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就藩
大宁永文五年七月初一,在帝都长安城长乐宫朱雀门外,大宁的官员们正在最后安静的等候那位九五之尊的召见。当今的中州大地在先皇广武帝立国三十年之后,俨然一派治世之象。
而这片叫做中州的大地,素来对礼制推崇备至。故而此时的沉默,是对于礼制的尊崇,更是对于天子权力最基本的尊重。
今天的百官,因为当朝的永文帝杨景以仁孝治天下,已经是被颇为优待,比起先皇广武帝动辄廷杖在奉天殿外,锦衣卫不知何时抄家灭门祸及九族,日日忧心的境遇,已是天壤之别。如今的言官,有时甚至敢当廷忤逆天子之意,在广武一朝,是绝对闻所未闻。
“陛下有诏,百官觐见”
伴随着越来越近的声响,朱雀门缓缓打开,百官则井然有序的缓缓进入。进门之后,先是阔大的宫廷广场,再是威武站立的禁军卫士,沿台阶而上,则是一座让整个天下汇于此一殿之内的恢弘宫殿。
殿外上书三字:“奉天殿”。所谓天子,便是奉天而治万民。
三呼万岁之后,未等百官开口,也未宣百官平身。就这样,跪着的百官,站着的禁军和宦官,以及那龙椅之上正坐的皇帝,在让人略感窒息后背发寒无声静默中开始了这七月的第一场朝会。
“宣诏”这种场合的静默只能是由这龙椅之上的人来打破。
只见,身着红色宦官服的司礼监总管太监也就是这天下宦官之首的陈和缓缓打开手中的圣旨,开始在奉天殿内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皇七子杨宸,年已十七,品行贵重,诚孝博学,崇礼尊教,深效朕躬,今封为楚王,就藩定南卫,辖制两州四关之地,以行安国卫民之务”
听至此处,朝臣震惊,心中不免腹诽“今日怎如此突然,莫不是宫中生变?”毕竟这封王一事,先前并未走漏半点风声。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接下来的话:“着礼部备藩王之仪,三日后由锦衣卫护楚王就藩,钦此”
“这,于礼不合”众臣心中正在疑惑,只见礼部尚书景彦,锦衣卫指挥使王翰却起身走出臣列又跪下,恭敬的叩首说道:“臣,接旨”
望向言官,这群平时最喜弹劾百官,动辄以礼论事,冲撞陛下的人却纷纷低头不语。其实,这确乎是这大宁王朝朝堂近半年来最大的政治变动。
皇子就藩并不是首例,当今陛下第三子辽王杨复远就藩北宁卫,守卫着大宁杨家的龙兴之地,第四子秦王杨威则是就藩抚西卫,手里一支河西铁骑名震天下,皇六子吴王杨洛就藩江南之地的平海卫,王城名东海城,就建在大宁境内长河的入海之处。
只是这三位皇子都是加冠之后方才就藩,而且都是提前与六部官员商议事宜,就藩之时也是无比尊荣。这七皇子尚未加冠,便封王就藩,三日之后就要离京,不是禁军护卫而是锦衣卫。种种不同露出的特例,让百官和天下臣民难免有些揣测。
“陛下”门下省知事,六部之首,当朝第一外戚,也是大宁第二代镇国公,皇后宇文云同父异母之弟宇文杰率先开口。
“七皇子殿下尚未加冠怎可就藩,封王就藩以制四夷乃是先帝所定之国策,当慎之又慎,况且三日就要离京,不用天子禁军护卫而用锦衣卫护送殿下,于礼不合,望陛下三思”
果然,句句都是不可,可说来也怪,皇七子杨宸是皇后所出,尽管有些流言蜚语,可毕竟也该唤着宇文杰一声舅父,为何他要阻止这就藩之事?
