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仙门挑选灵根弟子
虽然以前李然就知道这处修士的汇聚地有金丹坐镇,但没想到实际上竟是上清宗的人。
之后,李然便将自己女儿带到了胡长老面前,胡长老甚是激动,没想到刚来就发现了一位双灵根的天才。就连胡长老自己这个两百年岁的金丹,也只是三灵根的仙骨。好在福缘尚可,但今生若无大机缘,便止步金丹了。
金丹修士的寿元虽有五百,但金丹前后的修行完全是天差地别。才有那句金丹之下皆蝼蚁的常谈。
胡遥肯定李乐乐能入内门,便不再让她修炼李然传授的垃圾功法了。更换基础功法是很耗时的,虽然通常来讲,高阶的功法能轻易替换低阶功法,但乐乐年纪还小,对功法的理解并不深入,但正因如此,更改基础功法就变得困难了。
上清宗的功法虽然极多,品质也大不相同,但即使是外门长老也不能随意传授。
时至今日,李然绘制好了一张灵符后,就准备带乐乐去拍卖会涨涨见识。而胡显长老则一个人前往各州城,挑选弟子。
乌郡城内今日空荡荡的,上到知县老爷,下到断腿乞丐都不见了踪影。倒也没有一夜空城那么夸张,城中还是有零星的百姓驻留。只是县令带着大部人马前去苏州,留在城中的多为女子和老人。只要家中有不满十六岁的孩子,年纪太小的就由大人带领,年纪稍大的则自己一个人背上行囊出发了。
算来已有半月,想必众人已至苏州城。
苏州城内,人满为患,没有落脚之地的百姓就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城门已有几夜未曾关闭了。苏州城的面积比乌郡城大了几倍有余,但架不住临近的七八个郡县县令带着众人一拥而入。
知府大人坐在府中倍感劳累,只见其双手抚面,清了清嗓子说道:“宫中传来的消息,仙师已离开了京城。让你们手下的百姓都打起精神来,别不长眼的冲撞了仙长。”
两侧的县令原本正襟危坐,此刻听到消息也都激动了起来。终于快结束,此等大事虽然令人震撼,但各个县令更多的还是松了口气。近十万人在苏州一城中,久了难免生事。再者万一吃空了苏州粮仓,那不得由各郡县来填补,到时候免不了自己得出把血。
胡遥离宫之后,御剑而行,速度极快。已从黄山城离开,可惜的是黄山城内近万名孩童,也只有一名三岁大的男孩拥有灵根。胡遥面色如常,想着“就算胡国近百万人中不足百人有修仙之资,也无妨。此行我已寻得一名双灵根的天才,已是极好。”
金丹修士御剑而行的速度可是筑基修士的百倍有余,此时已至苏州城外。胡遥看着地上的凡人,从手中拿出一颗拳头大小的天命石。
天命石,由上品灵石为基,辅以五行之属的灵物铸造而成。透亮如玉,灵气凝而不散,中心如水般的液团,飘摇晃动。倘若天命石在宗门输入灵力,其中的通明灵液便会化作一颗彩色的蒲公英,甚是好看。
而在这凡间,胡遥将灵力打入其中,只见其中生出三条丝线,飘摇指向三个方向。除他之外此地竟有三名可入仙途之资。胡遥长老先是顺着一个方向飞去,临近城门的一个角落。天命石灵光闪动,这是说明那人已在百步之内。
胡遥长老又运转灵力,天命石便飞出长老手中朝一对母子飞去。只见一名衣着单薄的女子被风吹的有些发抖,怀中是个六岁的孩子,正抱着母亲,两人依偎在一起。
原本女子带了不少盘缠,但苏州城内的物价实在是高,回乡之路半月有余,女子便提早卖掉了一身衣物,等县令老爷放行之后,就买些吃食,好路上不会挨饿。
其实不少人都在盘算着自己手中的银两。
这时只见天命石停在孩子面前,身边的人看到一位仙风道骨的白衣人,脚踏虚空走来。便有人开始呼喊“仙人,是仙人来了。”
护城墙上的巡卫也急忙去通禀知府老爷和几位县令,剩下的各地巡捕则按压百姓的情绪,维持秩序。虽然还是有些混乱,不少人扎蹲在一起,人挤人,想看看仙人长什么模样。但靠近胡长老的那些人则不敢上前叨扰。
那个孩子好奇的看着眼前的球球,就想伸手去摸。孩子的母亲在众人的呼喊中得知仙人已近了自己身边,便转过头来望去。胡遥落地之后,有些人则跪了下来,不知道仙长如何挑选弟子。
胡遥并未看向众人,盯着面前的孩子说:“摸摸看吧。”
女子一听,当下激动万分,赶忙催孩子去摸那仙人的宝贝。
只见天命石中亮起了两道光芒,一黄一红,竟是金火双灵根。胡遥喜笑颜开,没想到又是一个双灵根的天才。
苏州知府此时已快步跑来,跑到城门之下,距离胡遥十步的距离时,直接跪了下来。胡长老一身白衣,但刺绣着上清宗的祥云标识。苏州知府柳开宁虽没见过胡遥,但上清宗的标志还是认识的。知府一跪,其他的众人也都纷纷跪下。
胡遥看了一眼来人,身穿蟒袍,其后跟着几个头戴乌纱帽,身穿类蓝色官衣的人。
“都起来吧,此子已是我上清宗的弟子。你等几人随我而来。”
胡遥说完便看向母子二人,“你可愿入我仙门。”
向长青还未反应过来什么,他的母亲赶忙磕头应道:“愿意,愿意。孩子快拜师。”向长青就要磕头,胡遥笑着说:“不用,等孩子入了仙门再说不迟。”