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定南卫:楚王府 > 第589章 太子遇刺

第589章 太子遇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长安的天空莫名的死气沉沉,杨复远在生前留给杨智和杨宸的一支暗箭正在长安城里无声的躲在一百零八坊当中的一角,无论这支箭是否事成,杨复远都不会枉费一场心机,当着所有人轰轰烈烈的自尽,是杨复远给自己的解脱,也是为这支暗箭,拉开无声的弓弦。

    宋怀恩跑了,作为辽王帐下的第一谋臣,他带着杨复远和自己的仇恨跑了,宇文云颇会隐忍,工于心计不假,但比起玩弄人心,他还是逊色了许多。大宁的皇后只以为这个郁郁不得志的辽逆余孽是为了一份功名才有求于自己,她震惊于杨宸与杨复远密谈之时的那番话,也意外杨复远的帐下竟然还藏了这么一个擅长玩弄人心权术,心怀之间俱是阴谋诡计的畜生。

    从横岭的朝廷大营到长安的路颠簸难行,流民返乡,京郊一片狼藉的景象让杨智将罪过都揽到了自己曾经的无知上,若是早一日令各道兵马入京勤王,百姓也可少受一日欺凌,早一日返乡趁着天色尚好将今年的麦子收回家中。

    杨智这除了太子妃和皇孙外,还有王太岳随驾,身为宰辅和来日的帝师,王太有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让杨智比在长安城中时,看到了一个更凄惨的民间,天子的一步踏错,受苦的便是这黎民万邦。

    杨智没有再穿上那身彰显着储君身份的衣袍,换上了一身素净的衣物,而王太岳也不过是老翁打扮,从横岭到长安的两日的路,杨智走了整整三四日,看到了士绅在大乱之后的巧取豪夺,看到了官府在狼藉之处滥施刑罚,看到了大宁最繁华的长安之外,竟然有百姓不得不开始鬻儿卖女来维持营生,有上了年纪的老翁老妪自己躲在山中求死以便不用拖累儿女,有人因为染了病便被因为缺医少药而被抛弃荒野,看到有些孩子不过刚刚降世便被丢弃在驿路旁边。

    身为大宁储君,杨智一直以为这天下百姓皆是丰衣足食,一直以为天下是治世景象,可如今看来,这治世不易,乱世反倒是轻而易举。

    王太岳骑马跟在杨智身边,他自然知道素来仁厚的杨智此刻心中所想,随即劝慰道:“殿下不必太过忧心,待朝廷开始赈济,这等场面便会少很多了,如今当官的都还没饭吃,自是轮不到百姓头上”

    神情落寞的杨智有些怨气:“王师傅,本宫记得你从来最厌弃这些官场的话,怎么为官日久,竟也学会了和光同尘,这可不是皇爷爷看得上的王师傅,也不是父皇和本宫敬佩的王师傅”

    “殿下说笑了,臣这不是学会了和光同尘,只是世间就是这个道理,史册之中,多少明君想要肃清吏治,永绝贪墨之事,可哪里能这般轻易的做到,今日杀了一道的官,明日来的便是官么?衣冠禽兽,俱是从此而出罢了”

    杨智并不服气:“百官苦总好过百姓苦,王师傅,此番回京,本宫倒是要好好瞧瞧,这京师附近都是些什么人在做官,如此不知民间百姓疾苦,我大宁要他们何用?”

    “殿下能有此心,是我大宁之幸,陛下也定然欣慰,殿下可也曾听闻如今京师的沸沸流言?”

    杨智落寞地抬起了头:“知道,无非是说楚王曾暗中见过辽王,有不臣之心,本宫不仅知道,还知道这些话都是从哪里出来的。”王太岳紧跟着问道:“那殿下如何看此事?”

    “荒唐,此番平定贼逆,从心而论,楚王当居首功,眼下还有独孤家的逆贼尚未肃清,便想着要秋后算账,给本宫来鸟尽弓藏的这些事,本宫绝不答应”

    “殿下有识人之明,是好,那殿下想必也知道了陛下让楚王去辽军阵前受降,接着便打发楚王去了阳陵和桥山之事,莫非殿下以为,陛下此为不识人?”王太岳无心的一问让杨智也不禁细想起来,为何自己的父皇要突然如此对待杨宸。

    “王师傅此话何意?”

    “楚王是诈降还是真降,长安城外的辽逆败走的结局早已昭告天下,若楚王有心谋逆,朝廷绝无胜算。可陛下如何不知,百官如何不知?”

