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投名状
“皇爷,大臣们在永安宫外,已经跪了一天一夜了。好几个大臣,都体力不支,倒在地上呢。”
太监在剥着瓜子,将里面的瓜子仁儿,小心的放在玉盘子里。
然后,剥到一定数量,朱元璋就会端起盘子,一口吃完。对于那些大臣的死活,他似乎真的不关心,“皇上在哪儿呢,干什么呢。”
“回皇爷,皇上在奉天殿见了兵部尚书铁铉,户部尚书刘基。似乎是北方战事有些吃紧,奴婢没了人根,不敢偷听军国大事。”太监说着,还偷偷抬眼,去观察朱元璋的表情,生怕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北方,又咋了。老四那儿,还是蓝小二那儿。”朱元璋坐直身子,自言自语。
太监根本不敢接话,除非他活腻了,不然根本不敢染指军国大事。
“皇爷爷,孙儿觉得,是不是该去的父皇那儿,问个清楚。”朱允熥放下手中的笔,笑着说道。
朱元璋眉毛一横,“抄你的书,没抄完不给吃晚饭。”
朱允熥撅着嘴,只得继续抄着那本《资治通鉴》。朱元璋立下祖训,历代储君要用浅白的方式学习历代兴亡史事,明白其中的兴替道理。
而最适合的,大概也就是《资治通鉴》了。
过了一会儿,窗外响起一阵鸟叫声。
朱允熥竖起耳朵,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他扭头看向了朱元璋,而后者赶紧闭上眼睛,打着鼾声。
朱允熥轻轻放下手中的笔,踮着脚尖,一步一回头的朝外头走去。
一边走,还时不时停下来,看一看朱元璋的反应。
见没有动静,朱元璋还在睡着。朱允熥才加快脚步。猫步改成小跑,一溜烟的往门外跑去。
听到关门的声音,朱元璋睁开一只眼睛,也蹑手蹑脚的朝窗户边走。寻找一个舒服又隐蔽的姿势,蹲下来,偷听外面的说话声。
“殿下,奴婢查清楚了。”这是马三保的声音。
“快说。”自己孙子的声音,肯定是熟悉的。
“殿下,兵部大印,臣没查到。可是臣查到了,事发前一天晚上,永安宫值守太监三喜见过纪纲。这个纪纲是李保的人,前些日子,如果凉郡王府。”
“太上皇杖毙永安宫的宫人们,这个三喜也在其中。三喜在宫外有个妹妹,臣亲自去搜查,在他家中搜到了一百两白银。这些白银的底下,是尚制局的官造。”
尚制局,专门负责制造宫里所用的东西,包括银子。毕竟,皇帝出门也需要用银子。
一般来说,这样的银子更加的值钱。朱元璋也严令禁止,尚制局的银子流入民间。
每逢过节,尚制局都会赶制一批银子,给所有的皇子皇孙们送去。
因此,尚制局出来的银子,那就是皇家的银子。
“能不能查到,这一百两银子,是从哪个王府流出来的。”朱允熥已经大致听懂了。
马三保摇摇头,“臣无能,这些银子都是尚制局制好之后,统一发放各宫、各院、各府。就连曹国公家,也都有几千两。”
朱允熥冷笑一声,“得,孤知道了。”
“殿下,那三喜的妹妹,臣要不要去……”马三保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朱允熥摇摇头,“算了,又不是男娃,女子而已,放她一马吧。”
这范围越来越小,目标也越来越明确,似乎全都锁定在了朱允炆。再查下去,也许浮出水面的人会越来越多。
既然这些文官不认为自己是他们眼中的皇帝位置的最佳人选,那自己只好用实际行动来强迫他们认可自己了,“继续去查,一定要查到兵部大印,究竟在哪。就算是在粪坑里,孤也要知道在哪片粪坑里。”
马三保点点头,“殿下,臣还有一件事。”
“臣在查这三喜的时候,曾不知从何处开始。是毛镶,告诉了臣三喜的住处,臣才得以搜到那一百两银子。”
朱允熥笑着点点头,这是毛镶送投名状来了。满朝文武都在忙着站队,他毛镶自然也不例外。
“行,孤知道了。你到孤的宫里,挑一对上好的如意给毛镶送去。告诉他,这么多年在皇爷爷身边,孤记得他的功劳和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