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质问
“怎么,都不说话了?都没话说了?工部尚书,你来给我解释解释,河堤为什么才刚修好没多久,就承受不住了?
户部尚书,你来给我说说,给工部和下面拨的修河堤的银子是怎么回事,是你没有给他们钱?他们才弄了这么个禁不住河水的堤坝?
吏部尚书,你也给我说说,这些地方官之前究竟是怎么考评得优的?是你闭着眼睛画上去的?”
皇上挨个问,问到的人脑袋都耷拉了下去,像个鹌鹑似的。
皇上的声音不大,但是每一句问话都像刀子在割他们的肉,没人敢回答,只能说一句:“皇上息怒。”
“好一个息怒,我息怒了那些已经死去的百姓就能活过来吗,那些被冲垮的房子就能自己建起来吗?那些被水淹过的庄稼就能自己长满了粮食?”
不得不说,皇上还真是阴阳怪气第一名,把这些人整得都不敢说话了。
“皇上,老臣失责,之前竟没察觉到有人做下如此恶事,是老臣没有做好监察百官的职责,老臣愧对先帝的嘱托啊。”徐丞相看到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也只能赶紧向皇上请罪。
“皇上,是臣失职,臣一定尽力查处,把这事弄清楚,不让恶人再继续祸害百姓。”其他的官员也都赶紧表态。
“皇上,当务之急是要商讨好如何安置那些受灾的百姓,要是任由他们到处流窜,只怕也会影响沿途百姓的安全。”徐丞相接着说道。
“对对,要先安置好百姓,不然要是他们聚集起来做出什么恶事,反而会害了更多百姓。”户部尚书说道。
“既然如此,吏部尚书,上次的粮仓事件我让你安排人去调查,最后只去了个侍郎,这次,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你们两人给我亲自下去查。
要是真的什么都查不出来或是只有几个小鱼小虾,那你们就去给那些百姓谢罪吧!
兵部尚书,马上给我安排好人手,通知到沿途的州府,不许欺压百姓,能留多少人就留多少人,你们也可以沿途告知百姓,可以回乡,到时候由朝廷贴补,让他们没人都能有地方住。”
皇上也是很愤怒,但是也知道当前的情况确实不容许他们再推三阻四了,所以直接派了几个能镇得住场面的人,亲自去调查。
“是,皇上,那我们这边先回去收拾收拾,天亮就启程?”户部尚书听到皇上这话,也赶紧问道。
“等下过了早朝,你们回家去带好东西就出发,朕也会让监察院的人跟你们一起去,务必把这些朝廷败类都给我找出来!”
“是。”大家又商量了一下到时候救助百姓的办法,没多久,就到了上早朝的时间。
除了他们以外的其他有资格上朝的官员早上在宫门等待时,就发现丞相和六部尚书都没在,大家都还在好奇,怎么他们难道是集体请假了?咋连人影都见不到呢?
不过等他们到了上早朝的地方才知道,原来不是请假了,而是提早来了。
看到几位大人都面色严肃,那些人也不敢交头接耳,只能用眼神示意。
等皇上到了,宣布早朝开始后,众人发现今天的朝堂异常安静,没有人敢说话。
“皇上,关于阳州府的县城发洪水一事,臣愿前往,帮助百姓共渡难关,送去赈灾银。”徐丞相这话一出,下面的人也都震惊了,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安静!”此时响起了刘福尖利的声音,大伙这才没敢继续说下去。
“徐丞相年纪大了,我看这事还是让年轻人去吧,不知大家有没有推选的人,让他们亲自去给百姓赈灾,阳州府这次的洪水让这么多人无家可归,我们一定要做好后续工作,千万不能让百姓继续遭受无妄之灾。”
“皇上,我建议还是请户部亲自去送赈灾的钱粮,有了皇上的命令,到时候还可以从沿途的州府调粮食过去,也能减少时间,让百姓有喘息的机会。”
这时,工部尚书也赶紧表态,想显示自己的无私,又把责任推给别人。
“皇上,我看这次的洪水突然爆发,只怕也有修建堤坝不力的原因,要不还是请工部也派出人手,一同去调查清楚这事为好,免得以后再修剪出危害百姓的东西,还浪费了修建的银钱。”
户部尚书想着这次的事本来就是他们工部督造不力的原因,想必其中只怕他们也有人吃了回扣,现在还想再牵涉他们的人。
那就让他们自己去调查,要是他们自己查不出来,自己却查出来了,哼哼,那到时候再好好收拾他。
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反正都不愿意这些事情落在自己头上,但是又不能不听从皇上的安排。
随后皇上又把之前的安排也向大家说了一遍,让翰林院拟好圣旨,就退朝了。
彭维安在去上朝后,也从其他人那得到了消息,好些人都在小声说着这事。
现在他自己也有些心神不宁,为什么颍阳县那一段的河堤也有问题,但是二哥在心里却什么都没说呢,到底是他不知道,还是说她也参与其中了?
现在朝廷派了人下去查,要是真的跟二哥有关,那到时候该怎么办?是大义灭亲还是什么都不做呢?
好在许多人也是在谈论这事,看到彭维安一人在那想事情,就走过来问他有没有听到什么消息。
彭维安当然说自己不知道,他们又继续跟他讨论,听说很严重,皇上已经派了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亲自去跑一趟,把事情调查清楚。
想想那些因为洪水无家可归的人,他们都觉得惨呐,那些地方官也不知道是不是不作为,这下有他们好果子吃了。
彭维安听到这句话,心里只想着但愿二哥没有参与此事,家里年年给他那么多银子,他也不缺钱花啊,不至于为了这些不属于自己的银子昧着良心干这事啊。
这一天,彭维安都有些担心,回到家,连孙桢都看出来他的心情不好。
孙桢在问了他的想法后,也知道这确实很无奈,而且古代这种属于没分家,那么要是二哥真的做了什么事,她们也都要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