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再见李大娘
朱慧花请了李大娘照顾这些孩子的日常起居,这不,说着话的功夫,李大娘就站在门口喊:“有人吗?我做了一些干粮拿过来。”
朱慧花虽然很想李大娘,可是她还是戴上了帷帽。
“这是李大娘,请来照顾这些孩子的。”白管事介绍着。
朱慧花微微点头,“李大娘,以后就麻烦你了。”
李大娘摆手,“说的什么话,应该的应该的。”每天过来做三顿饭,帮着孩子们补补衣服什么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更别说还有铜板拿。
“孩子们,这是李大娘,就住在村里头,日后若是有什么需要,可以去找李大娘。”这边话还没说完,陈小翠也过来了。
这里头有孙邵天出面,东子如今掌管着孙家在村里的造纸坊,说什么也要过来一趟的。
“李大娘,你也来了啊?”陈小翠跟李大娘打招呼。
“是啊,”李大娘笑着说:“朱姑娘,白管事,这是东子媳妇。”
白管事虽然没有见过东子,可是听过这个名字。
多了一个人帮忙,很快孩子们就安顿下来。
王泰并没有离开,而是跟着孩子留在大凉村。
临走的时候,朱慧花索性请了陈小翠帮着管理账目,至于现银,则是给了王泰。
朱慧花把丑化说在了前头,钱账分离,她会不定期的抽查账目。
对于这一点,两人都没有说什么。
对于王泰来说朱慧花的行为反倒是让他高看了一眼,对他们这种糙汉子来说。各种弯弯绕绕反不如这样实话实说的好。这样相处起来才彼此没有负担。
在安排课程这件事情上。朱慧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简单的十字是必须的。他从镇上请了一位落第的秀才来教孩子们认字。来之前特意交代这些孩子不是考科举的,他们读书认字,只是为了能够不当一个睁眼瞎。
比起学堂,反而觉得更像是一所技术院校。这些孩子他们都非常努力的学习着各种技能,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新鲜的知识。别看有20多个孩子。但是他们大部分生活都能自理。虽然只有李大娘一个人来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每天的活却不多。孩子闷,会自发地来帮助她生火做饭。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这些孩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说村里一些人是为了钱才来这里传授这些孩子基础知识的话,现在他们都已经是从心里面接受了这些孩子作为村里人。
虽然村里的百姓生活条件比起以前要好了不少。但是如果要供一个孩子去学堂,正而八经的读书认字还是比较困难。于是,就有人打起了育幼院的主意。起先是有人找到了村长那里。渐渐地,说的人多了,村长也起了心思。于是托人给那位朱姑娘带个口信。请求朱姑娘同意村里的孩子也去学习。
无论是否考科举。多认字,多学一门手艺,总归是没有坏处的。朱桂花对于乡亲们能有这种想法,是打心眼里高兴。但是。他免费教这些孩子,是因为这些孩子是孤儿,无父无母。
都说生米恩,斗米仇。朱慧花想着让他们去学习也不是不行,但是多少要收取一些费用。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对于收多少钱也是仔细考量过的,确保每家每户都能拿得出来,但同时也不会压力太大。
对于录取学生的年龄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他们只收取十岁以下的孩子,无论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收。
村子里面有王泰,李大娘还有陈小翠负责,朱慧花很放心。
如今,距离成亲的日子也没有多久了。成亲可是一件大事,要准备的东西很多。除了要做出嫁穿的嫁衣,还要买几身日常穿的衣服
朱慧花母女俩约定好明日一起去布店裁布做衣服。朱慧花对吃穿没有那么讲究。就那么几身衣服倒替着穿,只要干净就行。
普通人家大多都是这样,衣服上面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几个补丁,以前的时候,朱慧花身上的衣服都被洗的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母亲苏华笑着说:“赶明咱们挑好料子,林小子当了官,你总不能还是穿着粗布麻衣,到时候惹人笑话。“
朱慧花说:“娘,都依你,明天咱们多定几身衣服,全家都穿衣服。”
苏华笑了笑说:“行,以前村里的时候,规矩是要做三身新衣服,也不知道城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规矩?”
“娘,三身衣裳就够了。”朱慧花说。
这成婚时做的衣服大多都是红色的。这不年不节的街上哪有穿这么鲜艳红色衣服的?。所以,朱慧华连忙说:“娘,那就做三套就行了。”
苏华听完点点头说,“也是。那咱们就做三套结婚穿的衣裳。”
母女俩就衣服的款式、颜色说得正热闹的时候,屋外传来了巧善的声音:夫人,大小姐吃晚饭了。
巧善今日包了饺子,还凉拌了一个凉菜,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这样简简单单的晚饭正好。
朱慧华夹起一只水饺塞到嘴里,脸上很是满足的模样。笑着说:巧善姐姐,你这个饺子包的真好吃!
巧善笑着说:“大小姐若是愿意吃的话,过几天咱们再包。”
“好好啊,那我可就等着啦”朱慧花嘻嘻一笑,眼睛眯成了一道缝。
吃完晚饭,天色已经不早。巧善灶间里面已经烧好了热水,给家里人洗漱。
“巧善姐姐,我和你一起收拾。”朱慧花端起空盘子就朝灶屋走去。
顺便还能吃完饭活动一下消消食。
灶间里,巧善收拾着碗筷说:“大小姐,时候不早了,我烧好水了,您洗洗早点休息。”
朱慧花说,“行,那你忙完了,也早点休息。”
距离成亲的日子越来越近。朱会华的心里还真有几分紧张,幸好一直有母亲还有哥哥陪在身边,至少面上看起来,很是平静。
按照习俗,成亲前三日就不能见面。
自从用了假身份在城里生活之后。关系最为亲近的。就是隔壁王秀才的妻子。
这不,王嫂子到家里来帮忙,王嫂子一双巧手,三两下就能剪出一个双喜来。
“嫂子,你可真巧。”朱慧花看着桌上的喜字,说。
“这算什么巧,你喜欢就好。”王嫂子手里的活没停。
“喜欢,这么好看,哪里会不喜欢呢?赶明天我就贴起来。”朱慧花说。
王嫂子好奇的问:“这过几天就要成亲了,花儿,你紧张不?”
“紧张?我悄悄告诉你,其实是真的会觉得紧张!”朱慧花说:“按理说,我们也算是知根知底的,可就是不知道怎么的,心里就是会紧张,不过我怕我娘她们笑话我,我才不说的!”
王嫂子听完,捂着嘴笑了,说:“其实都是一样的,毕竟以后就是人家的媳妇了,跟做姑娘不一样了,心里头忐忑也是正常的,不过就像你说的,林小子什么人你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对你好不好,你自己还能没底?又不是我们这般盲婚哑嫁。”
这个时候成亲,大多数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很多夫妻在成婚之前只是远远的见上一面,还真就是王嫂子说的盲婚哑嫁。
朱慧花听王嫂子这么一说,心里头也有了底气。
俩人就各自忙着自己手里的活,同时又闲聊着,为了成婚,家里头各种点心瓜果都买了不少,都摆在桌子上,两家人关系亲近,王嫂子也不客气,捡着喜欢的吃。
两个人高高兴兴的聊着天,时间过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