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攻油坊
清晨拂晓,当一轮朝日出现在空中时,大批大批的革新军兵丁们朝着油坊展开了猛攻,他们伴随着炮火声以及密密麻麻的火铳声,迎着朝霞前进。
身穿灰色棉甲的林文周举着手中的鸟铳,脸色中带着几分凝重,他已经上好了弹丸,装填完了火药,就等着开火的那一瞬间。
“放!”
随着营长的一声令下,各个连的连长们则纷纷挥动了手中的旗帜。
当林文周看到了旗帜后,他下意识扣动了扳机,密集的铳声迅速响起一片,在时而响起的炮火声中增添着不一样的点缀。
浓密的白色烟雾弥漫在空中,遮掩住了林文周的身形,尽管他屡屡经历过战事,也经历过放铳,可是却始终对这些刺鼻的硝烟味道有些不适应,下意识咳嗽了几声。
听到熟悉的咳嗽声时,队列中的一个年轻人讥笑道:“林文周,看来你到现在还没有适应战场啊!”
那是和林文周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张允,曾立志要立下战功进入军校学习,将来在革新军中出人头地。
林文周顾不得反驳,他努力地想从浓密的烟雾中望向对面的官兵,可是除了模糊的身影以外却什么都看不见。
还没等林文周继续看下去,连长们又高声喝道:“上弹!”
林文周条件反射一般地往后退却,重新回到了第二排,开始进行繁琐的上弹工作,像这样熟练的动作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几乎所有人都是保持着一致的步伐和节奏,而这一切都是在教官们以及班排长们的棍棒下诞生的。
实际上,革新军中虽然有十分严格的军纪,可是这样的军纪更多是针对保护普通老百姓方面,而在革新军的内部里却流传着堪称严苛的棍棒训练方式,就连李晟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因为这种训练方式能够最快速度促使新兵们得到成长,在战场上少流血,少牺牲。
当林文周正在装填药池的时候,对面也传来了一阵阵的铳声,密集的黑色弹丸如同雨点一般泼洒过来,其中绝大部分都不知飞到了何处,但是依然有几十个倒霉蛋被枪子误伤,摔倒在地上哀嚎起来。
在如今的这个年代里,被铅弹击中的结果十分可怕。
因为铅本身较软,一旦击中人体之后,就会迅速释放全部动能,具体表现就是弹头严重变形乃至碎裂,在人体内制造出喇叭型空腔,创伤面积是弹丸截面积的上百倍,除此之外想要取出破碎的铅弹更是无比困难,如果长期存留在人体内,还会产生铅中毒以感染等后发症状。
通常来说,在一百米距离内遭遇铅弹的直接命中后,如果是命中在头部,基本上毫无生还的可能,如果是四肢那么就直接截肢这一选择,倘若是在心脏附近也是接近百分百的死亡,击中右胸和腹部则是百分之七十的伤亡率。
当这几十个士卒倒在地上哭嚎的时候,从后阵里出现了许多名绑着袖标的士卒,他们举着担架冲到阵前来,将他们纷纷抬上了担架,朝着后方运去。
在明末这个时代里,军医的存在堪比真正的宝贝,通常一支军队当中真正随军的大夫不过几人而已,但是李晟却不一样,他在军校里还开办了附属军医学院,招收了大批士卒进入学习,另外还通过在连排里普及卫生员的角色,让这些卫生员们学会了许多临时治伤的土办法,也能起到一定的救治作用。
因此,当连排卫生员逐渐发挥作用以后,基层士卒的伤亡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尤其是许多士卒的治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些从鬼门关里爬回来的士兵们往往会成为真正精锐的老兵,也使得革新军战斗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林文周嘴里嘟哝了一声,他刚刚差一点都以为张允被击中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里,林文周等人则是不断地进行循环往复地前进射击,烟雾虽然愈发浓重,可是众人也很清楚地明白,对面官兵已经遭受了重大的伤亡,因为他们的反击力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
随着一阵鼓声的响起,冲在最前方的营长们拔出了身上的佩刀,朝着前方狠狠一劈,顿时所有的连排长们也纷纷将命令传达了下去,原来他们对油坊的总攻已经开始了。
在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后,革新军内的火器密度固然得到了加强,甚至比起明军的火器密度更高,可是他们也并非单纯的火铳兵,同时在近战肉搏上也是一把好手。
只见最前方的革新军士卒们举起了手中的长矛,冲在了最前端,而林文周等人则是取出了身上的铳刀,塞入了枪管内,将其固定住,便变成了一支短矛。
“同志们,冲啊!”
革新军中的大同党员们往往在这个时候是最为积极善战的,他们不光会自己发起冲锋,也会带动着身边的士卒们勇猛冲击,因此往往有一名大同党员的情况下时,附近士卒们也都会士气高涨许多。
林文周和张允看了一眼冲在最前方的排长邓波,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几分羡慕,他们也很想加入到大同党当中去,只是加入大同党有许多要求,而他们这两个生瓜蛋子很明显不太符合,也只能跟在身后一起冲锋
随着革新军发起的肉搏冲锋,对面驻守的明军士兵士气顿时越发低落,他们如果只是远远放铳的话,还有几分胆量,可是一旦贴身肉搏之后,却常常陷入溃退的局面因此就连革新军内部也都逐渐知道,官兵是怕近战的。
面对革新军对油坊展开的大规模进攻,湖广巡抚宋一鹤此时神情越发凝重起来,当初他其实并不愿意困守在油坊,更希望能够进入武昌城内防守,但问题是任何一个略知战略的将领都明白,如果所有军队都退守武昌的话,那么对面只需要围城即可困死所有人。
无奈之下,宋一鹤也只能率领自己的抚标六营守在油坊一线,并且还下达了命令,严禁任何人后退半步,且如果发现百姓们勾连流寇者,则全部杀无赦。
铁血的命令并没有提高抚标六营的战斗力,甚至连中军副将黄耀此时也没有多少士气同面前的革新军们展开血拼
所有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够活下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