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漕运所(1)
良久,朱标笑了。
他再次去翻看那份折子,上面有陈则武和夏元吉两人的批复。
“你,怎么看。”朱标不问夏元吉,反而去问今科状元。
任亨泰,湖广襄阳人。
朱标他的策论评价很高,称“对策详明,以天下为己任。”于是,命擢为进士第一(即状元)。
任亨泰是色目人,其母是前元的乌古伦氏公主。其发妻,也是蒙古人。
因此,任亨泰在策论之中,重点提到朝廷对各民族,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区别而对待。
对于西南战事,任亨泰也是抱有保守的态度。
不支持打,也不支持撤。
“学生以为,当遣使入滇,以谈促两家罢兵。”正是这句话,让朱标大加赞赏。
用兵,朱标觉得有些穷兵黩武。退兵,他又不想放弃云南。如此一来,谈判,似乎成了最为适中的办法。
任亨泰和夏元吉,在一定程度上,还算是同乡。
“皇上,学生觉得。陈大人和夏大人,皆是为了国家之事,不应问罪。”
这个回答,恰恰印证了整个明朝官员的心理。尤其是以文人为主,他们认为自己是为了朝廷。也正是因为这样,明朝的文人们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你呢。”朱标又看向了探花唐震。
唐震也没想到朱标会问到他,只能说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学生唯皇上是从。”
朱标不再说话了,这便是他对这三个人有些不满的原因。
夏元吉所做的批复,在朱标看来,要比陈则武所做的要好。原因很简单,夏元吉和陈则武所代表的不一样。
在一定程度上,陈则武代表的是朱标。
而夏元吉,只能代表南书房。
“夏元吉,朕问你。当初你可是反对继续对云南用兵的,怎么今日倒开始替陈则武说话了。”朱标似笑非笑的表情,让夏元吉有些无奈。
确实如朱标所说,即便是现在,夏元吉仍然觉得对西南用兵不妥。
这种理念,一直贯穿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以休养生息为主,拒绝对外用兵。将主要兵力,用于对蒙古的对抗,而不是辽东及西南。
“臣以为,对西南用兵,并非上上之策。三省之灾,朝廷还要倾尽国力,本就不是圣人所为。但大明将士,浴血南疆。若是此时退兵,只会引起兵变。”
朱标听了,也忍不住赞叹点头。如果,真如夏元吉所言,大敌当前之时,摒弃所有不和。
“不错,说的不错。”朱标笑着站起来,走到夏元吉的身边。
朱标走下位置,看了一眼那三鼎甲三个人,再看看夏元吉,“夏元吉,朕说,你来拟旨。”
夏元吉立刻走到桌子旁边,研墨提笔,等朱标说话。
朱标沉吟片刻,“西南兵,一不可退,二不可弃守。朕思来想去,当以社稷为先。望卿得艰,恤朕之难。奉太医院遣太医,往播州。卿长子,可入宫,辅太子武业。”
“速速发往播州,不得丝毫的懈怠。”
…………………………
京城里发生了什么,陈则武并不知道。
他这几天,在忙一件大事。
刚从驿馆出来,他就拿着盖有户部大印的纸条,兴冲冲的往扬州府衙的方向。
“大人机敏过人,想的出如此主意,下官佩服,佩服。”新任的扬州府知府冯涛紧紧的跟在陈则武的后面。
今天的事情,需要扬州府的人,帮忙维持秩序。
陈则武耳朵里听着这无比奉承的话,心里却还在想着旁的事情。
“冯大人,扬州府的官差们,都到了没。”
冯涛立刻笑着回答,“回大人,都到齐了。按着您的吩咐,一共五十五人,一个不差,下官亲自选的人。”
临近府衙时,陈则武停下脚步,往扬州府衙的方向去看,“怎么这么多人。”
“这可是盛举啊,自然要惊动全城百姓。”冯涛说话时,每一句话,都带着一种奉承的味道。
陈则武带着冯涛,从后门进去府衙,“什么时辰了。”
“差半柱香就是卯时了。”
日头正盛,陈则武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心里有些不安。
西南战事不稳,蓝玉所在的辽东,也是问题频发。但说到底,还是钱和粮的问题。
这些年到处打仗,已经把自贸区的老本,打的差不多了。
当朝廷又开始缺钱的时候,就轮到陈则武这个户部尚书该上去管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