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出发
李世民不太理解李渊的那句钱能通神是什么意思,更不理解为什么要自己向吴正义要更多的钱粮。
似乎在李渊那里,钱只是一种工具。
他没有主动去问,他相信自己早晚会明白自家老爹的意思。
写完回信,李世民把旺盛的精力都放到了朝政上。
作为一个帝国的皇帝,他知道自己很不成熟,需要大量的处理朝政来锻炼自己。
相比李世民的自知之明,远在琼崖的吴正义就显得有些刚愎自用了。
自从他想通了李世民究竟需要些什么,他便在琼崖一顿瞎折腾。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向琼崖百姓征收税款。
琼崖百姓从吴永到来之后就没有交过税。
琼崖百姓不交税是吴正义提出来的。
主要是以前琼崖百姓数量不算多,日子也不太好过,他不忍心增加百姓负担,也看不上区区的税款。另外大唐内部的局势一直不算稳定,琼崖就算是想给朝廷押解税款钱粮都是个问题,索性也就不交了。
当然,吴正义不给朝廷交税还有另外的打算。
如今的情况不一样了。
每个百姓需要缴纳的税款对于他们现在的生活也构不成什么负担。
而且李世民登基,外部给大唐的压力大减,大唐必然会逐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琼崖和吴家暴露在世人面前,再隐藏下去已无必要。
在吴正义看来,琼崖向朝廷交税,是在事实上承认朝廷对于琼崖的治权。
这一点很重要,所以他发布的缴税令上便出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措辞。
缴税令上白纸黑字写着:琼崖治下百姓有义务向大唐皇帝陛下足额缴纳钱粮。
整张缴税令上没有提及朝廷或是国库这样的字眼,全篇都在强调琼崖百姓缴的不是给朝廷的国赋,而是给皇帝的皇粮!
缴税令一出,琼岛三州的百姓全都懵了。
缴税不就是给朝廷上交钱粮吗?
侯爷怎么只强调征收的税款是给皇帝的,难道还要另收一次税款给朝廷?
百姓们倒是不反对缴税,自古哪有不交皇粮国赋的?
况且小侯爷收的税也不多,就是按人头每人每年缴税一担米和三百文钱而已,还不到一个港口苦力五天的工钱,交了税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商户要缴纳的税款要高一些,是十税一,比朝廷规定的二十税一高出一倍,但是没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摊派卡要,实际税率并不高,还是从交给吴氏商行的保证金中直接扣除的,对商户的日常经营基本没什么影响。
百姓们只是不理解小侯爷为什么会只提给皇帝缴纳钱粮,以前没人如此做过呀!
关键是吴正义只是交代各州府去收税,没有给其他的解释,这就让人有些腹诽了。
不过出于对琼崖侯府的信任,虽然都是满心疑惑,百姓和商家们还是在不到半月的时间把钱粮给交齐了。
刘寻问过吴正义为什么突然要收税,也问过他为什么点名要把收上来的钱粮交给皇帝。
吴正义只是敷衍了一句“让琼岛三州更好的发展”就不了了之了,任凭刘寻与一众各地的负责人如何追问他都不再回答相关的问题。
刘寻很是担心吴正义搞出大麻烦来,苦心孤诣的来回规劝,让他重新考虑一下把收上来的钱粮押解给民部。
吴正义让老头烦得不行,只好支开他,请他带着李世民的传旨特使到岛上各处去考察,还声明这件事情很重要,只能由老头盯着自己才放心。
刘寻拗不过小吴,叮嘱了他一番便开始带着皇帝的传旨特使享受起环岛旅行来。
搞定刘寻,吴正义又做了三件看着就很不靠谱的事情。
一是私自以太上皇的名义在崖州动工修建一座占地一百五十亩的皇家行宫。
二是以吴氏商行最大股东的名义将吴氏商行进行拆分,把属于皇室的那些业务全部单拿出来 ,成立了一家李氏商行。
三是把吴家卫队的规模从原来的不到 八千人扩大到一万五千人,在琼岛三州推行全民整训,要求所有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百姓,无论男女,只要身体健康,每年都要分两次接受总计一个月的基本军事训练。
这三件事除了拆分吴氏商行的业务比较正常,勉强可以用交还皇室资产来解释,可私建皇家行宫和擅自扩军这两件事可就了不得了。
建立皇家行宫那是要皇帝和三省同意的,没有皇帝和朝廷点头,单就一个建筑逾制的罪名就能要了人命。
私自扩军更是夸张,与公开造反无异了!
尤其是还要搞什么全民整训,这妥妥是造反的节奏啊!
几乎所有人都反对私建皇家行宫和扩军的计划。
不过吴正义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顾反对强行推动,把侯府上下搞的是人心惶惶。
也就是吴正义接手琼崖这几年做出的成绩不错,在琼崖积累了很高的威望,吴家卫队对他绝对忠诚,要不然他的计划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吴正义不听劝,大家都开始质疑他的能力了。
不过他却不当做一回事,做完这些就待在科研所不露面了。
黄善崀接到吴正义的命令,抽调船只和钱粮,陆续把三百万贯金银铜钱和三百五十万担粮食运往扬州。
武德九年十一月中,吴正义收到李世民的回信。
看到信中大大的“得加钱”三个字,吴正义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他请来刘寻和一众琼岛三州的负责人开会。
会上,他解释了一下自己最近的动作是怎么回事,然后宣布过完年就去长安。
听过他的那些解释,众人依然觉得不太靠谱,不过也能勉强接受了。
吴正义的几个计划开始加速实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武德九年便结束了。
贞观的年号还没有传到琼崖,但是侯府和吴氏商行的所有年节记录上都已经开始用“贞观元年”的年号来标注时间了。
其他人对此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他们都认为是皇帝提前选好了年号并告知了吴正义。
没人知道这个年号代表的意义,更没人知道当李世民得知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琼岛三州是与长安同时开始使用贞观年号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吴正义也不关心李世民会不会受到惊吓,做足了准备之后,他于贞观元年正月十六登船北上,出发前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