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哥是皇帝,却也是亡国之君 > 第574章 询问

第574章 询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看着锅里的树皮粥,王华说道:“老丈,能不能让我要尝尝这树皮粥啊?”

    老人一听,王华的话,连忙摇了摇手。

    “不得行,不得行啊,这树皮粥客人怎么可以吃,客人还是等一会,小老儿先把这树皮粥煮好,再给客人煮粟米饭。”

    听到这里,王华愣了一下。

    他没有想到,老人原来是想让自己吃粟米饭,这才又拿出了半升粟米。

    “不要了,老丈,我喝一些树皮粥就可以了。”

    说着,王华直接上前,拿起一口陶碗,从锅里盛了一碗树皮粥。

    虽然说粥里面已经加入了大量的树皮,但是粥依然比较稀。

    吹凉了以后,王华喝了一口。

    树皮粥一入口,和王华想象中的味道完全不同。

    在王华的印象里,树皮这种东西,味道应该非常难吃,但是喝了一口树皮粥的王华,却发现,树皮粥的味道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难吃。

    喝到嘴里的树皮粥,带有一股子清淡的味道。

    吃进嘴巴里的时候,基本没有多少味道。

    甚至连数量不多的粟米,也比树皮的味道浓。

    不过树皮粥的味道虽然不算难吃,但是口感绝对不算好。

    王华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树皮粥的口感非常都磨。

    咽下去的时候,王华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喉咙被磨的十分难受。

    就好像干吃全麦面包的那种感觉,只是和全麦面包比起来,这树皮粥的感觉更加强烈。

    “咳咳咳……”

    第一次喝树皮粥,一口下去以后,王华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连忙到一旁的水缸旁边舀起一瓢水,喝了下去,这才缓解了喉咙里火辣辣的感觉。

    喝完水,缓解了一下喉咙的感觉,王华发现,老人已经给男孩盛了一碗粥。

    与此同时,从房间里再次走出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的年龄要小一些,只有五六岁的样子。

    只是和第一个男孩不同,这个男孩穿着的衣服十分单薄。

    如今已经是十一月份了,山上的天气本来就比山下要冷一些。

    而那个男孩却只有一件十分单薄的夏装,而且王华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件西装并不是这个男孩的,很可能是年纪稍微大一些的那个男孩的。

    因为衣服穿在男孩身上,显得十分宽大。

    看着衣着单薄的男孩,王华问道。

    “天气冷了,为什么不给孩子多穿一些。”

    “唉,老丈我也想啊,但是家里穷,根本制办不起新衣,我这小孙子只能穿大孙子留下的衣服。”

    “但是就是我这大孙子的衣服,也只有一件,天气冷了以后,我就让大孙子穿着衣服,平时帮忙干干活,这小孙子啊,就窝在被窝里,这样即可以不冻着,也可以省点力气。”

    这时,年纪稍微大一些的男孩称了一碗树皮粥,递给了他弟弟。

    “老丈,如今刚刚秋收,你们就吃树皮了?”

    “而且这孩子那么小,吃树皮怎么可以啊?”

    “呵呵……”

    老人嘲讽的笑了一下。

    “我们也不想喝树皮粥,可朝廷把粮税定到了四十斤一亩的程度,为了缴纳丁税,我又卖出去了两百斤粮食。”

    “如今家里只剩下三百来斤粮食了。”

    “如果不省着一点,掺一些树皮,明年根本撑不到秋收啊!”

    “可这些年,年年吃树皮,这山上的树也没多少树皮可以扒了。”

    “现在就是吃树皮,也吃不饱了啊!”

    听到老人的话,王华感觉一阵脸红。

    自己刚刚居然问了如此愚蠢的问题。

    如果不是没有粮食,那个大人愿意在孩子长身体的时候,给孩子吃树皮。

    虽然说树皮不是没有营养,但是树皮毕竟不是正儿八经的粮食。

    就算树皮的味道再好,也无法用来代替粮食。

    短期内吃一段时间的树皮还可以,时间长了根本不可能。

    毕竟树皮这种东西也不是无限量的。

    树皮是取自树木内部的一部分外皮,一棵树可以提供的树皮量非常有限。

    而被扒了树皮的树木,根本不可能存活下来。

    也就是说,剥了树皮的树木,只能提供一个树皮。

    而一棵树长大到可以剥树皮,起码得好几年。

    “老丈,对不起,是在下不了解民间疾苦,在这里,小可向老丈赔罪了。”

    “唉,客人言重了,客人没什么对不起我的,要怪就怪朝廷,怪那个座在皇位上面的皇帝,把粮税定的那么高,一亩四十斤,这是要杀人啊!”

    听着老人言语里的满腔怒火。

    王华可以肯定,如果让他有机会出现在陈希晏面前,这老人恐怕会直接把陈希晏撕了。

    王华清楚,如果不想办法消除百姓心里的怨恨,一旦将来发生一些天灾,平舆县的老百姓恐怕会选择揭竿而起。

    “老人家,我记得朝廷今年刚刚下了新规定,每亩粮税最多只能征收十二斤,你们这里怎么要四十斤啊!”

    见老人开始埋怨起粮税的事情,王华则适时的把问题往粮税上面引。

    “什么,十二斤一亩?怎么可能?”

    “要知道,去年我们这里粮税没有涨的时候,一亩地的粮税都达到了二十斤。”

    “十二斤一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老人听了王华的话,根本没有一丝相信的意思。

    王华只好给老人解释是怎么回事,把朝廷今年刚刚颁布的征税法,给老人说了一遍。

    听完了王华的话,老人呆若木鸡,迟迟不肯说话,过了良久,老人发出一声叹息。

    “唉,就算朝廷真的把粮税定在了一亩十二斤,但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这平舆县县令说收四十斤,我们根本不敢多说什么啊!”

    “老丈,你们说你们去年的粮赋是二十斤?”

    “是啊,自从苏梅盛来我们平舆县当县令以后,这粮税一直都是二十斤一亩啊。”

    听到这里,王华深吸了一口气。

    虽然说,在今年以前,百姓缴纳粮税确实超过三十税一这个标准。

    但是一般来说,官员会把实际收取的粮食数目,定在二十税一,或者是十五税一的程度。

    而每亩收二十斤,已经达到了十税一的标准了。

    就算粮食多收是一个潜规则,但是十税一的比例也偏大了。

    更何况,平舆县的耕地,实际产量根本达不到一亩两百斤。

    所以二十斤一亩的粮税,以后是五税一了。

    但是,平舆县历年来,上缴的粮税,都是按朝廷三十税一的标准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平舆县令多收了规定粮税的三倍。

    就算加上粮食中途运输的损耗,平舆县令,起码从这里面贪下了一半。

    根据户部的记录。

    平舆县一共有四万多人,耕地三十万亩左右。

    每亩贪十斤粮食。

    三十万亩,便是三百万斤,足足两万五千石粮食。

    十年时间便是二十五万石粮食,就算一石粮食赚四十文钱,这可有一万贯钱了啊!

    “该死,简直该死。”

    王华狠狠地咒骂了几句。

    “不对啊,朝廷每三年便会派遣监察使监察各地,为什么你们不向监察使报告这些事情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