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 > 第120章 宁海城

第120章 宁海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山海关,三月二十二。

    初晨寒露如霜,远方天空中透出几分奶白色,一轮残月正慢慢隐去,而在这一天中最安宁的时刻,一队长长的队伍正在望着关外的方向行去,队伍当中有各种马车,还有骡子和骆驼,不时传来一声清脆的鞭声。

    当队伍行进了许久之后,从山海关西环城中出来了一小队骑马的人,中间是一名身穿红袍的大明官员,神情坚毅,却又透着几分焦虑。

    等到队伍过来后,文官便拍马上前,道:“可是张监军到了?”

    打头的一名小校见来人似乎来头不小,当即拱手道:“正是张监军,还请贵驾通禀姓名,小人立刻前去禀报!”

    文官脸色微微放松了几分,笑道:“在下李嵩,乃奉督帅之命前来迎接。”

    小校听了不敢怠慢,连忙返身去禀告。

    不一会功夫,一名三十出头的中年人骑着马过来,下巴上留着胡须,整个人看上去倒也颇为清癯,正是刚刚被任命的辽东监军张若麒。

    张若麒原本是崇祯四年的进士,资格不算老,但是此人为官清明,政绩突出,历任卢龙知县、刑部主事以及范县知县,且曾经弹劾过黄道周,被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很快又升为兵部职方司郎中,属于典型的后起之秀,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的军事部门实权人物。

    要知道,兵部职方司郎中虽然只是五品官,可是它的作用却类似于总参谋部,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军事态势作出判断,拟定军事计划,进行军事统筹,属于典型的职低权重。

    至于张若麒被任命为监军倒也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跟洪承畴迟迟不出关救援锦州有关。

    在去年三月初,皇太极吸取了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决定对锦州进行长期围困作战,为此他命令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还派人在那里屯田,同时又派兵先攻占锦州城的外围据点,后又在四面扎营断绝其外援,双方持续拉锯作战达到了一年之久。

    直到今年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导致清军攻占了锦州的外围,也使得清军彻底完成了对锦州的围困。

    锦州守将祖大寿不得已派人冒死出城求援,声称城中‘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得到消息后,崇祯便命令洪承畴率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等八总兵,领步骑十三万,即可出关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

    而这十三万人,几乎就是目前大明朝能拿得出手的最精锐的一批人马。

    其中王朴是大同总兵,杨国柱是宣府总兵,唐通是密云总兵,曹变蛟是玉田总兵,马科是山海关总兵,白广恩是蓟州总兵,王廷臣是辽东总兵,吴三桂是宁远总兵,再加上洪承畴本部精锐兵马,才构成了这十三万步骑。

    可以说,崇祯皇帝几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了。

    但问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洪承畴却表现得十分犹豫,一直在关门附近逗留,这就使得崇祯皇帝极为不满,毕竟出兵每一天都是大量的钱财消耗,正因为速战速决才对,这才派去了一个张若麒作为监军,紧一紧洪承畴头上的紧箍咒。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若麒这个监军手中还握有节制洪承畴的圣旨,权势甚至还要高于洪承畴。

    李嵩这一次领命前来迎接张若麒,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监军大人到来,令下官无比荣幸,我家督帅特意令下官前来迎接。”

    张若麒见洪承畴本人没有来,心中便起了无名火,只是他也不好发作,脸色也只是微微一变,便轻声道:“督帅忙于军务,还能记挂张某,倒是让张某惭愧了。”

    “哪里哪里”

    李嵩在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他何等人精一样,又怎么看不出张若麒心中的不满,也只能好意奉承,让大队人马继续朝着山海关方向行去。

    一个月前,洪承畴便从永平进抵山海关,但是他并没有将行辕放在了山海关,而是放在了山海关城外靠近海边的宁海城中。

    所谓的宁海城,即其一边临海,一边紧靠长城,为防守长城和山海关而建立的一个军事堡垒,同样也是山海关军事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用青砖砌成,看上去十分威严。

    当然,洪承畴这么做的原因也是因为山海关内目前已经汇聚了太多人马,便主动将行辕移出来,只是宁海城规模非常小,里面虽然设有军营,可依然不够住,甚至将民房都占据后,还需要在城内城外搭建许多军帐。

    洪承畴平日里并不住在行辕中,而是住在了设置在长城上的最高处‘澄海楼’,此楼周边周边石柱围绕,楼沿呈弧状红柱黑瓦,楼门上写着‘胸襟万里’四个鞑子,从上面可以遥望大海伴着惊涛骇浪,不断拍打着长城脚下石基。

    在澄海楼上,洪承畴正依靠栏杆望着海上日出,他外面看上去虽然十分宁静,可是心中的犹豫和烦闷却难以向人言说。

    就在这时,宁海城中的号角声响起,海上则有张满白帆的船队在碧波上划过,向辽东方向驶去。

    中军副将陈仲悄悄走了过来,低声道:“大人,李先生已经去迎接监军了。”

    “唔。”

    洪承畴朝着海面看了一阵,却感觉到浑身上下一阵寒意,便朝着楼下走去,“立刻将题本和咨文拜发出去。”

    所谓的题本,即给皇帝看的,而咨文则是给兵部瞧的,其中抛开一些礼节性的东西,核心内容是一样的,都是他对接下来军事部署的安排和规划,尤其是在之所以迟迟没有出关这一点上,进行了充分而详细的解释。

    洪承畴自己心里清楚,他虽然得到皇帝的看重和信任,可是这份信任是有时效的,倘若始终回避关键问题,那么将来也会失去这一份信任,因此他也必须要给一个合格的理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