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救苦
四人见门扉自开,不由疑惑道:莫非这村子民风淳朴,能夜不闭户、高枕无忧?
四人从敞开的门户望去,只见庙里漆黑一片,他们在门边高喊数声:“叨扰贵宝观,我等途径此地,天色已晚,欲借贵宝观一宵。”
却久久未见有人响应。
四人心道:难道这观里的道长、幸童皆睡得死?
无奈,四人只好不请自入,跨过门槛,自行往里走。因为四处黑灯瞎火,所以青空子和抱山子便掏出身上的火折子,将其吹亮,聊以照明。
四人步入前院,只见前院开阔,一个铸铁三足双耳圆形香炉鼎立于前院正中。四人向炉鼎中一望,只见香灰板结,香棒零星。
四人怪道:这道观从外看来颇具气势,这香炉鼎里却香灰冷结、燃尽的香棒鲜少,所以其实这道观竟然香火寂寥?可就算外人不来祭拜,本观的方丈道士也少不得要烧香,眼下这般情景,难道这观里无人居住修行?
四人无暇驻足久思,满心不解地朝正殿继续走去。一迈入正殿,便看见供台之上,正当中供奉着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的彩绘石像。
石像紫金瑞相、庄严慈悲,头上环绕一圈彩绘的九色神光,如同放射万丈光芒。像身端坐于九色莲花宝座上,身下有一九头青狮口吐烈焰,簇拥承托着宝座。
太乙救苦天尊石像的两侧,还一左一右竖立着两尊较小的彩绘石像。左首的乃是“救苦真人”,右首的乃是“大惠真人”。
众人道:“无怪乎此观名为‘救苦观’,原来其中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和他的左右两位侍从!”
四人凑上前去看了看石雕供桌上的供品。只见石雕供桌上摆放着一鼎香炉、两瓶鲜花、两盏烛台、三杯清水、三盘苹果。
香炉里依旧香棒寥寥、香灰死结。两侧的烛台上,冷烛残蜡,已烧至见底,连青空子他们想拿来点亮照明亦不能够。
奇怪的是,苹果和鲜花却十分新鲜,还散发着花果清香,像刚摘回来的一样。三杯清水也不见浑浊沉淀,应是供上不久。
四人见正殿冷寂无人,只好往后堂里走。来到后堂,房舍俨然,依旧不见一星灯火,四人走到各间房舍门前,一一推门查看。只见房舍内床铺桌椅、笔墨杯盏都被归置得整整齐齐,全然一副被人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模样。
四人借着火折子发出的微弱光亮由外至内,总算大约摸清了这道观的建筑构造,发现此观着实是个修仙问道的宝处佳地。
整个庙观建筑仿古,一进三重,依中轴而建。宫观内部的殿宇雄伟、古朴庄严,碧拱飞檐、层层递上。道观的殿阁楼台,皆有长廊勾接相连,藏于茂林修竹间,若隐若现,长弯环壁,叠嶂铺云。
更妙是,此观天然藏风聚气,风欲进而却,欲止而深,委婉流连,回环复踏,减其狂厉,增其清怡。冲阳和阴,化生万物。
而进入宫观前,四人便见此观背靠青山高峰,象山近龙,结合观内楼台形制布局来看,可谓内外皆得青龙白虎。风水形胜,妙不可言。
唯独令人恼火的是,四下不见半个人影,叫了半天也无人答应。
四人无奈,只好返回正殿重新商议。
青空子道:“看这架势,这道观似乎全无人迹,早已荒废。难怪刚才在门外,闻不到一丝香火气!”
抱山子道:“莫、莫非方丈和、和观里的道士们出门远游了?”
阿英走上前去,在石雕供桌和太乙救苦天尊石像座下的九头青狮身上摸了一把,皱眉道:“若说一众道长都外出游方去了,那为何这殿里的石桌石像,全都一尘不染?方才,在后堂的各间静室寮房,我也用手探过,发现无论家具还是门窗,触手所及全都不染纤尘。还有,这供桌上的新鲜花果、洁净清水,又怎么解释?而且,既然全体远游,为何不在门外上锁,关闭道观?这不是很蹊跷吗?”
众人闻言,纷纷以手触探周遭器具,发现果如阿英所言。
碧桐子道:“这道观立在村口,离村民的住处不远,会不会是道长们远游之前,托付了村民每日前来打扫照看?这些新鲜花果、洁净清水,或许也是受托村民代为供奉?至于,为何不在门外上锁……也许是为了方便村民在道长们离开之后,依旧能够来此祭拜?”
抱山子点头道:“有、有可能!”
阿英道:“说不通。正殿里外都香烛冷落,村民既答应前来打扫照看,又代为供上了花果清水,可见极有道心,那为何不顺便上上几炷香呢?还有,若说不在门外上锁,是为了方便村民在道长们离开之后,依旧能够来此祭拜,那就更奇怪了。这道观里压根儿没有一点香火气,可见村民根本不来祭拜。何况,在一个小村庄里,有这样一座规模的道观,实属罕见,想来筹建十分不易。现下好不容易建成了,建成之后,却少有人来祭拜,这就更加矛盾了!”
碧桐子道:“或许受托打扫照看道观的村民,连同整村的村民,本身并不信道,所以不愿上香祭拜?这观或许也并非他们本村筹建,话不定,是外间富庶的修道之人云游到此之后,见此地山明水秀、风水绝佳,便出钱向他们买了地、建了道观。而那位建观的修道之人,后来又因故暂时离开了此地?”
阿英道:“那此节姑且不论。但除此之外,方才我们里外转了一圈,就四下找了一圈,可各处都没找到可用的灯烛。有灯盏却无灯油灯芯,有烛台却不剩能点的烛蜡。总不会这么凑巧,在一众道长外出游方前,便把观里的灯烛一齐用完了吧?”
抱山子迟疑道:“这……似乎也是。”
碧桐子道:“既见道长们外出游方了,有村民就来此,将一应灯烛拿回家中自用了?”
阿英道:“专拿灯烛?”
四人谈及此处,尽皆沉默了。
静默半晌后,青空子道:“虽是有些蹊跷,但现下夜阑人静,不便去村中叨扰村民商借住宿。而这小村庄里也未必有客栈旅店。若是不想再露宿野外,我们也就只能勉强寄身于此。要不我们今夜先在此暂住一晚?明早起身,再去村里问问村民,此观到底怎么回事以及这附近有无精灵古怪。你们意下如何?”
一连三日的全力赶路,让四人无暇住店投宿,只能幕天席地、合衣而卧、稍作歇息。现下,好不容易来到一处可以遮风避雨的处所,头上有瓦盖,四面有墙挡,屋里有榻炕,能把他们从眠草卧石、虫蝇爬咬的窘境中解脱出来,他们虽然心存疑虑,却也都恋恋不舍。
于是,剩余三人思忖片刻后,便都点头同意了。
当下,四人一同来到后堂,便各挑了一间静室寮房进去歇息,相约明朝辰时起身,去村里打听消息。
各人进房后,为防昏睡之中发生不测,都在自己房间的门窗上,设下了一道结界。结界设好之后,各人便躺在矮榻或土炕上,合衣而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