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柳暗花明(2)
2013年,春节,林一的家里格外热闹,奶奶80大寿,家里来了很多亲戚前来为奶奶祝寿。奶奶一生善良,年轻时无论自己的日子过得怎么艰难,各家亲戚只要来投奔她,每次都伸出援手,能帮则帮。
由于来的人太多,60平米的房子已经变得拥挤不堪,奶奶让儿子林山在家门口的饭店定了个包房。一大群人簇拥着干瘪但精神矍铄的老太太下楼,在包房里,奶奶自然坐在主位上,她招呼林一坐在自己身旁。
“妈,你让小孩子他们坐在一起。”林一的大伯父林青对母亲说道,他觉得自己才应该做在那个位置上。
“我老了,讲不了那么多规矩了。”奶奶自顾自地说,然后继续招呼自己孙子过去。林一是她从小带到大的,这份隔辈亲情是无可替代的。
林一瞅了瞅爸爸林山,林山给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过去吧。林一坐在奶奶旁边,奶奶握着林一的手对着满桌的亲戚说:我这大孙子可出息了,现在上大学都能挣钱了。
桌上的亲戚都投来赞许和惊讶的目光,在林一小时候,这些亲戚有的劝林父林母再要一个孩子,林一这样以后怎么养活自己。林父林母总说笑着说:一个就挺好。奶奶也经常说:我大孙子聪明,将来一定错不了。林一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得还算平顺,如今上大学后又能自己靠网络赚钱,这多多少少令人宽慰。
包房里,似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但有些人的笑容是真的,有些人是假的。过年就是一个晒幸福的最好时机,有人说自己升职了、有人说自己要抱孙子了、有人说儿子考了一所名牌大学,而在这背后则是,有人天天加班才升为一个主管职位,有人在抱孙子前查出来糖尿病,有人在儿子高考前已经夫妻分床生活近10年,儿子高考后就筹划着离婚……
中国人的过年往往都是给别人过得,要让别人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
林一很小就懂得了过年的含义,越长大越会感觉到亲戚们的虚伪。这也是蒋虹时常告诫林一的话:你若不强大,没有人会瞧得起你,亲戚也一样。
欢聚总是短暂的,下午4点就散席了,因为各家还要准备各自小家的年夜饭。
晚上8点,春晚准时开始,林山在客厅看着手机拜年短信,那时候微信已经相对普及了,当时他还是用不习惯。蒋虹回到自己屋里躺床上睡着了,她进屋之前告诉林山十点喊她,起来包饺子。
只有林一陪着奶奶看春晚,只不过最近几年,无论春晚舞台多么华丽,画面多么高清,老人总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今年,春晚刚开始,奶奶就靠在躺椅上睡着了。林一把电视的声音调小了一些,拿起手机给周梅发微信:干嘛呢?
“刚吃完饭!”周梅自己一个人吃的年夜饭,爸妈照例过年值班。
“就你自己在家吗?”林一想到之前周梅提过经常自己过年的事。
“嗯,我有点想你了!”周梅突然感觉到一种孤独感,自从与林一恋爱以后,觉得自己孤独感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
“我也想你了。”所谓过年,过得便是一种期待,现在因有了周梅,林一便更加期待未来。
“哼,我才不信呢,一下午都没理我。”周梅嗔怪林一没给她发信息。
“我可想了?”林一又开始飚出黄段子。
“讨厌。”周梅说道。
这个春节就在林一对未来无限期待中悄然度过。
春节后上班的第三天,省报大楼的28层会议室正在召开今年第一次管理会,这是每月例行会议,报社主要领导、各直属机关报纸、网站主编、广告部主任坐在第一排的会议桌前,第二排则坐的是各家媒体频道负责人及技术支持部门负责人。
社长刘建国首先说:这是我们今年第一次开会,大家也知道我年纪大了,明年就要退了,不过我还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59岁的刘建国,带着一副眼镜,头发也白了一大片,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老了许多。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右手边的戴昆继续说: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但终究还是你们的。
在省报的体制下一直延续着“传帮带”的传统,大家都知道下一任社长的位置是戴昆的,谁让他有个好师父呢。刘建国在报社呆了小20年,带过的徒弟无数,戴昆是其中最令他满意的。随着自己的仕途一路高升,戴昆从编辑、主任、主编,一路升至副社长,45岁的他距离省报社长只差一步之遥,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他也成了整个报社巴结的对象。
当戴昆的目光与刘建国交汇在一起时候,他有点尴尬的笑了一下。他知道刘社在警示自己不要太着急,也在敲山震虎给在座所有人听。
李主编接过话说道:刘社说得对,未来都是在座每一位年轻人的,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就是新时代下,我们媒体怎么与互联网新媒体相融合。这个话题,我们这帮老家伙没有发言权,想听听在座的年轻人们的想法。
说罢,李主编转向大自己三岁的刘社笑着说:你说呢?刘社。
刘社点点头,端起面前的老式茶缸喝了口茶说道:一切都要以实际出发,我们省报是喉舌,一定要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不能盲目创新。
刘建国的这句话为接下来的“畅所欲言”定下了总基调,在座的都心知肚明:刘社只想安稳度过这一年,官升一级顺利退休,回家抱孙子,这节骨眼上可不想出任何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