己的门牙摇摇欲坠的。
该不会,他过几天后,也会跟绥云声一样,缺了颗门牙吧?
绥柠看着缺了一颗门牙的绥云声,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
孩子长大了,要到了换牙的是时候了。
绥云声看着自己手心上还沾着血的门牙,瞳孔地震,难以置信:“呜……窝得牙,掉惹。”
因为门牙漏风,绥云声说话不大标准,他刚迸出来这么一句,就捂住嘴巴不肯讲话了,泪眼汪汪的看着绥柠,含糊不清的喊着她,神情十分不安。
“杰杰,窝素不素,木有牙了?素不素,要嘶惹?”
“没事的。”绥柠没有因为绥云声说话漏风笑他,伸出手揉揉他的发,分外温柔:“只是换牙期到了,掉了的牙很快就会长出来的,这也证明云声要长大了。”
绥青空眨巴眨巴眼睛,捂住嘴巴的手缓缓放下来。
这样吗?
牙齿掉了是长大的证明吗?
“以前有个老奶奶和我说过,上牙掉了丢屋顶,下牙掉了丢床底,这样牙齿就能很快长出来了。”绥柠蹲在绥云声面前,笑着看他,朝他伸出一只手。
“把牙齿给姐姐,姐姐帮你丢房顶。”
绥云声十分干脆的把牙齿放在她的手心,漏着风,含糊不清的道:“嚎!”
绥柠帮绥云声将牙齿轻轻丢向房顶。
末了看向正望着屋顶的绥青空,眸中含着几分笑,开口叮嘱他:“青空,要是牙掉了,记得拿过来给姐姐,姐姐帮你丢屋顶。”
绥青空神情纠结,用力的点了点头:“好。”
要是牙掉了是长大的证明,那他就忍一忍掉牙期的丑陋吧。
大不了,就不说话嘛!
处理完换牙,绥柠又从系统商城购买了三根做烤玉米的玉米棒,换了木箱里无法烤制的玉米棒,送去御膳房给秋月烹饪。
晚上用膳时,从刑部忙完回到宫里的纪旬只能看到餐桌上已经制作成成品的两种食物。
绥柠详细的与他介绍这两种食物后,将一块土豆饼塞到他手中:“光说你可能感觉不到,来,尝尝它们的味道。”
纪旬正被她口中所说的高产量给震慑,还未回过神来,手上便被塞了一块温热的土豆饼。
在绥柠期待的目光中,他拿起土豆饼咬了一口。
入口微焦,咀嚼上一口,咸鲜的滋味在口腔中蔓延开来。
纪旬眼眸微亮。
这是一种与面饼截然不同的滋味。
两只小崽子眼巴巴的看着他,忍不住吞咽着口水。
绥云声忍不住吸溜了下口水,口齿不清的问:“好次吗?好次吗?”
纪旬凤眸微弯,点头:“好吃。”
“我就说吧,没人能抵抗得了土豆饼的诱惑。”绥柠眉眼弯弯,把两块已经放温了的土豆饼放在两只小崽子干净的爪子里。
自己也拿了一块咬上一口。
熟悉的味道让绥柠眼眶微热。
前世末世之后,她也很久很久没有吃土豆饼了。
末世没有来临前,她最喜欢吃的,就是大学校门口一个婶婶支的土豆饼摊。
婶婶舍得用酱料,火候又掌握得很好,每一个土豆饼都烤得外酥里嫩,每次下课她都会出来买上两个吃。
末世之后,土豆饼,已经是十分遥远的记忆了。
两个小崽子更是吃得头都不抬。
除了土豆饼之外,还有酸辣土豆丝,烤土豆,烤玉米等。
不过土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次性不能吃上太多,绥柠克制着两只小崽子,让他们过一过嘴瘾就成。
烤玉米也十分受欢迎,绥青空和绥云声直接吃得肚儿滚圆。
不得已,绥柠只能带着他们去御花园散步消食。
两只小崽子走在前面玩闹,绥柠和纪旬像普通夫妻一样跟在他们身后。
纪旬牵着她的手,两眼微亮的问她:“绥绥,你刚说的玉米和土豆的产量可是真的?”
“在我们那的确是真。”绥柠微微颔首,沉吟道:“只是在这里我不敢保证,得要先找块田试着种上,等收成后再称称看。”
绥柠不打算用木系异能来帮忙改良种子。
每一个时代农业的进步,都得需要百姓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来,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有一个带领农业科技发展的领头人。
而不是事事都靠她,事事都依赖着木系异能。
用木系异能,只能算是一条捷径。
这条捷径,却不能解开当下时代的农业科技进步的难题。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经历过失败之后,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并将这经验传承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