    “王师傅,别卖关子了”杨智焦急的说道,还顺带着卖了乖,就像从前离开徐知余在王太岳身前读书求解惑那般。

    “有心人从中作梗,要借此发难楚王,陛下非但不阻拦,反任其弹劾,群臣见状,自是群情激奋,群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在楚王,暗在削藩。而陛下不过是顺水推舟,也给太子殿下您一个施恩的机会”

    “王师傅是说,父皇有意如此,是想让我来给楚王一个清白?”

    “正是如此,此番平乱,殿下西狩并无寸功,可建功立业是臣子该做的事,天子要做的,是治人用人还有杀人,殿下如今有监国之权,更是足以号令天下的兵马大元帅,殿下要做的自是入京之后,将弹劾楚王的奏折驳回,廷杖一些顶风冒头,借此谋名的人,严正肃听。陛下一面在朝中造势,一面又将楚王打发去了阳陵和桥山避开风头,等的便是殿下入京,若是臣没料错,殿下入京不久,楚王便该回来了。殿下大可趁此机会,一展识人之明,不必忌讳群臣奏议,群臣闹得越欢,殿下便再打得狠些,廷杖而已,打死几个求名的,也算是成全他们”

    “原来如此”杨智此时如梦初醒,连连道谢:“谢王师傅提点,可本宫还有一事不解,我们这般拖着入京,这内阁做事屡遭掣肘,治乱不及,于朝廷有害无利啊”

    “两三日,耽搁不得什么,可殿下和臣在长安城外,治乱不及的罪过便挨不到殿下和臣的头上,非是殿下和臣趋利避害,不问国事,不思民忧。内阁几人,三省六部,还不等殿下发难,陛下下诏问罪了,而殿下此刻也可换些亲近之人来,被贬出京的人,待千秋万岁,殿下再施恩诏回来,他们自然会感念殿下恩德。殿下回京的头等事,便是陛下做什么,殿下便反着来,陛下要罚楚王,殿下要保;陛下要斥群臣,殿下要护;陛下治乱不及,殿下要治,陛下用心良苦,殿下该细细体会”

    “可父皇如此,本宫如何能心安啊?”杨智有些黯然神伤,他并不愿踩着杨景的肩膀来成全自己的名声。

    “殿下该受着,日后换大宁一个盛世,才不至白白使陛下费了一番苦心。内阁之中,户部李德裕是能臣,但做事冒进,一路顺风顺水,可贬去抚苦恶之地,必能造福百姓,北宁卫和辽东道是上佳之选;兵部杭安并无长处,唯一个听之任之,少些锐气,可贬去抚西卫让秦王磨砺磨砺,日后削藩,再将他们诏回来,必可事半功倍”

    可说到此处,王太岳还不罢休:“中书省知事李春芳李阁老,三朝老臣,但殿下也该听闻和事阁老的美誉,世人不知李阁老,殿下该想法子给李阁老一个清名,让李阁老去江南道,理清江南财赋之事,必可早日事成,那时再让李阁老回京为次辅,也算是名正言顺”

    说话间,两人已经并行走了很远,杨智不解的问道:“次辅?那镇国公呢?到底也是本宫舅父,贬出长安,终是不妥吧”

    “哈哈哈,等千秋万岁,臣自会告老还乡,镇国公便是我大宁的宰辅,李春芳为次辅,再选一能臣打理门下六部,我大宁再兴有望”

    “王师傅才是我大宁的国之柱石,告老还乡,还早呢!”杨智牵马说道:“那王师傅以为,此三人贬出长安,还有谁可入内阁?”

    “德国公姜楷,年富力强,又是太子妃的兄长,此番北伐归来,可领兵部,入内阁;工部柳永,一门三工部,也是五宗七姓,河东望族之后,殿下安抚世族之心,必要重用柳永,可入阁。吏部元圭三朝元老,可入阁领门下六部,镇国公在六部多有不便,可暂领中书省之事。殿下既有肃清吏治之心,便该从三省着手,此绝非朝夕之事,当徐徐图之。十年之内,自上而下,必有所成”

    “如此安置,甚是妥当”杨智对王太岳的这番安置颇为满意,而危险,在无声无息之间悄然而至,太子入京的路不知从何处走漏,竟然落到了对不愿降于朝廷,想要追随杨复远而去的死士之手。

    “有刺客!殿下小心!”杨智所经驿道的两边草堆之中,突然杀出数百死士,披甲持剑向杨智杀来,完颜巫转头想要将杨智护在身后结阵迎敌时,一支箭矢穿过乱军直接刺向杨智,王太岳虽年老,倒也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魄,一把将杨智推下马来。

    杨叡在马车当中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嚎啕大哭,姜筠儿一面怀抱杨智,一面还想着掀开帘子看看杨智情形。

    “太子妃小心!”

