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董卓进京,东汉生死存亡之际
经过这几天的为人处事,孙毅也渐渐习惯了“管煜”这个角色,他不由的觉得管煜先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尽管面前困难重重,但是管煜先生依旧遵守自己的初心,为光复汉室大业呕心沥血。
孙毅心里对“管煜”先生这个角色开始肃然起敬。
平定张角兄弟黄巾起义后,就开始了各家诸侯的权力争斗和数不清的政治问题。
东汉末年的群雄争霸,才刚刚揭开帷幕。
导致这个局面出现的,主要是有三个人有意无意的推动,分别是汉朝宗室刘焉、世家子弟袁绍和西北军阀董卓。
自从孙毅击败张角后,声名鹊起,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朝廷听说孙毅的作为,将孙毅征召入殿,册封孙毅。
大太监在上面宣读诏书:封孙毅为郎中令,俸千石,主要掌管朝廷中的宿卫警备、劝谏得失,而张郃也跟随孙毅成为孙毅身边的副官。
一是保护孙毅的安危,二是辅助孙毅完成大业。
孙毅回道:“谢主隆恩”。
心想:“皇帝对我如此器重,我定不能辜负了皇帝的期待,光复大汉王朝我孙某必定竭尽全力”。
看似平和安详的大殿之上,实则个个心怀鬼胎,各方势力都对汉朝的江山社稷窥探已久。
而在这个暗潮涌动的时代,孙毅的决心希望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磨灭。
等到早朝结束,皇帝亲自将孙毅叫到后殿来
对孙毅说道
“管爱卿,只有你,朕才能掏心窝子跟你说句心里话,你是汉朝唯一忠臣,大殿之上,看似都是汉朝的官,其实他们心里打的什么如意算盘,朕怎能不知”。
“只是,朕又能依赖于谁”。
孙毅见状,立马回话道
“陛下不必担心,我管煜定会全力辅佐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帝听后欣慰的说
“如果全天下人都有管爱卿这忠贤之志,天下何愁不能太平”。
突然,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一个身高魁梧,面色阴冷的人走了上来。
走到皇帝面前,抱拳作礼说道
“启禀皇上,末将有要事禀报”。
皇帝身体不自觉的向后挪了挪,被孙毅看在眼中。
“看来这并非什么等闲之辈”。孙毅心想
皇帝在上面说道:“何大将军有什么事相报”。
孙毅脑子来了个极速旋转,东汉末年还有什么姓何的大官员呢?
“哦,对,是何进,此人阴险狡诈,依靠其妹妹何氏有宠,才能进入这大殿之上,不知他来有什么事要说”。
何进看了一眼孙毅说道
“回皇上,管煜大人也在这里,这恐怕不太方便说”。
孙毅听到后看向皇帝说道:“禀皇帝,既然何大人有要事相报,小人就先告辞了”。
孙毅临走时,何进一脸狡诈的说道
“管大人慢走,不送”。
孙毅心想,这何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等孙毅走后,何进来到皇帝面前对皇帝说
“如今大殿之内,宦官猖獗,根本没把圣上你放在眼里,希望圣上能明察秋毫”。
皇帝说道
“何将军何出此言”
“难道圣上看不到吗,外面官宦勾结,营私结党,对大汉王朝的律法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他们正在试图撼动圣上的位置”。
何进义愤填膺的说道。
其实皇帝心里清楚,只不过是这何进是想消除与他为敌的那些人,皇帝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毕竟外面还齐刷刷的站着他的御林军。
皇帝慢慢的说道:“那何将军有什么办法吗?”
何进说道:“西凉刺史董卓可担任此任”。
皇帝本想拒绝,可奈何自己现在只不过是一枚何进手中的棋子,现在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只好勉强答应何进的要求。
第二天早朝之上,皇帝向众人说出了这个想法,名义上是召董卓进宫平定内乱,实则是为何进所利用。
众大臣面面相觑,心想,董卓何人,只不过一小小西凉刺史,一介莽夫,能入这大殿之上吗?
这时孙毅大惊,董卓到来,必定加速汉朝的灭亡,一定要阻止董卓进京。
这时,一个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之人从人群走出说道
“启禀陛下,董卓进京,我第一个不同意”。
“董卓此人,生性残暴,无恶不作,在凉州时就臣就听说他的暴行,皇上万万不可将其引进入京”。
此时孙毅也站了出来
“禀陛下,微臣早早就听说董卓暴行,烧杀抢夺,奸淫掳掠,西凉的百姓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望陛下明察”。
此时,何进站了出来说道
“这是陛下的旨意,有谁敢违抗圣旨吗?”
他这一番话语后,孙毅与那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何进的能力,足以让他们粉身碎骨。
皇帝也在大殿之上的威严一扫无余,任由那何进在那里喋喋不休。
众人都知道,此时的皇帝已经是名存实亡。
大家现在都争先恐后的巴结何进,希望能进个一官半职。
下早朝之后,那个在大殿与孙毅一同抗争的人找到孙毅叫住他说道
“管大人与我如此情投意合,何不来我府上一同饮茶”
孙毅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个人问道:“还请问大人贵姓”。
此人说道:“我乃沛国樵县人,曹操,曹孟德,现在官居司空”。
孙毅猛的抬头打量着眼前这个人,他知道,这以后将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孙毅客气的说道:“谢过曹大人盛情邀请,鄙人因公务在身,不太方便,改日定去登门拜访”。
曹操听后也笑了笑说:“那我曹某人静待先生的光临”。
孙毅看了看身边的张郃,心中暗想,要是让曹操知道我挖走了他这一员大将,估计就被气的七窍流血了。
中平六年(189),因何进不采纳孙毅和曹操的建议,勾结军阀董卓进京来诛伐宦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