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回娘家,看望父母
生活步入正轨,再也不像刚穿越过来时一地鸡毛了。秦淮茹现在逐渐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做了一个好学的钳工,一个温柔善良的母亲,一个霸气的儿媳妇。
贾张氏在这几天里不甘心被分家,也闹了几次,但每次都被秦淮茹毫不客气地给镇压了。原来那个受气包的小媳妇不见了,大家也都接受了秦淮茹的现状。那些抱着坏心思的男人,如许大茂之流,看到一个勤劳好学上进自立自尊的女人,除了发自内心的敬佩,就没有了一些不好的小心思。所以说,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必须自重。秦淮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形象。无论在轧钢厂,还是四合院,甚至街道居委会的大妈们,说起秦淮茹无不竖起大拇指。贾张氏再说秦淮茹不孝顺,不守妇道等一些陈词滥调也没人相信,没有了符合,贾张氏就闹不出水花,只能偃旗息鼓。
到了周末,秦淮茹对孩子们说:“明天是星期天,我带着你们去姥姥家,好不好?”小孩子都爱玩,听了要去走亲戚,哪有不高兴的。棒梗小当欢快地说:“好啊好啊,妈妈,我穿新衣服,行吗?”“好,我们都打扮的漂漂亮亮地去姥姥家。”
贾张氏听到秦淮茹要回娘家,着急忙慌的说:“不年不节地去,不花钱吗?你哪来的钱?”
“妈,你给我点钱吧,我买车票。”
“我没钱。你没钱还走亲戚?”
“奶奶,你拿着钱不给我们用,我长大了就不孝顺你。”棒梗气愤地说。
小当被奶奶打怕了,不敢说话。
“嗨,大孙子,别听你妈妈的,你是我贾家的孩子,不孝顺奶奶孝顺谁?”
“秦淮茹,你个小浪蹄子,怎么教的孩子,这都开始不孝顺奶奶了,长大了还怎么行。棒梗,你不要去你姥姥家,跟着我,奶奶给你买好吃的。”
贾张氏有点着急,阴沉着脸,这孙子以后不孝顺他可不行。儿子死了,孙子再不孝顺,以后年纪大了,可怎么活。
“棒梗小当,抓紧时间洗漱,上床睡觉,明天早起,我们去姥姥家吃肉去。”
贾张氏撇着嘴:“还想吃肉呢,能吃饱窝窝头就是好的了。”
星期天一早,秦淮茹背着一个包裹,带着两个孩子出门到公交车站,等待去红星公社秦家村的公交车。
现在的四九城面积可没法和后世的比,出了东直门,就到了郊区。放眼一看,满眼郁郁葱葱,红红的西红柿,绿色的辣椒,青青的小白菜,生机勃勃,一片田园风光。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红星公社公交车站,换了去秦家庄的牛车,慢悠悠地到了秦家庄。
棒梗7岁了,到秦家庄了三四趟。小当4岁了,就回来了一趟。两个孩子看到农村里的景象,满脸都是好奇,坐在牛车上东瞧瞧西望望,恨不得马上到姥姥家。
秦淮茹也有时间没来娘家了,上次回来还是弟弟结婚的时候,转眼一年多时间了。秦淮茹换了芯,占据着现代秦淮茹的身体,融合了秦淮茹的记忆,内心对秦家庄充满了感情,对即将见面的父母兄弟姐妹们有着期待。
牛车一到村口,赶车的秦大牛就一嗓子吼了起来:“秦学国,你闺女外甥回来了,赶快接人。”秦淮茹的父亲秦学国,在家排行老二,母亲秦王氏,听到本家堂叔秦大牛的大嗓门,立马颠颠地从家里跑出来,看到牛车上的秦淮茹娘三,高兴地说:“淮茹,回来了,棒梗小当,快回家,姥姥给你们杀鸡吃。”
棒梗小当一听姥姥要杀鸡吃,高兴了,嘿,真让妈妈说着了,有鸡肉吃,顿时馋的流口水。
牛车停稳了,秦淮茹带着孩子下了车,迎着父母亲走过去:“爹,娘,今天正好有空,我寻摸着也很长时间没回家看看您二老了,怪想念的,就带着孩子回来了。”
“回来就好。他爹,快,去喊老大老二小菊他们,就说淮茹回来,今儿个都回来吃饭。”
“爹,再喊着三叔三婶和静茹,我找静茹正好有事。”秦淮茹对着秦学国说。
秦学国摆摆手:“知道了。你们先回家,我一会就回来。”
秦淮茹背着包裹,秦王氏牵着小当的手,一路和乡亲们打着招呼回家了。
到家后,秦淮茹放下包裹:“娘,我带回来点吃的,等一会做饭的时候做点,剩下的你收好,眼看着快忙夏了,你和爹吃好点。”说着,秦淮茹打开包裹,用油纸包好的猪肉、牛肉、羊肉,一小袋面粉,糖果,晃瞎了秦王氏的眼。
“你这孩子怎么带回来这么多好东西,这得花多少钱啊?”
“我现在上班了,在轧钢厂,以后回来再给你们买,这些可别不舍得吃。”
“东旭刚走了,你还有身孕,加上棒梗小当,花销太大了,还花这么多钱,以后怎么办?”
“你婆婆嘴上从来不能亏着,你拿回去,别让你婆婆埋怨你。”
秦王氏恋恋不舍地看着这包裹里的东西,嘴里念叨着,眼睛紧紧地盯着。
没法,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缺吃的,看到这堆好东西不眼馋是骗人的,但秦王氏还是知道自己的闺女过的不容易,在婆婆家被欺负。当娘的哪有不心疼自己孩子的。
“娘,你就放心地吃,你闺女我现在厉害着呢。我和婆婆分开过了,以后我每个月有20多块钱的工资,还有棒梗小当的10块钱的抚养费,钱够花的。”秦淮茹笑眯眯地说。
“那行吧,你爹兄弟妹妹也该补补身子了,让他们多吃点,身体好了,好抢收夏粮,多挣几个工分。年底,生产队里杀了猪,我让小菊给你送去。”秦王氏高兴地说,眼泪汪汪的,终于得了闺女的祭。她也知道以前自己的闺女在婆婆家没有话语权,回家的扣扣索索的,让村里的乡亲不少埋汰。今儿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