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变形少年17
他挠挠头。
“咋会考不上嘛,我已经很用功咾,我阿爸阿爷都夸我,你成绩比我还好,那高中学校在那里,总的有人去上,你跟我都考不上,那谁去上嘛!”
罗彦晖点点手里资料。
“反正多做点准备没错的,你看看,要是咱们考不到免费生,你想学什么?哥跟你一起。”
小志翻翻资料,不是电焊就是车床,钳工,木工,他一个都不感兴趣。
“哥,你晓得我,我要学医的,我要认识我们大山里所有的草药,我要让住在咱们山里的叔叔伯伯们都能靠大山吃饱饭,我要改造大山,不要再有我妈妈那样的人,在山里丢了性命!”
罗彦晖抿唇不语。
并不是所有努力都能得到结果,所谓公平只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出身就注定了,很多别人看来理所当然,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可能边角都触摸不到。
大考在即,罗彦晖不想让小志分心。
“反正你尽最大的努力吧,结果如何也不是咱们能控制的,要是实在不行,记得跟我说说。”
中考考试在县里,他们要包车去,还要在那边住宿吃饭,费用不便宜。
很多孩子已经放弃考高中的想法,压根连考试都不想去。
最后他们两个班,凑了二十三个孩子,加上带队老师,也没包下一辆城乡公交,路上还不停地带人。
罗彦晖对试卷难度心里有底,小志却云里雾里,差点被试题难为哭了,尤其他们第一次接触英语听力,全靠猜。
学校在考场附近租了一套民房,专门用来接待考试的孩子们,条件很简陋。
就这,他们每考完一科,从教学楼到校门口再到住宿的地方,都有各种技校招生的人在发传单。
什么包教包会,包分配工作,包食宿,条件五花八门,对于不懂事的孩子们来说,格外有诱惑力。
罗彦晖拿了几个,重点关注戴老师曾经在学校推荐给他们的几家学校招生条件和福利。
小志一点也不感兴趣,看都不看。
考完试当天,回家的路上小志闷闷不乐,垂着脑袋不说话。
到镇上下车的时候就看见小志的爷爷和爸爸等在路边。
小志爷爷一看车来,不管是不是有学生的车,就急匆匆凑到车门口等。
小志爸爸腿脚不便,这还是第一次到镇上来,也慢慢挪动,等着迎接孩子。
罗彦晖扭头就看见小志眼泪唰的掉下来。
罗彦晖揉揉小志的脑袋。
“结果还没出来呢!别让三爷爷和叔叔担心。”
小志赶紧擦擦眼泪,短暂的脆弱过后,佯装没事人一样挤下车去。
小志爸爸是三爷爷用独轮车推过来的,不好推的上坡路,他就下来走走,小志和罗彦晖一左一右扶着他。
平整的路和下坡路才会坐车歇一歇腿脚。
小志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亲人分享第一次进城的见闻,脸上的笑容淡淡,再没有了往日的纯真和一往无前。
社会的打击才是最残忍也最直接的,小志要么快速长大,要么就此消沉。
罗彦晖希望小志能挺过来!
回家之后,小志看书的时间少了,每天差不离都来找罗彦晖进山。
夏天山里东西多,不管是药材还是地皮菜,野菜,都能满载而归,压根不用往深山里走,挖半天还能歇歇脚。
坐在半山腰,看着下头稀稀疏疏的人家和三三两两的炊烟。
“我还是想学医。”
小志闷闷地道。
罗彦晖点点头。
“想学就去学,遇到困难就想法子克服,就一点,不能消沉放任自个儿,不能随波逐流。
人这一辈子,不过短短几十年,如果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活到一百岁也会后悔,觉得白活了。”
得到小伙伴的认可和支持,小志虽然心里舒服点,可眉宇间的沉重还是一丝不少。
道理他都懂,可是梦想隔云端,他连努力的方向都不知道在哪里!
这就是贫困地区孩子的悲哀,不怕苦不怕累,可是连吃苦受累的机会都找不到。
难为他们的不仅仅是贫,主要还是困。
重叠的山脉挡住了外面的世界,把他们困在山坳里,让他们看不见摸不着,有的人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
小志沉默许多,最近除了上山,就是帮着爸爸放羊,下地除草,下雨天在家跟爷爷一起做篾匠活。
等到出成绩的日子,两人结伴去镇上。
今天不仅是出成绩的日子,还是拿毕业证的时候。
村里另外几个孩子都没有参加考试,已经迫不及待的出去打工了,他们的家人就托罗彦晖帮忙把毕业证书拿回来。
如今整个村里,硕果仅存的两枚就是罗彦晖和小志。
一路上两人没有说话,都在想各自的心事。
小志虽然预测到结果可能不太好,可还是抱有一丝侥幸。
万一大家都做的不好呢?
罗彦晖也在考虑他的选择。
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懵懂无知,无人指引,只凭一腔孤勇。
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学校,戴老师已经在教室里了,手里拿着的,正是这次考试的结果。
都考完试了,戴老师眉宇间难得露出几分轻松。
他把各分数档对应的择校费都写在黑板上。
免费档是620分,他们学校考的最好的是580分,罗彦晖的分数要去读高中需要交两千块钱择校费,小志需要三千二。
每学期大约五六百的学费还要另外算。
这是一笔巨款,小志一家年收入不过两千块钱左右,还要除去日常吃喝,老人吃药,生活开销。
小志红了眼眶,沉默的低下了头。
罗彦晖时隔三年,再次想起沈白的早餐。
沈白这个人他都模糊了,但是还记得那一条棕褐色干巴巴的,价值五百元的虫子。
罗彦晖已经决定,要去川明的技校读电焊专业。
他觉得每个职业都有闪光点,不做学问就做技术,世界运转不就这两件事吗?
有人搞生产,有人搞运转,于是大家互通有无,互补互助,过上了好日子。
拿起笔杆子可以坐在办公室,放下文字,就要干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