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残雪楼台(2)
回到王府,杨宸也能看到里里外外的忙得热火朝天,上元佳节,王府设灯,算是如今定南卫里的第一等大事,这是素日里犹如禁绝之地的王府彰显与民同乐的唯一机会。
因为杨宸说过十五之前回来,所以宇文雪从未怀疑过这话,早早地就吩咐人去准备赏灯的一应事宜,还有那些王府里准备的点心,吉祥包,善粥、糖果都已经准备结束。刚刚昨日从在顺南堡点完粮草就回来的林海来不及休息,就立即安排人手负责今夜阳明城的安危事宜。
按理来说,阳明城锦衣卫应该是无事可做的,但恰巧因为之前杨宸东羌之行有所交集,宇文雪在安彬统领承影营和骠骑营在岩青堡抽不开身,而去疾又随杨宸一道离开之后,把阳明城里钟楼下的灯会安危交给了罗义去做。
十五爆竹声起,家家户户开始如半月之前那样吃个热热闹闹的团圆饭,定南卫没有长安城那么多的达官贵人,没有扬州、益州那么多的风流名士,甚至也没有临湖城那么多的文人骚客,一切热闹的核心都是围绕第一次设灯于民的楚王府。
听云轩里镂空雕银熏香球,镏金鹤擎博山炉安安静静地立在一边,年前杨洛遣人送来的青金瑞兽雕漆凤椅上,宇文雪已经有些着急,穿着一袭宝蓝彩绣牡丹织金锦对襟宫装,搭一件碧霞云纹霞帔,一件八团喜相逢厚锦镶银鼠皮披风,脚踩一双莹白色刻丝兔绒莲花鞋。
满桌的首饰里尽是如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 白玉压鬓簪、 珊瑚扁方素簪、紫玉芙蓉耳铛、玛瑙银圆镯这样的世间罕有之物。
和楚王妃的盛装比起来,刚刚沐浴更衣的杨宸就显得寻常许多,但也只是对他而言寻常,毕竟这天底下能穿蟒袍的人不过十人,这件东宫年前从宫中尚衣局里取来送到楚王府的古香缎月白色祥云纹窄袖蟒袍头次被杨宸穿在了身上。
这件蟒袍最初是尚衣局吩咐给江南织造局做的,这份上等的古香缎本来是事先留给淮南王府的,吴藩大胜东台,宫里面又让赏给吴藩一件,最终不知怎的因为东宫的一纸诏命被送去了长安,又经东宫落到了杨宸的身上。
无论经过如何,宝剑配英雄,古籍赠才子,香衣赠风流,这身按着杨智记忆里杨宸尺寸做出来的衣物丝毫未有偏差,将杨宸浑然天成的贵气和英武彰显无遗,腰间的玄色白玉腰带又显得身姿修长,清瘦俊朗。
杨宸只是拖手看着在众多侍女簇拥下梳妆打扮的宇文雪,面色沉静,被杨宸看得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的宇文雪趁着簪子还未放上去问道:“殿下为何一直如此看着臣妾?”
“本王觉着梳凌云鬓好看些,羊脂玉柳叶耳坠搭着,再用九凤明月钗衬着最好”
“那听殿下的”
自古女子闺房事就是比沙场更凶险的地方,安心等待的杨宸在九鹤朝阳座上等了整整半个时辰方才使得一切妥当。
夜色之下,王府的围墙外面渐渐重新聚起了白日的热闹,五颜六色的宫灯渐渐被王府佣人点亮,一直从王府点到了钟楼,明南河两岸的百姓人家开始放起了河灯,让其顺着明南河在阳明城里缓缓流动,宛若游龙。
王府的侍卫奴婢已经在前殿门前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迎面走出来的杨宸和宇文雪,一应礼数行完,杨宸将宇文雪扶上了马车,又转头看着青晓还有安安说道:“今夜在钟楼赏灯,若是想下去,就让去疾派点人跟着”
“知道了”
说完看着几人上了马车方才自己跃上乌骓马,李平安走在前头高声说道:“王爷赏灯了!”这是定南卫百姓第一次完完整整地看到大宁一等亲王的依仗,就藩正值兵戈,去年又不在封地,整整一年半,楚藩的百姓方才发觉原来要见一眼楚王殿下的依仗是如此难得。
几乎半个王府都在今日的依仗里,依仗之威严让人不得不屏息凝神徐徐看着车马向前走去,行过明南河,就是到了阳明城比较熙攘的地界,因为王府侍卫的事先清场,那些手拿花灯的百姓不得不在阳明城本就狭窄的街上站到沿街铺子的里面方才勉强为杨宸一行让出前路来。
“去疾,赵祁呢?”
