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开海禁的设想(1)
“回去了?”坤宁宫中,朱元璋慵懒的坐在椅子边,看见马皇后进了屋子,随口一问。
“是啊,可不被你吓走了。跟你在一块儿吃饭,谁都吃的不踏实。”马皇后进了屋里,来到铜盆旁,湿了湿手。顺手拿过一边的水晶梨,递给朱元璋一个。
老朱接过,吭哧啃了一口。“你和他咋说的来着。”
“怎么,你还想打听?你不是有毛镶呢,没盯着我呀。”当初,朱元璋想成立一个特务部门,监视百官。马皇后一开始就不同意,这只会搞的人心惶惶的。可是,朱元璋不但成立了,还成立了三个。他们不但监视官员、百姓,还互相监督。
朱元璋也曾沾沾自喜,笑着对朱标说,“如此一来,天下事我便可尽知。”
自讨个没趣,老朱讪讪一笑,自顾自的啃着梨子。
“你少做这些惹人嫌的事,非得把大臣们弄的不敢当官你才肯罢休不是?”马皇后接过老朱啃过的梨核,放在玉碗中。
“那些文官们,都该杀。你看看,把咱儿子教的,整天就只会仁义道德,根本没有帝王之道。”朱元璋愤愤的说道。
马皇后摇摇头,不再接茬。
翌日,陈则武照例来到南书房,看的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一阵的眼晕目眩。这奏折上的字,又小又密,看的太费眼睛,不一会,就酸痛的不行。
案桌上,最右边满满当当的堆着一叠。陈则武打开其中一份。
“臣大同总兵崔鹏飞万死禀告皇上,北蒙平章切尔设花领兵四万二千人,进犯大同。我大同守军殊死抵抗,死一万两千余人,伤者万余,百姓更是死伤无数。臣再泣血叩请陛下,派兵增援大同。”
陈则武放下奏折,提起笔。蒙古人又打了过来,而且大同守军毫无防备,以至于有此大败。
想定,陈则武写下,“可,着晋王朱棡,宣化总兵哈来驰援大同。秦王朱樉协防宣化,大同二府。”
放下笔,陈则武却仍在思索着问题。宣化,大同并称宣大,在战略上成犄角之势,互相倚仗。可为什么大同被打,这么大的动静,却没见到宣化驰援的奏折呢。
军情紧急,陈则武立刻起身拿着奏折前往乾清宫正殿,朱元璋正在那喝茶看书呢。
“方兄。”刚出门口,遇到方孝孺,陈则武笑着打招呼。二人在浙地时,共同效力,互为知己。陈则武也视方孝孺为自己的好友。
方孝孺抱着一沓文书,正要送去东宫给太子朱标。朱标最近偶感风寒,现如今又已是深秋,因此他几乎不出宫门。方孝孺听了声音,回头看到陈则武。
陈则武笑着打招呼,方孝孺一脸冰冷,“陈大人请让一让,下官有公事在身。若是耽误了国事,不是你我能担当的起的。”
陈则武一愣,看着没有任何表情的方孝孺,心中疑惑。不过也是让开身位,方孝孺直接侧身出门去了。走了几步,方孝孺停下,“陈大人,有句话本不当我说。你我为大明臣子应该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方某原以为陈大人是高风亮节的君子,现在看来,实属佞臣小人之辈。当不得陈大人当日所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呵,真是笑话!”
说完,方孝孺抱紧公文,迈着大胯部径直离开,留下满脸复杂神色的陈则武。
进了乾清宫,果然和想的一样,朱元璋正喝着茶,吃着瓜果,乐哉乐哉。自从立了这南书房,老朱可是清闲了不少。虽说每日奏折也要自己批复,但有刘伯温在,根本不用自己太过于操心。
见陈则武进来,朱元璋随手扔过一个橘子,结结实实的砸在陈则武的脑袋上。
陈则武弯腰捡起橘子,刚要行礼,就听朱元璋说话,“别跪了。没旁人,说吧,折子拿来咱瞧瞧。”
看完了大同总兵崔鹏飞的奏折,朱元璋顿时火冒三丈,“这个废物!大同八万守军,有城防工事,有护城战壕,还有几十万百姓,粮草足够吃上半年。却打不过区区四万人的鞑子。这样的总兵,要他何用!”
陈则武皱眉说道,“皇上,崔鹏飞打了败仗,治罪是一定的。但不能是现在啊,临阵换将,兵家大忌。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遣兵驰援大同,大同可不能丢了。”
听完这番话,朱元璋脸色好了不少,点点头,“你说的对。这批复也不错,就照这么办吧。咱给你批了,遣发兵部,八百里加急,送去老二,老三和宣化府。”
“皇上,臣在想。大同,宣化互为犄角之势,可以说是唇亡齿寒。大同被打,宣化却按兵不动,这实在是有些不太寻常。”陈则武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朱元璋站起来,在乾清宫中走上几步,剥开一个橘子,整个儿送进嘴里。
“没什么不寻常的。这哈来本旧元降将,和崔鹏飞素来不合。洪武十二年时,宣化被打,兵部命崔鹏飞前去支援。结果这崔鹏飞五天的路,走了半个月。”
“还是这哈来,带着全城百姓饿了半个月,才死守住的宣化。到头来,不是崔鹏飞支援起了作用,却是那鞑子没粮了,自己退了。”
“这倒是咱的不是了,二人有嫌隙,咱还让他俩做总兵。等这次打完了,咱一定要砍了这崔鹏飞。那哈来,也给咱滚去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