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汉朝:给汉武帝当司机 > 第51章 舌战群儒4

第51章 舌战群儒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东方朔起身大声说:“恭贺陛下,日耕一顷,亩收十石,此为祥瑞。上天见我大汉有人不耕而食,特赐我大汉善耕者林长风,此阴阳相济,乃大汉之福,天佑大汉,大汉万年。”

    说完,东方朔就躲到角落里了。

    林长风啊林长风,本来辩道可以结束了,我再助一臂之力,你再骂骂这些儒生,明日你就名扬天下了,位列九卿指日可待。

    东方朔啊东方朔,本来辩道可以结束了,你这么一说,那些不耕田吃白食的儒生怎么会放过我林长风。

    东方朔啊东方朔,本来辩道可以结束了,你却骂我不耕田吃白食,我不辩倒林长风以后还怎么在儒家文学界混。

    杨何说:“孔子曰:我痛心天下无道而不能沉默不言,痛恨天下礼崩乐坏而不能隐居不管。所以他东西南北奔走各国,到处游说,不被重用,返回鲁国,研究王道,编写《春秋》,让它流传万载,作为天下人行事之准则。孔子是贤德的君子,怎么能与农人一样去耕田呢?如果君子也去耕田而不学仁德之道,则天下大乱。”

    林长风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辩下去:“孔丘有七十多个学生,他们告别父母,抛妻弃子,不去耕田而去学儒术,追随孔丘在各国之间颠沛流离,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学生中也有几人在各国位列公卿,可是他们是死的死,逃的逃,无一人堪称名臣。故玉屑满箧,不为有宝;诗书负笈,不为有道。安邦定国,不能只是话说的漂亮。”

    杨何又说:“伊尹的智慧,姜太公的贤能,也不能劝谏夏桀、商纣,此劝者无罪,乃听者有错。君主被谗言迷惑,致使贤才被排斥,谗佞之人当权,以此亡国破家。”

    一说就说到远古时期,林长风都有点烦了,骂道:“尔等谈论治国就称颂尧、舜,谈实行只会说孔子仁义,有政事问之,却又无一可行之良策。守着千百年前的道理不通当今之事,食古不化,厚古薄今,尔等要是位列朝廷,也不过是滥竽充数。贤良君主不会任用尔等,我也不愿与你们谈论治国之道。”

    杨何被骂的说不出话。

    江公也不甘示弱,接替杨何说:“公卿者,为天下表率,上有辅佐贤明君主之责,下有实现圣贤教化百姓之事,安抚百姓,使他们和睦亲近,无怨恨与优愁,使四夷顺从德政,无叛逆之忧,此公卿之职,贤者应做之事也。文学不被圣主的任用,尔等这些执政的人也不能称得上道德高尚。”

    林长风大笑,对江公拱手说:“江博士道德之高尚,我不能及,诸位贤良文学之仁义,穷我一生也不可及。”

    众人不解,这就认输了?你终于认输了?

    林长风又对太学的文学拱手说:“我去年见过匈奴侵犯我边境,为了大汉不兴刀兵,国界安宁,百姓安居。今陛下在此,请仁义道德高尚的博士、贤良、文学向陛下奏请效仿狄山博士去边塞教化来犯的匈奴,或者作为汉使去漠北的匈奴王庭教化匈奴单于,以你们高尚的仁德礼义教化匈奴人,使其臣服我大汉。我大汉从此再无边患,陛下也会罢黜盐铁酒专营。”

    太学所有人都面无脸色,不敢说话。

    狄山曾也是太学博士,这个名字是他们提都不想提的。

    有一次匈奴请和亲,博士狄山表示赞成,并说兴兵动武会让人民困贫。刘彻问狄山:“我派你去治理一郡,可以让匈奴不犯吗?”狄山说:“不能。”刘彻问:“那一县呢?”狄山说:“不能。”刘彻又问:“那一鄣呢?”狄山害怕,回答:“能。”于是刘彻派狄山去治理一个边塞上的鄣,过了一个多月,匈奴来犯,把狄山的头斩了。

    这些人去边塞是不可能,出使匈奴王庭也不可能的,匈奴经常扣留大汉的使者,博望侯被扣留过,苏武目前还在北海放羊呢。

    林长风见没人回答,又说:“尔等学有仁德礼仪,却不能为陛下分忧,不能为大汉解除边患,不能出一可行之策,也不见教化贫民。敢问诸子,读圣贤书,学圣贤道义,是为何?难道只为了这千石俸禄?”

    这一问,问到他们心里去了。

    读圣贤书学圣贤道义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江公、后苍和吕步舒等人都想过,都没想明白。

    辅助贤君?几个博士在一起都没出过几条立竿见影的良策,偶尔自认为是良策的,也没有被采纳。

    教化民众?几个博士之间都有师门之见,就是同一书系都有师门派别,《诗》有《齐诗》、《鲁诗》和《古诗》;《春秋》有《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他们之间都不相往来,相互诋毁,都认为自己是正宗,这样怎么去教化别人。

    为了俸禄?确实有人是这么想的。

    众儒生没有接话的,各自在问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学儒的?

    戴圣问林长风:“林君,你也在太学学过经义,敢问你学经义是为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林长风说的掷地有声。

    江公心里一震,自己心里有一扇门,这么多年都打不开,林长风一席话就打开了这扇门,顿时豁然开朗,自己苦苦寻找的道义就是这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看着林长风这个后生子,江公心里感叹,这后生子说的对,我们儒生就是太过于执着先贤圣德,却忽略了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和变化,《书》曰: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我的双眼只看到了山顶,却忘记了自己还在山脚下。

    我还有资格收他为弟子吗?我哪里还有资格收他为弟子,这四句话他足以在太学任博士了。

    震撼的不止江公一人,在场所有人都震撼到了,大家都惊奇的看着林长风。

    这四句话有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让人如沐春风,心情舒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