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世旌旗卷风尘 > 第一章黄家庶子

第一章黄家庶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_李敬方》

    这是后来大唐文官李敬方写的《汴河直进船》。

    说的是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共分为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这四段虽然不是同时开凿而成,可以算作各自独立的运输渠道,但是这些渠道都以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枢纽,而且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它们的规格又基本一致,都要求可以通行龙舟,所以各自都是一条大运河。

    在这之前以农业为主的大隋整个社会上层的各大世家门阀,大族豪强都是以土地为基本经济支撑来维持庞大的家族开销。

    随着运河开通,各地工商业越发繁荣起来,许多有权有势的大小家族都看中了商业贸易的这块肥肉,尽管在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可各大家族依然纷纷开始派人在运河沿岸布局,开商铺,办产业,组商队……

    武阳郡郡城以东八十余里的的永济渠上正有一艘商船由东往西顺风前行,这是一只很普通的商船,长约十一二丈,最宽处约有两三丈,船上几乎装满了货物。

    这样的货船在大隋算不上大船,但也不算小船,如果是一般的普通人家恐怕辛苦一辈子也无法拥有这样规模一艘船,更不要说这满船的货物。

    船头的甲板上面向江面背对船舱站着一个青年,皮肤有些暗黑,不,准确的说应该是每日风吹日晒而造成的古铜色。

    此时这青年不知道望着江面在想些什么,推了推挂在腰间的横刀,然后一直望着江面发呆。

    “公子,有些话,本不该我一个下人多嘴,可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公子就这样孤独一辈子,将来连个后人也没有”

    青年旁边的甲板上还坐着一个头发有些开始发白的老者,只不过他和站着的青年恰恰相反,他面向船舱,背靠船舷。

    青年没有说话,老者缓了缓又说道:

    “公子,你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该想想你娘亲,她一直都希望你能尽早成家立业,哪怕只是娶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女,也能了却她的心愿。公子如今都快三十了,不要说你娘,连我这八竿子打不着的老头都急了。”

    青年还是没有说话,老者叹了口气继续道:

    “唉,我知道,这些年你能坚持到现在,着实也是不容易,这世道啊,看着朗朗乾坤,可实际上到处都是人吃人,可越是这样,你更应该给自己留个后……”

    老者还在苦口婆心的喋喋不休,可他没看到青年脸上的两颗泪珠悄悄落进了缓缓流淌的河水里,又或许是看到了,但又装作没看到。

    青年姓黄,名景云,出身江夏黄家一脉,要说起来也算是官宦子弟。

    父亲是汴州刺史黄察,在东郡胙城县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府邸,黄家名下有不少产业,这往来于几大运河之中的商队就是其中之一。

    黄景云先祖黄歇是楚国春申君。六世祖黄琚是东郡太守。曾祖黄颢,北魏散骑侍郎、平昌郡守。祖父黄崇,太中大夫。父亲黄察,是大隋朝汴州长史,可以说也算是世代为官,书香门第。

    虽然无法和关陇勋贵,五姓七族这样的世家门阀相比,但黄家这样的身份地位也是一般百姓望尘莫及的。

    然而这一切和黄景云有直接关系,又似乎关系不大。因为,他是庶出,也就是小妾生的孩子,不但是庶出,母亲还是在黄府怀了孩子之后才勉强成为的小妾。

    黄景云的娘姓陈,之前只是黄府的一个丫鬟,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和家主黄察有了孩子。

    有人说是父亲黄察酒后乱性,也有人说是黄景云的母亲勾引黄察,也有人说黄景云的母亲和黄察本来是有感情的。

    不管如何,黄景云和母亲陈氏在黄府就是特殊的存在,尽管陈氏一直安守本分,不争不抢,也从不多言。可母子两个还是不可避免的经常被府中上下人等讥讽嘲笑,甚至常常故意为难。

    特别是自黄家家主黄察到外地任职几乎很少回府后,府中大小事务都由出身清河崔氏的二夫人接手管理,黄景云母子二人的日子便更难熬了。

    黄察的原配夫人因难产去世后,出身清河崔氏的偏妻就成了正房,崔氏性格强势,又有势力庞大的崔家做靠山,连黄察本人都要礼敬三分,府中其他人等更是对她的吩咐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忤逆。

    黄景云有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九人,其中大夫人留有一女,二夫人崔氏共生有三子一女,其他的侍妾所生包括黄景云在内一共三男两女。

