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曲终人散(2)
这是一家在彩塔夜市对面胡同里的一家小餐馆,别看门头不起眼,但是客人却坐满了整间屋子。老板娘认出黎宇是熟客,赶忙招呼他们往里走,现为他们腾出一张空桌子。
“老板娘,来一条3斤的鱼,一盘凉菜,两碗米饭,两碗可乐。”黎宇没有看菜谱直接脱口而出。
“好嘞。”老板娘声音洪亮地回应着。
“以前我和你曼姐,就在这附近住,每次来必点这几样,他家做的水煮鱼那叫一个绝。”黎宇一边拆着桌子上的一次性餐具的外包装一边说道。
“恩那,羽哥我知道那件事给您和曼姐带来了麻烦。”林一很认真地看着羽哥说。
“哎呀,你总把气氛搞的那么紧张干什么,先吃饭。”黎宇似乎很不在意似得。
大约过了一刻钟,一盆冒着白气的水煮鱼被老板娘端到桌子上:小心,烫啊!
辣椒被均匀地洒在整条鱼之上,旁边的泛起一阵油光,雪白的鱼肉鲜嫩无比。一口鱼肉,一大口米饭的神仙搭配,让人短暂性地忘却了烦恼。书上说:美食可以治愈一切不开心。
太香了,这是林一整个吃饭过程中不断重复着三个字。
两人不由分说地吃了起来,黎宇吃完一大碗米饭和水煮鱼后,满足地摸了摸肚子然后整个人靠在凳子上,看林一那碗饭也吃的干干净净,说道:“你这可以啊,这么瘦还挺能吃。”
“主要是太,太好吃了。”林一笑嘻嘻地说道。
“我第一次和你曼姐来这时候,应该也就是你这么大年纪。”黎宇感慨地说道,“那时候,我们也是和你一样刚上班。”
林一饶有兴致地听着黎宇讲他年轻时候发生的事。
“我刚进报社的时候,被分到编辑部,先是做了一名实习记者。那时候我和你一样年轻气盛,总觉得这个社会有太多的黑暗面需要媒体去报道。”
林一使劲地点点头,他想起每天打开官博都会收到各种喊冤求助的私信,这些信息真真假假,媒体一般不会报道的。但是林一看完每次都会感觉到特别压抑,觉得自己活在一个魔幻的世界里,一边是美好的,一边丑陋的,常常给他一种被生活割裂的感觉
“慢慢地发现,我们个人其实很渺小,我们无力于改变大环境,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的事。”黎宇对体制也感觉很无奈。
“当然我知道你的做法也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看。”“但是下次再遇到这类突发事件一定需要按照流程去做,不得擅自主张。”
“那您的意思,我还能继续留在报社。”林一听到下次这两个字时候,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他本以为这将是他实习生涯的“最后的晚餐”。
黎宇点点头,看着眼前的林一就好像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为了“将功补过”,第二天,林一交给了黎宇一份关于本地微信生活平台的建设方案:将本地饭店、商家、电影院全部整合到公众平台上。林一还描述了一个场景:小明早上上班,打开本地微信公众号就能查询到公交车到站时间,中午在公司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订到附近饭店的外卖,下班后想看电影时候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查询到最新的影讯,看完电影甚至可以在公众号叫到出租车送自己回家。
尽管这些功能在10年后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在2013年,这些功能应用都在探索中。林一确实拥有了比别人更长远的眼光看到了未来。同时微信后台也为这些想要“探索未来”的勇士们提供了后台开放接口,按照省报的技术开发能力是完全可以实现这其中大部分功能的。
黎宇觉得林一的想法挺有创意,他将方案转交给了戴昆,并且说,现在正好是一个窗口期,如果我们能抓住这波流量红利,一定会将这个微信公众平台做成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本地大v。
书上说:生活永远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
令林一沮丧的是这份计划书递交到上面以后就没有了下文,在体制里是不缺乏想做事的人,但是能不能做成又是另一回事。体制之内,要懂得平衡各方的微妙关系,在狭缝中寻找一丝机会。这些对黎宇来说太不擅长了,所以很多方案看起来很好,也有利于社里的发展,但是他却在某些方面触动了其他人的利益。就比如说,这个微信平台方案如果实施了,那么本地商家一定会绕过广告部直接找到平台方合作,作为广告部主任的王向阳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阻挠这个方案。他找到刘社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担忧,刘社长只是想在最后几个月平稳过渡,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保持现状,维系整个领导班子的平衡,这个方案最终不了了之是最好的结果。
书上还说:生活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遭。
周五下班,林一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高峰的车流开始增多,聒噪的喇叭声吵得他心烦意乱,这几天发生的事让他感觉到无比压抑,他甚至不知道和谁去说。临近年底,周梅的考研已经进入倒计时,估计她现在比自己都闹心。林一也不想给她增加烦恼,况且她也解决不了现在眼前的问题。算了,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路边一声急促的喇叭声打断了林一的思绪,他转过身看见一辆黑色的悍马慢慢地停在路边,从车窗探出一个戴着墨镜的中年男子招呼他上车,林一走进便认出了是戴副社长,“戴社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