“赵大人说跟殿下走几日累了,今日就不随殿下赏灯,殿下交给他的折子还没动笔,趁着如此良宵,早些睡了明日起来写”
“还是读书人,难道不知今夜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好时节么?罢了”
杨宸仍是抬头看着那些肃立看着自己的百姓,布衣百姓大多是敬畏,有些达官显贵,名流雅士则是多一分坦然自洽,还有一些立于重楼倚在栏杆上的士子书生则是多含了一些殷切的期盼。
缓缓走到了钟楼,仪仗停住,杨宸和宇文雪一同走上钟楼,青晓和众多王府随从则是慢慢地跟在身后,虽然是王府第一次设灯,但因为礼官的存在,一切显得有条不紊而又让人心潮澎湃。
出现在钟楼上的杨宸和宇文雪可以看见钟楼四周簇拥过来的百姓,仿佛在他们眼中,杨宸和宇文雪就是这当世的仙人一样。
“殿下,该吩咐点灯了”
跟在杨宸身后的礼官顶着满头大汗提醒着在那儿站着看满城灯市的楚王殿下,杨宸只是浅浅一笑掩盖了自己不知所措的事实,对李平安吩咐了一句:“上元佳节,与民同乐,点灯吧”
“殿下有命!点灯!”
“殿下有命!点灯!”
点灯之声从钟楼渐次传下,又从钟楼传到那些设有王府宫灯的地方,今夜无论是慕名而来的人,还是因为杨宸就藩日子稍稍好些的阳明城百姓都惊奇的发现原本黯淡无光的钟楼立时就为五彩斑斓的宫灯所照亮。
他们没有见过长安的灯市,但是可以想象在今夜的长安城,像这样的钟楼有一百零八座,王府的随从仆役开始向百姓分发今日准备的点心和吉祥钱,不知是何人起头,竟然开始传来“殿下千岁!娘娘千岁!”的喝彩声。
琉璃灯市下,闻讯从阳明城四处汇向钟楼的百姓越发熙攘,从钟楼脚下,站出了一个士子向上面喊道:
“学生孟知许,献诗于殿下贺上元佳日!”
“递上来”杨宸一声吩咐,在楼下守卫的侍卫也就匆匆跑上楼来将那写有诗文的宣纸交到了李平安手中,李平安接过即念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小子写的是长安城啊?李平安,赏银一百两”
“李平安对下面说道:殿下有命,赏银一百两!”
有闻讯的百姓开始替这个衣着简朴的士子喝彩,一百两银子,对他们来说的确不小,可是放到今夜的长安城就会知道和盛世里为了一纸诗文,豪掷千金的气势比起来,楚王殿下还是小气了一些。
“淮南游人苏挺有词献于殿下!”
又是一纸寄了上来,这一次是写的事:“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杨宸不通长短之句,可宇文雪却对这词多有美言,于是就有了:“娘娘有命,赏金一百两!”
到底还是管钱的人阔气一些,献诗之声此起彼伏,从钟楼和各处的乐班驻足之处也渐渐有了丝竹乐声传来,这是从前奉阳明城为藏人所破之后多少年未有之太平盛景。
如此热闹了半个时辰,杨宸和宇文雪也就亲自走下了钟楼,开始游街赏灯,佳人士子,书生美袖,看到杨宸和宇文雪缓缓在钟楼脚下的一处灯市前头猜谜,宇文雪还将手搭在了杨宸身上时,一个立足在五十步之外的年轻女子也就垂下了头。
“姑娘,要买只灯么?”
“不用了”
跟在她身边那个年纪轻轻,才不过十一二岁的孩子却说:“姐姐,买一个吧,大宁的规矩就是这样,我们要入乡随俗”
“阿图,我们回去吧”
“不,我还没问清楚阳明城哪户姓杨的人家宅子最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