“太后崩逝,本朝正是国丧之期,皇七子加冠之礼当往后再行,今南方诸夷屡犯南境,封楚王就藩乃是稳定军民之心,威慑诸夷之策。此事已定不必再议”
永文帝杨景身穿五爪龙袍,一句不必再议,便是这天下至尊的底气。可众臣依旧不解,毕竟素来传言这皇七子并非皇后所出,也不讨陛下圣恩,怎么今日忽然得以封王就藩,直接坐到了这“齐晋秦楚”之一的一等字藩王。
“诸臣免礼平身”陈和一声唤下。
众臣纷纷起身,但口中之言早已是“臣等为陛下贺,为楚王殿下贺”
朝堂上的旨意很快传入后宫之中,正在为皇后请安的明妃杭氏与皇后宇文云一同听到了正奔向皇子居所的宦官手举圣旨高呼的“陛下有旨,封七皇子殿下为楚王,就藩定南卫”
只见皇后面露喜色,而明妃却低头不语。
这些年来,七皇子一直养于皇后宫中,皇后之子杨智也就是先前的二皇子早在永文二年便被册立为太子,有世阀大家宇文一族站在背后,地位更是无可撼动。但,三皇子,四皇子,六皇子就藩以后,世人皆言,藩王总领麾下骁勇边军,恐生事端。
皇子居所内,身着紫色宦官服的进入宦官,大喊道:“七皇子殿下接旨!”
“儿臣接旨”
“今皇七子”
“谢父皇恩典,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七皇子杨宸剑眉星目,墨发如瀑,风度翩翩之外,一身皇家的贵气,和常年习武骑射的英武气概更是拖出一份难得的敦厚稳重。
接旨之后,手握圣旨的杨宸,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宫里在皇后身边长大又有早慧之名的他好似清楚了这些计较:
这楚王的封号听着是一等字的藩王,身处四卫还有拥兵之权,可毕竟这一个楚字,乃是三年前被废王爵的皇叔所用,整个大宁的庙堂更是谈“楚”色变。还有那些不时传入耳中的流言,自己父皇的疏远,更是让他在这宫里,压抑了许久。
杨宸心思深沉,早已意识到,后宫之中自皇太后崩逝,自己母后虽得以使六宫令行禁止,然而后宫之中的波云诡谲暗流涌动对于他这位生于此长于此的七皇子殿下又怎可能感受不到。仅仅是后宫都是如此,那宫外呢?庙堂呢?
“这件事,应该去给皇祖母讲讲”杨宸心中想着。
这是大宁皇宫内人尽皆知的事,七皇子殿下儿时不知为何,就多得先帝和太后宠爱,陛下在齐王府潜邸之时,也多有偏爱,可登基过后。陛下便极为疏远七皇子,皇后对七皇子也是严加管教,白日课业一字不落,还有骑射,和当初只读书的太子殿下比起来,同样是皇后娘娘的儿子,七皇子却总是被皇后娘娘多待之以严苛。
唯有太后,从始至终,对自己的这位皇孙便多有不同,自先帝驾崩,楚王被禁,太后和陛下离心离德之后,七皇子殿下便是为数不多能被诏入慈宁殿内用膳的皇子,众人只以为是太后思念先帝,能按太后口中:“宸儿乃最像先帝的皇孙”的话,以此推断太后是聊以自慰。
可据为太后的贴身宫女传言,太后总是说后悔当初做了些事,故而才对七皇子如此优待,至于是何事,又不得而知。
“皇祖母,今日父皇封我为楚王,三日后便要离京。孙儿不能时常来给您磕头了。您要保佑孙儿守好我大宁的南疆”杨宸说完,心中有些难受。
这位大奉年间便赫赫有名的奇女子,大宁第一位皇后的骤然崩逝,让偌大的皇朝有些失落,尤其是在先帝驾崩之后,连民间都盛传天子与太后母子不和。
如今暂时奉灵于宫中,等来年开春之后由皇帝陛下亲率文武百官护送到先帝的阳陵安葬。
杨宸低头之时,已是眼含热泪。都说他心思繁杂,有些刻薄冷淡,可对于自己的皇祖母,杨宸满心的孝道已经无从报答,棺椁之前那顶耀眼的凤冠之外,见证了天子宫中,多少暗处的刀光剑影,多少明处的逢场作戏。
转身之时,大宁王朝的新楚王殿下心中默念着,握紧了双手。
“终于可以离开宫中,躲开这些人心算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