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炼神之法
两岸猿声哀啼,万重大山从身旁掠过。
西蜀边界,轻舟逆流,没有人操控,却如离弦箭矢。
船头上,李尔一袭白衣被江风吹拂。
一股无形无质的波动从李尔识海散开,轻舟下,江面形成一个个漩涡。
无数鱼虾,老鳖露出水面,密密麻麻在轻舟两侧探出头来,似乎在与轻舟上的李尔交流。
头顶,飞鸟盘旋,叽叽喳喳,也在与李尔交流。
道心魔种一共十二篇,是一门炼神之法。
如果将道心种魔臻至最高层次的魔仙篇,可与天地共鸣,从而与虚空共震,达到破碎虚空的效果。
道心种魔另辟蹊径,先修出道心,然后由道入魔,在道心栽下魔种,最后道心与魔种水火相融,由魔入道,成就魔仙。
修炼道心种魔,有三种方式。
种我、种他、种魔。
种我是最正统的方式,但困难重重。种他是培养炉鼎,攫取炉鼎道心魔种,算是一条捷径。种魔是成全他人的修炼法门,将自身魔功结合全部精气神灌顶给他人,从而催生魔种。
李尔从道心种魔、黄天大法,以及无上瑜伽密乘中得到启迪。
从心间生起次第观空,合摄真空妙有,视天地为炉鼎,以神交天地,水中取火,淬炼神魂。
以剑心影响天地,攫取天地元气。
首先第一步,与天地取得感应。
万物有呼吸,天地也有呼吸,感应到天地万物呼吸后,将天地当成炉鼎,将精神融入天地自然,又以自身精神去影响天地自然运转,最后从天地自然中攫取力量,壮大自身神魂。
轻舟朝西而行,李尔站在船头,似乎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周围飞鸟虫鱼,包括江水清风,都将李尔视为了同伴,在与李尔交流。
李尔创出了一门炼神之法,正在逐渐完善,他将这门炼神之法取名为夺天法。
夺天法,顾名思义,就是夺天地之玄机、侵日月之精华,反哺己身。
不知不觉间,轻舟掠过万重山水,李尔踏上了关陇大地。
关陇大地,是李阀的地盘。
李阀累世公卿,积蓄了不小力量。
阀主李渊没有太大才干,但他的次子李世民有龙凤之姿,在关陇大地威望不小,其名声甚至超过了李渊。
李尔以脚步丈量山水,沉浸在山水自然中,朝着长安前进。
这一趟来长安,李尔为邪帝舍利,也为见李世民一面。
邪帝舍利可以用来喂养凝霜剑。
身为道门魁首,李尔很有必要去见一见李世民。
关于李世民,李尔还是很有好感的。
千古帝王中,先不论李世民为人如何,至少他的功绩不容抹杀,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
能够夺取天下的势力,无非两家,李阀和宋阀。
宋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宋缺本身没有当皇帝的想法,那么剩下一个就是李世民了。
至于寇仲,现在已经拉起了一支少帅军,声名鹊起,是不可多得的青年俊杰。
但李尔并不看好寇仲。
当皇帝不是儿戏,那关系着整个天下,寇仲太过于感情用事,他不会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佛门选择了李世民,支持李世民逐鹿,李世民也需要佛门的力量。
李尔准备去见一见那位未来的太宗皇帝。
看一看未来那位太宗皇帝是选择道门,还是要选择佛门。
道佛相争,他李尔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李尔前往长安的时候,天下间关于剑仙李尔的传闻越来越夸张。
终南山,帝踏峰。
慈航静斋山门内,观音座下,梵清慧手持念珠,背对身后弟子,沉声开口道,“妃暄,你此行入世,需以天下为己任,该牺牲的时候,不可退避。”
“佛门昌盛,关键的一环在你身上,若你扶起真龙,不仅可解苍生困厄,更可开启佛门大兴的序幕。”
“此行下山,你需要注意一个名为李尔的人。”
梵清惠身穿苍青僧衣,宽大僧衣也遮挡不了她婀娜体态,她一头浓密黑发披散到腰间,脸上泛出白玉光泽,气质神圣端庄,有观音之相。若不是眼角鱼尾纹,谁也不敢相信这位师太已经七老八十。
“师尊,妃暄也听闻过那剑仙李尔。”
“此人初入江湖,便一剑划江,又斩四大寇,破了不少山匪蟊贼,博得如日中天的剑仙名头。”
“可剑仙李尔似乎对我佛门有偏见,西蜀大慈恩寺的了性大师便死于他手。还有灵台寺的澄明大师,清凉山的净禅大师,也都殒命在他剑下。”
“妃暄此行下山,会去见一见那李尔,化解他对我佛门的偏见。”
一身白衣,身姿绰约的女子不过双十年华,她背负造型古朴的色空剑,淡雅眸子中有一股为天下苍生舍弃自我的坚定信念。
梵清惠点头,“妃暄,你是我慈航静斋历代以来最出色的传人,慈航剑典已臻至剑心通明境界,再往前跨一步,迈过死关,便可进军那无上天道。”
“为师青灯为伴,苦修几十年,慈航剑典也才修到心有灵犀,不如你远矣。你的武功剑术,除却宁道奇、毕玄等老一辈宗师外,当位列天下顶尖。”
“剑仙李尔不是弱者,如果你能劝他回头,将他拉入我佛门,替你护道,自然是最好不过。若那李尔一心成魔,你也无需心慈手软,当施展雷霆手段将他镇杀,莫要让他坏了我佛门大业。”
“散人宁道奇与我慈航静斋有些情分,必要时,妃暄你可请宁道奇出山镇魔,净念禅院也会全力助你,你无需担心。”
师妃暄沉吟片刻,开口问道,“如果剑仙李尔铁了心要与佛门为敌,妃暄无力镇杀,该当如何?”
“以身饲魔。”
梵清惠表情清冷,淡淡吐出了四个字。
“妃暄谨记师尊教诲。”
望一眼观音像,师妃暄眼神坚定,背负一口色空剑下山。
她这一次入世,肩负着匡正扶危、救济苍生的大任,也肩负着昌盛佛门的大任。
烽烟遍起,民不聊生,当让佛光普照世间。
回望帝踏峰,师妃暄那柔弱的身子里迸发出的信念更为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