    可自黄景云记事那天起,就发现崔氏处处针对自己和母亲。处处刁难,连兄弟姐妹们也常常欺负自己,甚至连崔氏和她的子女们身边的下人都常常出言讽刺。

    所以在这偌大的黄府,甚至整个家族内,只有商队的护卫管事老陈和商队护卫以及母亲唯一的丫鬟春儿会叫景云一声公子。其他人要么不叫,要么直呼景云的名字。

    老陈和商队护卫们是真正的尊重景云,因为这些年他们都跟着景云走南闯北,无数次刀头舔血走过来的,是真正处出来的感情。不管家族中如何对待景云,老陈和护卫们是真的佩服他,十年的朝夕相处,也把他当成了能够依靠的铁血弟兄。

    十年前,景云好不容易熬到了弱冠之年。按照惯例,庶出子女成年以后有能力的会由家族出面在官府谋份差事,为官或者为吏。能力一般的则可以选择留下帮助打理家族产业,也可以从账房先生那里领一笔钱财自立门户。

    黄景云当然打算选择自立门户,因为以他的处境,绝对不可能会被举荐为官,更何况在这庞大的黄府中景云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早就想带着娘离开这里。

    虽然前后两次参加科举都没能中榜,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景云心中豪情万丈,始终觉得总有一天自己会功成名就,等自己加官进爵的那天,让娘亲堂堂正正的抬起头来过上有尊严的日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景云准备第三次参加科举那一年,娘亲病了,病得很严重,许多郎中看了都说怕是活不成了。

    也是命不该绝,恰巧一位道士从南方云游来到府前,说是有一方子能帮景云的娘续命。但因为最佳救治时机已过,虽能续命但再也无法下床行走。

    只是其中几味药引十分珍贵,需要每年春天去南方山区才能采购到。并且价格不菲,而且需要三天换一副药,长期所需要的银钱非一般人能承受,如果没有家族支持,不要说一个侍妾,就是崔氏这样的正房夫人也够呛。

    景云害怕失去娘亲,于是几次偷偷跪着去求崔氏,希望可以从黄家的日常用度钱粮里拿一些来买药以维持母亲的生命。

    崔氏告诉景云,购买药材的钱财可以从家族的产业里出,但也不能白拿,景云要负责带领商队前往各地维持扩展黄家产业。当然也包括遥远的南方山区,把要带的货物带去,然后把各地要带回的货物和上交本家的钱粮带回。

    崔氏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这个差事在家族产业中属于比较危险,又无法完全交给外人。需要核对各地分号的账本,而且直接接触钱粮,这本是一个肥差,但许多地方路途遥远,又常常遇到山匪盗贼劫掠,多次造成族中子弟伤亡,以至于后来族中子弟都不愿意干这趟差事。

    景云答应崔氏只要能维持娘亲的药方不断,愿意为家族产业跑十年的马帮,这样每年都可以顺路去南方采购那些珍贵药材。

    后来隋炀帝挖通几大运河,景云的马帮大多数的时候也就改成了商船,虽然一年到头几乎都不停的在外奔波,但坐商船可比以前的赶大车轻松多了。

    只是这十年来一直走南闯北,竟然把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这事给耽误了。

    头几年到处奔波的路上倒也有几个良家女娃愿意追随景云,可景云都一一委婉拒绝了,因为景云怕她们跟着自己风餐露宿,居无定所,而自己在黄家又是很特殊的存在,若嫁入黄家,怕是会害了她们。

    后来年龄大了,过了二十五以后就很少再有女孩子主动亲近了,景云也从不主动去接近所遇到的未婚女子,这一耽搁眼看就要奔三了。

    这十年来,作为黄家商队护卫头领,老陈大部分时间都和景云一起走南闯北,看着黄景云从一个毫无江湖经验的愣头青少年,变成如今能独自在各处从容行走的沉稳青年,十年时间让景云改变了许多东西,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比如景云的功夫全部出自老陈传授,可如今如果真的要刀对刀枪对枪硬拼,老陈已经不是景云的对手。

    在整个黄家都没几个人把黄景云当自家公子看,所以也几乎没有人称呼景云公子。

    特别是如今快三十了还是光棍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事实上已经成了黄家上下许多人眼里的笑话。

    只有老陈和商队护卫们都诚心诚意的称呼景云为公子,也打心眼里佩服景云,爱护景云,因为这是来自内心的尊敬。

    就像景云这些年来诚心对待商队的每一个人一样,尤其是每次遇到危险的时候,景云都是身先士卒,把最危险的地方留给自己,所以景云用一身的伤疤赢得了商队每一个人的尊重。

    这些年景云在黄府的日子过得有多苦多难,商队的人都看在眼里。所以大家也尽量不在景云面前说关于黄家的事情,像让景云找个姑娘成家的这种话,也就老陈敢说,因为老陈算是景云的师傅,但景云很多时候都觉得老陈比自己的父亲更像一个慈祥的父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