    素来为姜筠所不喜的杨智贴身内宦高力把姜筠儿推了回去,自己的后腰上却被射中了一箭,从马车上跌落下来。

    原本还漫不经心的羽林卫在措手不及之后,从驿道左右两边赶来护在太子车驾左右,完颜巫则是号令两队羽林卫往左右冒出的刺客杀去,一番恶战之后,留下了数百条人命过后,完颜巫才捡起了拿起一支箭矢跑回了杨智身边。

    “太子殿下,这是辽逆箭矢!”完颜巫将刻有北宁二字的箭矢交到了杨智手中,顿感不妙还从马上摔下掉了两颗老牙,嘴角还在渗血的王太岳连忙劝道:“完颜统领,此话可千真万确?”

    完颜巫知道王太岳在忧心什么,却还是点头说道:“末将刚刚看了一眼,这些人全是身经百战之人,一支箭矢劲弩可以做假,可数百人的甲胄兵器俱是出自北宁军中,想必是逃窜的辽逆,殿下的行踪已经泄露,还请殿下和王大人回马车之中,我们快些赶路,早一刻回到长安城,便早一刻的安稳”

    “本宫是大宁太子,想杀本宫,只怕还没那么容易”杨智负气拿着箭矢走回了马车,王太岳也没了那份骑马的兴致,由人搀扶着回到了自己的车中。刚刚走回马车,杨智便看到中箭的高力趴在马背之上,一头大汗,昏睡不醒。

    “殿下,没事吧”姜筠儿用母亲的温暖安抚着刚刚受惊大哭的杨叡,看着杨智坐进了马车里,连忙问道。

    “本宫无事,让你和叡儿受惊了,早些回长安,到了东宫,没有人再能伤到咱们”

    “是哪里来的刺客?刚刚听动静,不小,连后军的羽林卫都冲了过来”

    “自然是不小,谋逆的辽藩,哪里能小?”杨智手中紧紧攥着箭矢,完颜巫留了两队羽林卫善后,急匆匆地护卫杨智车驾赶回长安城,先于杨智入城的,是太子遇刺的消息。这远比当初杨宸遇刺来得让人浮想联翩许多。

    入夜前,杨智回了长安,却并未回到东宫,而是直接拿着辽逆的箭矢前往甘露殿面圣,在甘露殿中等了杨智许久的杨景当即见了杨智,父子重逢时分,杨景看见了杨智比离开时要消瘦憔悴几分的脸色。

    “儿臣见过父皇”

    杨景随手一指,内侍便为杨智搬来了椅子,等杨智坐定,又忙不迭让人端来了御膳房的点心,眼睛自顾自的说道:“有什么话不急,把气倒匀了,想清楚了再说”

    “谢父皇”杨智接过了茶水,不紧不慢的饮了一口,又尝了一口点心后才跪下去说道:“父皇,儿臣想清楚了”

    “哦?”杨景转口一问:“那便说说,今日城外遇刺的事”

    “请父皇御览”杨智转头让内宦将自己刚刚交过的箭矢递了过去,杨景接过,眯着眼睛瞅了几眼后说道:“阴魂不散”

    “你想如何处置?”

    “辽逆行刺储君,自是该杀,只是三弟已经自裁谢罪,这箭不是射给儿子的,是射给七弟的。如今朝中人言沸沸,儿臣想,万不可将此事的火,烧到七弟的身上”

    “有王太岳在身边还是有长进,他人呢?为何不来见朕”

    “王师傅今日为了护住儿臣,将儿臣推下马来,掉了几颗牙,胳膊也受了伤,已经回府诊治了”

    “这老东西,一把骨头了,也没些分寸,掉王太岳的几颗牙,比你掉几斤肉让朕来得心疼。既已回京,后头的事,朕便交给你了”

    “儿臣遵命”

    杨智踌躇满志的叩了几个响头,一番家长里短后,离开了甘露殿,从甘露殿拾级而下时,从杨景手里拿回来太子兵符在杨智手中被死死攥着,大宁的半壁江山,从今夜起,落到了杨智的肩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