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陶宁初做家务
李父出门办事,其实也是找一个熟人——孙媒婆。
孙媒婆一开门,看见是李父,心里很不高兴,但面上却不表露出来,只是语气比前几次冷淡许多:“李大兄弟,不是已经找好女婿了,还来找我这个老婆子干嘛?”
陶宁这出纯属意外,本来想着明下午再来找孙媒婆,让她不用替自家女儿寻人家,没成想计划赶不上变化。
都怪柳家那小子嘴太贱:“这事是我对不住老姐姐,事出突然,之前也不是故意戏耍老姐姐你。”
将之前告诉李玉那一套,又稍微修编了一下,告诉孙媒婆。
“天有不测风云!我那好兄弟两口子也是……,唉!不能因为他不在了,我就做那不守信用的不义之人。”李父叹息。
“那小子运气也不好,祸不单行,路上又遭遇劫匪,得亏是我跑了一趟外地,碰巧遇见了。关于他的腿,老姐姐也应该知道了,不管他腿好不好,我老李也不能抛弃他。”
孙媒婆也不是那心硬之人,也觉得这小子真是倒霉:“也是碰上李兄弟你好心,不是见利忘义之人。你也可以就养着他,要是他腿真瘸了,不得赔上你姑娘一辈子。”
李父理正词直:“不可不可,要是我是那样的人,就不会留到闺女16岁都不说亲,既然他都不远千里从青州府到咱们锦官府,咱可不能坐那不仁义之事。”
转而又说:“前几天真是麻烦老姐姐了,小小心意,不成敬意。望老姐姐多见谅。”
李父递给孙媒婆一个荷包,孙媒婆用手指捏了捏——还不少。
假意推辞:“我也没做什么,都是这么多年的老街坊了,不用客气。”将荷包又递还回去。
李父用手将荷包推回给孙媒婆:“老姐姐,你就是做这门生意的,这几天你受累了,兄弟我哪能不知谢,快收下。”
孙媒婆本就是假意,钱已经拿到手,哪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如此,那我就收下了。等李玉姑娘什么时候办喜酒,一定要记得叫上我。”
提到办喜酒李父也高兴,期待着那一天:“放心,忘了谁也不会忘了老姐姐你。”
李父回到家中见陶宁和李玉正坐在石凳上说笑。俩孩子合得来,李父心中甚是愉悦。
时间拨回到李玉端,给陶宁鸽子汤。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陶宁也算个青春期的尾巴,一大碗鸽子汤,还是轻易下肚了。
吃饱了不适合继续坐着,陶宁扶着自己的拐杖,又到院子里散散步 。
厨房门口的李玉正一边看着炉子,一边剥笋壳。
陶宁上前:“我也来帮着做。”
李玉也不拦着,陶宁手也没废,会做家务的男人更是帅气,李玉得给他个机会。
但看着陶宁葱白似的手:“你就坐这根高点的凳子,小心点腿,你就看着火,小了就夹点柴进去。”
陶宁就认真的坐在火炉前,关照着炉火不熄。
李玉继续剥笋壳,哎!自己可真是善良。剥笋壳可不是好差事,一不小心扎上笋壳上面的小毛刺,手又疼又痒。
可谁让自己稀罕陶宁那双手,没办法,只有自己来承受这份痛苦。
陶宁从前可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真的没有做过家务活。看到炉子里的火小了,就加柴火进去。
不知怎的,一加柴火,火反而变小,以为柴火少了,又加一点,最后整个炉膛都被塞满。
浓烟从炉子的所有口子弥漫出去,陶宁被熏得睁不开眼,李玉也闻到了烟味。
转头放下竹笋去挽救,被陶宁喂的太饱的炉子。
李玉用火钳夹出多余的柴火,再在柴火下轻轻拨开一个小坑,放点茅草在上面,深吸一口气,对着小坑轻轻吹,轰的一下,火又重新燃起来。
李玉无奈,这位可真是公子哥。但自家这个情况,肯定不可能再把他当公子哥,该学的还是得学会,不然自己和李父还要伺候他。
李玉打算教教陶宁,回头和陶宁来了个面对面,陶宁眼神里都是认真,把李玉的一举一动照得清清楚楚。
李玉觉得应该用不上自己了,就这种认真的态度,学什么都可靠。
放心交回位置,李玉继续做自己的事,陶宁也没有再出过差错。
到后面陶宁完全上手,不甘只当个看火小弟:“李玉妹妹,还有什么我可以帮得上忙的。”
李玉也不客气:“剥几瓣蒜,把小葱清理干净,等下做菜要用。”
李玉各拿了一个做示范:“就这样剥开,小心点手,用指甲掐开皮就行。”
很简单“我懂了。”陶宁就边看着火边剥蒜。
是个懂事的,要是是个熊孩子,自己可能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拳头,成为小朋友的童年阴影。
两人这样不说话也挺尴尬,李玉先起话头:“陶哥你口味有什么偏好吗?”
“清淡为主,偏甜糯口。”这是陶宁吃了十几年的口味。
李玉明白了,陶宁应该是靠东沿海那一带的人,来到这锦官府肯定很多不习惯。
锦官府的菜重油重辣,偏咸偏麻。“以后我和我爹做菜,注意点。”
陶宁不想因自己改变别人的生活习惯:“不用如此繁琐,我可慢慢适应,今中午尝了那辣味,并未很难入口,反而口齿生津,有开胃功效。”
确实吃完那一筷回锅肉,确实有让人有再吃一口的诱惑,但因为这麻辣偏重,着实难以即刻接受。
李玉非常理解,自己就是无辣不欢的人,一天不吃还行,两天三天可就受不了了。
所以自己以前在外地上大学,总要从家中带几罐油辣子,把油辣子往饭菜上一淋,再拌上一拌,饭菜变得又麻又香又辣,入口都是满满的享受。
可陶宁还是伤员,就先不要太勉强:“要吃辣也得等你伤好以后,做菜就把你的先铲起来,后面再多放点调料,这样咱们三人都可以吃,也没有多麻烦。”就是得多洗几个碗。
陶宁不解李玉姑娘这么贤惠知礼,为何会遭遇柳家无礼之举。颜色再好,华年易逝,贤良淑德才是娶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