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 好时机
其实王志刚和周雅猜的方向是对的,只不过这次的事情针对的单单只是周雅一个人而已,他们也万万想不到这件事的起因竟然只是来自于一个女人的嫉妒。
而给沈家告密的和给王志刚通风报信的也是同一个人,就是看上王志刚,妄想取代周雅的位置,成为老王家二儿媳妇的王春兰。
王春兰的心思一直藏得很好,而王志刚又是一个除了媳妇以外对别的女人不假辞色的男人,所以她在王志刚身上没有得到回应,就开始琢磨起了别的办法。
之前周雅准备留在市里养胎,所以王志刚跑到市里去陪她,这也导致了平常还能偶尔偶遇一回王志刚的王春兰一连几个月没见到他人。这个时候她就慌了,她知道周雅在市里还有别的生意,她怕王志刚以后都留在市里不回来了,毕竟在她心里,在村里种地多苦啊,有钱了,肯定要去市里过好日子才是正常的。
可她现在还没得手,要是让王志刚就这么走了,市里那么大她上哪找人去,还是在村里好,在村里她才有更多的机会。
还没等她想到主意,意外的是王志刚又回来了,而且这次回来比以前在村里待得时间还更长了点,她心里高兴,也想尽了办法的跟他偶遇搭话。
因为对王志刚的关注,所以王志刚跟沈大牛的谈话就被她听了去,她对沈大牛不感兴趣,但是她却想知道王志刚怎么会跟沈大牛媳妇有联系的,所以那天晚上躲在石头后面偷听的人就是她。
幸运的是,吴嫂子这个人多留了个心眼,并没有在谈话中提到周雅,不过这也给王春兰提供了一个想法。
这就要说到王家了,王春兰在王志刚这里没有进展,她就开始把劲都往王家使。虽然说,巴上去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王志刚并不怎么去王家,跟王家老两口关系也并不怎么好,但她也没放弃,再怎么说,这也是王志刚的爹娘,
搞好关系对她也没坏处。
就这样,她依旧保持着几天去一趟王家的状态。还别说,她手脚勤快,嘴又甜,会唠嗑,还真叫她在王家混开了。
混熟之后,在她几次三番的旁敲侧击之下,她对王家的事也就慢慢了解的差不多了。除了王义信和王大哥这两个男人之外。三个女人中,吴欣这个当婆婆的对周雅说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要说喜欢吧,她平时话里也很少聊到周雅,哪怕是王春兰故意把话题往她身上带,吴欣也不会多说。最多也就是附和两句就会把话题岔开。可你要说她不喜欢,王春兰也从来没从她嘴里听她说过周雅有什么不好的话。这让王春兰一时之间摸不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其实这就是王春兰没当过人家媳妇,体会不到婆媳关系的复杂了。本来,吴欣也不算一个恶婆婆,她对周雅也还说的过去,周雅对她也投桃报李。到这为止,两人关系还真的不错。
但是吧,后面掺和进去了一些王家兄弟之间的事,吴欣不知道她自己做法偏心吗?她知道。但就算她知道,对于没按她心意来的儿媳妇,她心里肯定也是生了疙瘩的。
可你要让她说一句周雅不好,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出这话,加上后面周雅去了市里,两人之间都不怎么见面了,关系也就生分了。
总而言之就是,周雅作为一个儿媳妇来讲,她该做的做到了,吴欣说不出她的不好来,但她做的却没达到吴欣心里要求的,所以吴欣自然也不可能对她有多喜欢。
除了吴欣这个婆婆,剩下的就是两个妯娌了。先说王大嫂,王大嫂整个就是一个滑不溜秋心眼子多的跟个筛子一样的人,王春兰每次去王家,都会帮着干点活,王大嫂当然欢迎。
但王春兰这种小丫头的心思怎么可能逃得过王大嫂的眼睛,王大嫂听她说两句话就知道她图什么了,既然知道了,王大嫂更不
客气了,每次王春兰过来,王大嫂嘴上说的好听,哄她多干点活,但对于王春兰带着目的的打听,却都能不动声色的绕过去,说了半天,一句有用的话都不透,把王春兰气的够呛。
王大嫂心里是半拉眼珠子都看不上王春兰这种不要脸的小丫头的,正经的黄花大闺女谁去干这种挖墙脚的事。虽说她以前也不是很喜欢周雅,但她现在真觉得周雅这弟媳妇不错,主要是大方。
家里有一个心眼多的老三媳妇就差不多了,再来一个,吃亏的都是她家这个当老大的。
除了王大嫂之外,还剩一个在王家养胎的章玲玲。
王春兰跟章玲玲的关系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讨厌的女人。
王春兰来过几次就发现了,只要她在章玲玲面前提起周雅,章玲玲脸色就不好,如果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她还会骂两句。
王春兰得到这个信息,每次就故意在章玲玲面前提周雅,时间长了就让她发现一件事,就是她并不知道周雅在市里开服装厂的事。
后来她又拐弯抹角的在吴欣和王大嫂面前试探了两句,发现这两个好像也并不知情,那这里面的事可就耐人寻味了。
王春兰以前还特意在王义信面前提过,还记得对于王义信当时的反应,她本来是有些怀疑的,但后来并没有传出什么事情来,她就放下了,还以为是自己多想了,现在看来不是多想了,而是事情在王义信这里被遮掩住了。
王春兰发现这个事情以后并没有轻举妄动,因为她现在要是说了,把这事闹出来了,周雅会怎么样她不知道,但她在这件事里也摘不出来,到时候王志刚会怎么看她呢!
哪怕她说她不是故意的,又有谁又会信呢?
所以不行,要找个好时机。
而这次发现沈大牛媳妇的事,就是个好时机。真是打了瞌睡就有人给递枕头。
王春兰觉得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