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甩锅
“自淮州水祸,百姓伤亡不计其数,受饥饿之苦的百姓更是达百万之巨。朝廷赈给捉襟见肘,流寇趁机作乱,臣实已绝望。”
“值此之际,忽闻临州同僚押运五十万石粮食相助淮州,臣感激涕零。后才得知临州运送的赈灾之粮皆出自张知白之手,他日夜不休……。”
“自古商人逐利,可利一也可利十,然商人张知白心中却只有利国、利民。”
“他给微臣一份书信,字字恳切,为国为民之行日月可鉴。其中一语,臣至死不敢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八百里加急’的书信,当然不能只是为了歌颂张知白。
但所占篇幅属实多了些,足以看出王计生在写书信时,内心对张知白是何等的敬佩。
大臣们相互传递书信,不乏有观之动容者,竟拂袖而泣。
不知是真心,还是做戏。
当然也有善妒者,腹诽不已。
‘好个八百里加急,明明是流寇作乱,想让朝廷下令派驻军护送其余赈灾粮食。
正事没几句,张知白丰功伟绩倒是吹嘘了不少。’
当然这种话只能心里想,断不敢当面说出。
毕竟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再去触霉头。
龙椅上的那位,脸色可是变了又变。
“张知白买粮、运粮、捐粮已经数日,此等大事,为何地方官府没有上报?”
淮州水患是暂时解决了,可老皇帝的火却没下去。
如今不过是换了一个风向,继续释放而已。
“临州城知州余山、通州城知州李连年……都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再看看这两人,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朝廷,还有没有朕!”
赵顺很生气,若是能早点得到消息。
何至于没日没夜地愁断肠……
何至于如此朝令夕改,失了威严……
“陛下……”
殿内太监移步到了赵顺跟前,弯腰回禀。
“回陛下,内奏事处刚来的消息。此前曾收到两封书信,是来自临州城的余山和通州城的李连年,已经有些时日了。”
“多久了?”
“近十日了。”
“什么?为何耽搁了这么久!”
‘真是生不完的气,骂不够的人。怪不得张知白说做皇帝不易,还是他最了解朕的苦处。’
弯腰太监如芒在背,赶忙解释。
“陛下,书信要经数个驿站,还有提塘官、外事处、内事处……如若不是加急信件,从地方到宫内确实要耽搁上许久。”
“还不快呈上来!”
……
不到半柱香,太监手捧两封书信回来了。
赵顺接过,一一阅览。
书信内容相差无几,都有详细的收粮明细、价钱明细。
另外,两封书信各夹杂着一份承诺文书。
张知白写的。
大抵意思是收购的各州粮草,承诺均运往淮州作为赈灾物资,且全部无偿捐献。
承诺人,张知白。
签字、画押、官印,甚是正规。
两封书信皆对张知白进行了不少于千字的夸赞,一点不逊色淮州王计生的‘八百里加急’的大篇幅。
此外临州城余山还对临州城樊楼掌柜林苏,青年才俊刘一成、李子安等数人,在此次赈灾中的表现进行了赞赏,并称他们为大夏未来的栋梁。
这可把老皇帝高兴坏了。
一个张知白已经让他喜出望外,这一下子又来这么多。
“大夏之幸!有此等良才,我大夏当兴!”
三封书信。
三赞知白。
‘不愧是我赵顺看中的少年才俊。’
此次淮州大灾,朝廷的国库断不可能挤出更多的赈给,到最后恐怕还是他这个皇帝来想办法。
要么动用自己的‘私房钱’;
要么动用“后宫”,让她们背后的家族想办法。
‘张知白啊,张知白!’
老皇帝越想越喜爱,越喜爱便越见不得他受委屈。
“近二百万石粮食,上百万两白银,说捐便捐,此等大义之举,竟然还被尔等污蔑为奸商!”
当然除了生气,他还有一份自责。
当初暗中派人调查张知白,也只是查一查他是否用了‘腰牌’,却没有让人详细查一查他的最终目的。
险些让张知白蒙受冤屈。
这要是让老师知道了……
最终喜爱、自责、愤怒汇聚成一口锅,狠狠地甩了出去。
“听信谗言,污蔑忠良。李一清,你好大的胆子!”
锅稳稳当当抛出,结结实实砸向户部李一清。
“陛下,臣知罪。”
扑通——!
李一清跪下了。
他未作任何狡辩。
他太了解皇帝赵顺了,此刻不狡辩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嗯……念你是初犯,认错态度诚恳,且尚未铸成大错,便罚俸一年吧。”
“臣,谢陛下开恩。”
李一清起身,三步并两步走入大臣队伍。
“至于殿院殿中侍御史王有志……你们看如何处置?”
赵顺本想直接下一道口谕,免除王有志的官职。
转念一想,从七品而已,若是开口未免也太失身份。
愣神的功夫,大臣队伍中走出一人。
“陛下,殿院殿中侍御史王有志有错在先当罚。
但此去临州、淮州路途遥远,难免会出现消息滞后的情况。
更何况他已经派人去淮州查明,只是派去之人还未归。
王有志的错并不在失职。
恳请陛下念在他劳苦奔波,为朝廷出力的份上,从轻发落。”
赵顺眉头紧皱,若是其余大臣或许他还要责骂一番。
可发话之人是贾国公……
“嗯,贾公此话也不无道理。”
“便罚其俸禄一年,三年不得升迁!”
贾道还想再说两句,奈何赵顺压根没有给他机会。
“有罚便有赏!”
“临州城商人张知白、临州城知州余山、通州城知州李连年、淮州城知州王计生,以及临州城的青年才俊在此次赈灾一事上出力颇多。
尤其是张知白、林苏师徒二人,舍弃百万银两,一心为国分忧,救民于水火之中,理当重赏 !
议议吧……”
大殿之内。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商议封赏一事。
……
临州城樊楼。
剑拔弩张,一人战五虎。
不对。
应该是一童战五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