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曹操刺杀董卓,扬名
弘农王身死的消息传开来。
洛阳震动。
太仆王允借生辰之名,宴请群臣,独未请董卓派系之人。
因王允养女貂蝉嫁于袁凡,董卓念及袁隗老爷子之恩,便任命了王允为太仆。(后王允密谋除去董卓之时,假意亲近董卓,才擢升为司徒。)
宴会刚一开始。
便有下人来报。
“老爷,有一人自称是奋武将军曹操,不请自到,非要给您拜寿。”
王允坐在主位上,面露疑惑。
“曹操?”
“曹孟德,不就是那相府鹰犬之人,董卓一进京,他就拜入董卓门下,对其卑躬屈膝。”
“简直就是董卓的干儿子。”
“此等人,羞与其为伍。”
王允尚未作出决定,席间就议论四起。
“王大人,将其赶走吧。”越骑校尉伍浮说道。
王允抚了抚胡须,摇头道。
“既是给老夫拜寿来的,岂有将其拒之门外的道理。”
“再者言,曹操此人也算小有好名,不像是那鹰犬之辈,老夫猜测其另有图谋,还是请他进来吧。”
说着,王允吩咐那下人道,
“于门口处增添一末席,赐曹操入席。”
众人皆面露不解,颇有异议,直至曹操走进来,致了敬词,入了席,仍旧对曹操指指点点。
还是王允开口,众人才静声。
王允说道,
“诸位,今日并非老夫的生辰,而是老夫的忌日啊。”
此言一出,众皆惊。
“我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啊。”
“江山沦丧,日月无光,宗庙屠毁,巨奸篡国。
“他董卓先是行废立之事,后又借大火之名,行弑君之举,此拙劣之计,可观其心已然是无法无天矣。”
“如此下去,我大汉危矣!”
王允端着一杯酒,身体颤抖,酒洒在桌面上,泣不成声。
他一哭,所有人皆哭起来了,声音悲切,又夹杂辱骂董卓的声音。
然,唯有一人没哭,正是曹操。
曹操不仅没哭,看着众人长泣不止,忽的大笑之。
笑声之刺耳,瞬间就引起了其余人的注意。
哭泣声戛然而止,众皆怒目圆瞪看着曹操。
“曹操,为何失笑!”
王允盯着他,一双老眼瞪得笔直,问道。
曹操笑着转过头来,笑容逐渐冷凝,喝声而道,
“满座大丈夫,尽做女儿态!”
闻言,众人看着曹操的目光中似添了一把刀子,要把他劈开来,更有甚者,忽的一拍桌子起身而来。
曹操丝毫不惧,继续说道。
“你们就是从天黑哭到天明,难道能把董贼哭死不成。”
“这”众人哑口无言。
王允见曹操称董卓为董贼,眼神一亮,不过很快便掩饰下来,他厉声问道,
“你有何能,出言竟如此轻薄!”
曹操大笑道,
“曹某不才,弹指之间便能将董卓的首级取下,悬于长乐宫前!”
“狂妄!”
“狂妄至极!”
曹操话一落,瞬间引起众人冷嘲热讽。
曹操并不恼怒,为了博取名声,他只能豁出去了,他目光直视着王允,只见王允说道,
“来人,将大胆狂徒曹阿瞒赶出去!”
曹操任由下人推搡着大笑而出门去。
直至府外,曹操瞬间表情一变,看着王府大门,静待在原地,他知道王允还会找他。
王允那老狐狸的做事风格他一早便摸透了。
袁子安买官一事,王允的反应还不是和他预料的一样。
果然,不一会一小厮就走了出来,径直走到他身边,小声说道,
“曹将军,刚多有得罪,我家老爷特让小的来请将军入府,待宴席结束,我家老爷亲自给将军赔罪。”
“呵。”
曹操轻笑一声,自嘲道,
“世态炎凉转瞬间啊,我曹阿瞒又变成曹将军了,走吧!”
“是!是!”
小厮连连点头请罪,将曹操迎进府中。
曹操在书房相待多时,终是等到宴席散去,王允来见他。
“孟德兄,久候了,老夫深感不安,谨此再拜,以表歉意。”
王允一俯身,曹操连忙上前扶住。
“太仆大人太过客气了。”
“适才席上人多,老夫不敢细叙,请问孟德兄真有诛杀董卓之计?”王允抬头,迫不及待的问道。
“当然,晚生前来,便是问王大人来借一物。”
“何物?”王允问道。
“听说太仆大人府上,有一把祖传的七星宝刀,能削金断玉,锐不可当。”
“若是大人能将此物借予曹操。”
“我便能拿着此刀欺近董卓身旁,寻机而刺,任凭董卓身穿金甲,也无济于事。”
“只要董卓一死,其麾下兵马群龙无首,可分而破之,则大汉危机解矣。”
王允若有所思。
“近身而刺,如此一来孟德兄自己岂不也是有去无回了吗?”
“志士为国除害,岂能顾惜一己性命。”曹操叹道。
王允面露惊讶,看着曹操,他嘴唇颤抖,良久才叹道,
“曹孟德,曹将军!世人皆看错你了!”
王允起身,于刀架上取下一把刀,递到曹操面前。
“孟德兄此去,无论事成与不成,孟德都是大汉的忠臣,大汉的英雄,我王允定亲自为你歌功颂德。”
闻此言,曹操嘴角勾起一丝笑容,接过刀,说道,
“王大人,莫要说得如此悲壮,说不定我曹操还能活着回来呢。”
“今日王大人府上的酒,我曹孟德未曾沾饮片滴,到时候,王大人可要为我接风洗尘。”
“好!”
曹操遂拿着刀而去。
翌日。
相府大乱。
西凉兵马自洛阳而出,马蹄急促,纷纷而驰,自四方奔去。
紧接着,曹孟德的通缉令,挂满洛阳城及周边。
果不其然,曹孟德刺杀失败了,还跑了。
王允稍一打听,便知晓此事,叹息之时,亦幸曹孟德未亡。
曹操刺董一事,经半月,天下皆知。
曹操与陈留太守张邈相识,一路逃到到陈留。
他散家财,招募兵马,矫诏而号召天下义士共讨董卓,因为曹操刺董一事,没有人怀疑诏书是假的,即使有人怀疑,也不会将这事摆在明面上。
忠义当头,曹操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这时候没有人会傻乎乎的唱反调。
张邈率先响应,袁绍不满足一区区渤海太守之位,亦痛恨董卓,也响应曹操。
袁绍一响应,天下震动,无外乎其袁家的身份。
一时间,曹操这个始作俑者,名声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