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天才
在第一车间检修高炉的同时,王厂长安排第三车间对全厂的车、铣、刨、磨、钻等机床进行了一次维修保养,以提高机床设备的工况稳定性。技术处郑强副处长带领着工程师、技术员编写工艺流程,生产处正在编制生产计划,分配生产任务。
与第一车间完成高炉检修的同时,机床维修也结束了。生产处下发了生产任务,技术处对参加制造模具的车间进行技术要求交底,发放工艺流程、图纸等技术文件。
倪红军处长一行三人回到轧钢厂,与王厂长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情况,立即带着12件样品风驰电掣般地走了。车子开到国家科学院材料研究所停了下来,两位始终不发一言的同志抬着样品就进了材料研究所。司机拉着倪红军回到机械部。
倪红军找到杨厂长,两个人静静地坐着。
“厂里正常吗?”杨厂长问倪红军处长。
“一切正常。王副厂长、郑强副处长正在组织生产拖拉机模具。铣床已经到厂了,两台,有八成新,第三车间正在安装调试。”倪红军处长回答道。
首长秘书踩着欢快的脚步进了接待室:“杨厂长、倪处长,饿了吧,先吃点点心,首长也在等消息。”接着给两人续上茶水。
“还真的饿了,一起吃点心。”杨厂长对倪红军处长说。他自己捏起一块驴打滚吃了起来。倪红军也跟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吃了起来。两个人不一会就把果盘里的点心给吃光了,相互对视,不禁好笑起来。
阿紫度日如年的等待中,终于又听到了秘书的声音:“杨厂长、倪处长,两位请到聂首长办公室里去。”
两个人猛地起身,站起来就往外走。到了聂首长办公室,就听到聂首长爽朗的笑声。
“等着急了吧。好消息,经过科学院材料研究所的专家对样品进行化验分析,结果和你们的一致,是中强钢。等一会你们就可以回厂了,有几位专家跟着你们一起去。我们再等一下,专家们就快到了。”聂首长有些激动地对两个人说。
“我们国家急需高质量的钢材,这次专家去你们厂就是从原材料到工艺全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一手资料,形成标准流程国定下来,并在全国钢厂里面进行推广应用。你们厂这次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聂首长亲自倒了三杯水:“先以水代酒,向你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杨厂长,倪红军处长两人连忙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拖拉机模具生产技术工艺文件发下来了,毛坯也准备就绪,可以开始生产了。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全部就位,很快两套模具做了出来,送检合格,第三轧钢厂火力全开,组织生产500套模具。
因为这次模具生产周期较长,王厂长把模具生产和其它产品的生产统一安排,没有再专门突击生产模具。
秦淮茹所在的第一车间没有参与到模具生产工作,而是按照厂里的要求,把剩余的三套炼钢炉进行改造。
郑强副处长作为厂里的技改负责人,和第一车间主任刘大海一起盯在施工现场,想利用这次技改机会进一步提高高炉的出钢量。为此成立了一个科技攻关小组,由于秦淮茹在1号、3号炼钢炉检修中出色的表现,被列入攻关小组名单,成为科技攻关小组成员。
郑强副处长从资料室领取了高炉图纸,这些图纸是老大哥拆除设备后重新测绘复制的,不是原来的图纸,不乏谬误之处。郑强副处长带领科技攻关小组全体成员比对实物,审查图纸,标注清楚错误的地方,安排技术员重新测绘制图。
秦淮茹看着这些老古董,想着:“前面两台炼钢炉已经改造完了,产量能够满足第三轧钢厂的需要,这三台炼钢炉就没有必要再按照原来的方案进行改造了。应该把这三台西门子炼钢平炉改造成氧气顶吹转炉,切实提高新国家的金属冶炼的科技水平,达到世界先进的程度。从技术上来讲,没有丝毫难度。关键是怎么解释技术的来历呢?上次改进了空气进风系统,就引发了震惊。平炉改成转炉,可是脱胎换骨的大手术了。唉,愁人啊。”
秦淮茹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思索着改造的可行性,怎么才能引导大家往改造转炉方面考虑。
“秦淮茹同志,你对我们这次这三台炼钢炉技改有什么想法?”郑强副处长得到了杨厂长、倪红军处长的指示,要求他在工作中多征询秦淮茹的意见。
聂首长、杨厂长、倪红军处长,包括郑强副处长都是经历血与火考验的年代过来的人,警觉性已经深深地刻在心里头,对秦淮茹提出流水线作业方法就感觉到惊讶,立即对秦淮茹进行了秘密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秦淮茹的经历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呈现在大家面前,人证物证,各种证据都能证明秦淮茹绝对不是敌特分子,但是她也不应该具有提出流水线作业方法的能力。人,难道真有天才吗?
1号,3号炼钢炉检修中,秦淮茹的表现证实了,她就是天才,除此之外,没法解释清楚。所以,也就没有问秦淮茹怎么想到增加空气过滤系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